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新好莱坞电影: 罗杰·柯曼

身处1950-1960年代的好莱坞基本上脱离了社会,“青年人与现存社会的矛盾”和“现行社会的危机”似乎在好莱坞看来都是非常遥远的世界电影理论和学院电影人依然被排斥在片厂之外。

这个时候所谓的B级片意外地成为了一个突破口。

电影评论界不屑于谈论它,大规模的制片厂则基本无视它。

小成本、短周期等原先的劣势因为创作上的相对自由,反而提供给一大批刚从学院里跑出来闯荡电影王国的青涩小子们更多的实践机会。

罗杰·柯曼就是这一时期B级片最积极的推动者。

早在1950年代,柯曼成立了AP(美国国际影片公司)。

这家公司成为了独立制片的代表,完全致力于低成本电影的制作与推广,之后的新世界公司则延续了这一路线,他在低端的汽车影院找到了自己的观众群,在新好莱坞到来前的十年,他制作了不下60部影片,包括科幻、恐怖、飞车党等青少年最感兴趣的题材。

虽然这些影片本身的价值非常般,但每部影片却都能获得不大却稳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罗杰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热情,所以提携了一大批年轻的电影新秀充实到他的制片公司。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马丁·西科塞斯、丹尼斯·霍珀、布莱恩·德·帕尔玛、彼得·波格丹诺维奇、杰克·尼科尔森、朗·霍华德、詹姆斯卡梅伦等众多后来叱诧风云的电影人在这些“粗制滥造”的影片中得到了广泛而又扎实地锺炼,他们在这些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开拓了自己的创作道路。

另外在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上,罗杰是他们终生受益的导师。

有这么个故事,1967年,罗杰与演员卡洛夫的合约还有两天到期,他找来了当时主要担任影评的波格丹诺维奇编写了一个剧本,利用两天时间将卡洛夫的戏份完成,又花了十天完成了其它部分的拍摄,被罗杰认为是最佳处女作的电影《目标》就这样诞生了。

也许是感受到了好莱坞的新气象即将来临,在1967年他自己也拍摄了一部叫做《旅行》的影片,而主演正是之后掀起惊涛骇浪的丹尼斯·霍珀和彼得·方达。

比起为人熟知的“B级片之王”的称号,“新好莱坞电影人之父”恐怕是对他更好的赞誉。

文章归档:新好莱坞电影

新好莱坞40年

新好莱坞电影:美国作者论

新好莱坞电影: 罗杰·柯曼

狂侠·天骄·神剑

新好莱坞电影:反文化的偶像

新好莱坞电影:反文化的偶像(2)

新好莱坞电影:百花齐放(2)

新好莱坞电影:法师、鲨鱼、天行者

新好莱坞电影:超类型电影

新好莱坞电影: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新好莱坞代表导演:群英会(1)

新好莱坞代表导演:群英会(2)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新好莱坞电影: 罗杰·柯曼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