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骷髅起死——从庄子到鲁迅》读书笔记-读后感

原作者:Crystal

Wilt L. Idema《骷髅起死——从庄子鲁迅

《骷髅起死——从庄子到鲁迅》对骷髅故事的翻译和研究作了全面的补充和展开。伊维德首先对相关的主题背景进行阐述,包括介绍了庄子这个人物及其背景和传播,然后是骷髅狂想曲的母题与编写,再到全真教中的骷髅符号与象征,还有广为人知的庄子试妻故事,以及现代还在演绎的骷髅复活情节。其中,庄子试妻的故事是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将《庄子 至乐》篇中妻死庄子却鼓盆而歌的故事改编为《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这个故事同时也为早期欧洲的汉学家们所喜爱,1735年即出现了最初有所改编的法文译本。随后有关庄子的故事便开始在西方流行。

在庄子遇骷髅故事的发展中,不同的文学体裁对此母题多有引介发挥。从诸子散文,到诗赋、说唱文学、白话小说,伊维德对这些版本分别研究。尤其是说唱部分,对道情、戏剧、子弟书和宝卷。以不同时期的不同体裁为依托的改编,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功用和目的上的差别都相当大。它们表达的主题和承载的宗教意义也十分不同。三个附录分别翻译了张衡、曹植、吕安三人分别所作骷髅诗赋,张希舜在《宝卷初集》中所收罗清的《叹世无为卷》相关的二十一首抒情歌曲,以及《梁皇宝卷》中的“十个骷髅”。正文部分对另外五个版本中六个篇幅较长、影响较大的文本翻译、发展和主题表达,作了比较和研究。

第一,道情中的骷髅。骷髅故事被写成文本并开始广为人们所熟知的版本是两篇道情。冯梦龙引用的这些道情故事说明了这种版本在道情中只有讲唱的声音而不具舞台表演。这两篇道情之间有很大的关联,一个是对一种原始文本的扩写本,还有一个是对一种原始残本的缩写本。第一个版本是杜蕙撰的《新编增补评林:庄子叹骷髅南北词曲》,里面提供了这个故事最详尽的细节。它也可能是明代叙事道情中仅留存下来的一篇。此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庄子作为一个道士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他决定出去周游从而遇到骷髅。并用了长达36首的《耍孩儿》写庄子询问骷髅的生平事迹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更是详细叙述了庄子为骷髅唱挽歌、庄子如何使骷髅起死而后骷髅又指责他偷了自己的财物,两人闹到了官府那里,庄子为自证清白又将骷髅变回原形,且诉说了他是如何用柳枝代替骷髅失散的三肢才使其复活的细节。地方官突然顿悟舍家弃业跑到终南山去追逐庄子的脚步,以期获得永生。大段的演说台词都引用了内丹术的术语,伊维德在此只对这些名词作了简单地交代。而这第二个版本更为知名是因为丁耀亢曾把它写在了《续金瓶梅》中。丁氏版本比杜蕙版的篇幅和故事情节都更简短,所用的曲牌仅《耍孩儿》一种,全文只有唱(Sing)和说(Speak)两部分。内容上基本延续了杜蕙版中的主要情节。而且它不仅保留了庄子的唱词,还使骷髅在见地方官之前也有了几首唱词。这骷髅的唱词中,它不仅指责庄子是一个吹牛大王、骗子、会施邪术的和尚、叛教者,而且还否认了是庄子将它复活,而称自己是因为生前积善行德才被阎魔王复活的。

第二,晚明戏剧中的骷髅戏剧文学在明代的最后一个世纪十分繁兴,其中最受欢迎的体裁是鸿篇的传奇。但在同一时期,杂剧的创作和表演也广为播散。王应麟就是晚明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杂剧作家。他创作的明杂剧《逍遥游》采取了原来故事的基本情节,但省略掉了庄子对骷髅的大段询问。在这部杂剧中,骷髅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次要角色,主要人物是庄子的徒弟和一个地方官。庄子的徒弟非常着迷于骷髅嘴里的钱币,而地方官很高兴他能有这个案件可判,因为他想通过此案赢取声誉从而获得官位的提升。第一场以《浪淘沙》表现小道士对钱币的贪求,第二场发生在法庭上,唱的是《黄莺儿》。最后一场才唱《耍孩儿》,写小道士和变成庄子新徒弟的地方官问庄子问题,并想说服庄子承认佛教的空虚比道教追求的永生更有意义。这部杂剧是王应麟唯一一部被保留下来的作品,它的原名为《衍庄新编》,被沈泰以《逍遥游》之名收录于《盛明杂剧二集》。

电影《蝴蝶梦》壁纸

 

第三,子弟书《蝴蝶梦》。自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到庄子路遇寡妇扇坟的故事之后,《古今奇观》里又收入了此篇而使之广为流传。再后来在子弟书中至少又将它重写过四遍。伊维德认为这些子弟书版本大概或是直接从《今古奇观》的文本中改写来的,或是在庄子遇骷髅故事的舞台版本中发展产生的。伊维德参考了相关评价,选取了张寿崇编辑的《满族说唱文学子弟书珍本百种》中所收录的《蝴蝶梦》子弟书进行翻译。伊维德写到它的作者只留下了春树斋这个笔名,生平及其他资料均不详。据有学者考察,春树斋乃清末辽宁市满族爱新觉罗氏族后代。春树斋的版本中一共有四章,其中第一章即重述了庄子遇到骷髅的故事。但他把这件事限定在了庄子和骷髅在庄子梦中的对话里,这与《庄子》中的对话方式是相一致的。庄子向骷髅探讨生死的问题,骷髅诉说了人生在世总是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而人即使能活百年也终有一死,死后才能摆脱一切牵绊获得永远的快乐无忧。庄子想请骷髅复活但被拒绝,他的回答里充满了思辨与哲理。最后在庄子试图继续追问之时,骷髅突然像一阵风似地消失不见了。其后以寡妇扇坟、辩爱、劈棺传三章继续探讨人生的意义及爱与永恒的问题。

《蝴蝶梦》电影剧照

第四,骷髅在宝卷中。在本章中,伊维德首先介绍了宝卷是中国说唱文学中流传时间最长、文本故事最丰富的一种体裁。14、15世纪即已出现以宝卷命名的文本,最初是佛教用以传教布道说唱经文的一种形式,著名的有目连故事宝卷、妙善公主化道为观音的宝卷等等。18世纪以后,大部分宝卷已经不必定会有一个和尚来说唱了,虽然在形式上还延续着佛经的一些格式,但它的色彩已经相当淡薄了。这个时期甚至道家的故事传说也可称为宝卷,《庄子蝶梦骷髅宝卷》就是道家的一篇。这个版本以改编本的庄子路遇寡妇扇坟故事开篇,这里的寡妇想要改嫁的欲望更加的强烈和毫不避讳。而后也引发了庄子和他妻子之间的问题,庄子假死试妻,结果妻子爱上了一个皇子,并欲以庄子新死的头颅来拯救新欢的性命。庄子揭露了妻子之后她便羞愧自尽了。

第五,鲁迅《起死》新编。伊维德认为鲁迅肯定是读过《庄子》以及庄子遇到骷髅的各种故事版本,但不同于早期很多版本都责怪骷髅的忘恩负义,鲁迅在《起死》中对骷髅显示出了极大的同情。在骷髅向庄子乞要自己的财物而庄子却不还给他时,它只得继续裸露着、身无一物地离开了。在鲁迅的这个版本中,庄子反而成为了一个笑柄和被讽刺的对象,他拥有良好的学识,谈吐风雅。最初对挡在他前行路上的骷髅产生兴趣,而当他认为骷髅向他索求的太多时,便毫不犹豫地吹响警笛引训士来解救自己。当时的庄周就像孔子一样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训士一认出他来并且不顾案情如何,直接就把他放行了。伊维德认为,因为鲁迅自己也翻译过不少的西方戏剧,《起死》的写法是一种具体西方特色的独幕剧创作。鲁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预想过这部戏剧的表演不得而知,事实上,它当时也从未被搬上过舞台。总之,人们在此篇故事中集中关心的问题即人本性的贪婪。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骷髅起死——从庄子到鲁迅》读书笔记-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