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毛姆《寻欢作乐》读后感 -成为任何人,都不如成为真正的自己

原文标题:这个傲娇的老头写了一个风流的人,却说透了人性和人生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提起毛姆,大家不会陌生。有人说他毒舌,有人说他现实,但谁也无法否认,他真是个会讲故事的老头,谁也无法否认,他的故事讲透了人性和人生。

在有些人看来,毛姆的性格不怎么讨喜,这与他坎坷辛酸的童年经历有关。

他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是大律师,母亲是社交名媛。毛姆从小便跟随父母出入上流社交场所,无忧无虑地享受花花世界的丰富多彩。

毛姆

然而八岁那年,母亲难产而死,十岁那年,父亲又因胃癌离世。短短两年间接连失去至亲,毛姆幼小心灵所受到的重创可想而知。

他不得不被送回英国的伯父家,后来又被远方表叔送到一所寄宿学校。

而在寄宿学校中,一个身材矮小、内向自卑又严重口吃的孤儿会遇到什么,这并不难想象。

几乎所有孩子都嘲笑他,欺负他,而老师不仅不去制止,甚至会和孩子们一起羞辱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

多灾多难、坎坷孤独的童年给毛姆的一生投下了浓重阴影,造成了他性格中根深蒂固的敏感、孤僻和犀利。

长大成人后,毛姆开始尝试人生的各种可能。

18岁那年,他进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不过只做了短短六个星期。很快,他又进入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开启了长达五年的助产士生涯。

23岁那年,他毅然弃医从文。在这五年之间,他小说写了不少,却一直不温不火。

于是,毛姆调整方向,专攻戏剧创作,很快一举成名。伦敦西区的舞台上,甚至一度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

大红大紫之际,他却选择回归小说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完成作品人生的枷锁。虽然评价褒贬不一,但总算在文坛掀起了水花。

《人生的枷锁》电影剧照

可好景不长,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断了毛姆的脚步。

一战期间,他曾前往比利时火线救护伤员,曾被排遣出使俄国商讨战事,还曾被英国情报部门派去日内瓦收集敌情。

二战期间,66岁的毛姆又仓促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寄居了整整六年。

遍布全球的游历让毛姆看到了世界的广大和多彩,丰富的经历让他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所有这些都融入了他的作品,为他笔下那一个个故事注入了巨大的力量。

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声誉、地位和财富,也为他迎来了遍及全球各地、各个年代的忠实粉丝。

村上春树曾反复读毛姆全集,马尔克斯说毛姆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就连出了名犀利高傲的张爱玲也坦言:“我是毛姆的爱好者。”

时光荏苒,文坛更迭,毛姆始终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人们喜欢他的故事,却也常常吐槽他的“毒舌”和“现实”,其实这并没有冤枉毛姆。

他曾说:“绝大多数人都蠢得离谱,说谁谁在常人之上真算不得什么恭维。”

他还说:“大部分人长得真是丑啊!可惜他们也不知道该待人随和一点,也好补救一下。”

他在随笔中毫不客气地揶揄文坛前辈,就算是特地来感谢自己的新人作家,他也要写信怼一怼。

见识到了他的战斗力后,就连另一位以“毒舌”著称的人物——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望而却步,主动和他达成君子协议,相约互不取笑。

然而,人们一面吐糟毛姆“毒舌”,一面又不得不感慨和叹服。

他对人性弱点的揶揄虽然会刺痛自尊心,却又总是直击根本,直击痛处,让人根本无法反驳。

他对社会乱象怪象的讽刺虽然那么不中听,但又总能那么有逻辑、有道理,让人觉得痛快过瘾。

其实,“毒舌”只是他的表面,掩藏其中的,是他敢于说真话的犀利,是他不怕得罪的勇气,是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说到底,毛姆只是看到了我们应该看到却没有看到的真相,说出了我们想说却没能说出的真话。

正如毛姆短篇小说集的译者陈以侃所说:“他是一边毒舌,一边爱着这个世界的。”

因为爱,才会渴望融入,才会诸多挑剔,才会期待改变。

因此,这个世界不仅没有因为“毒舌”而抛弃他,还给了他源源不断的爱和善意。

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他从不缺粉丝。他更是为数不多的在世时就享有盛名,并获得了丰厚物质回报的作家。

成名之后,住豪宅、开豪车,上节目,接访谈,是他的日常。四处演讲,周游世界,非头等舱不坐,非豪华酒店不住,是他的姿态。

36岁那年,他就买下海德公园周边的五层住宅。晚年在法国南部的豪宅更是足足占地九英亩之广,坐在家中就可以悠然欣赏地中海的碧波万顷。

毛姆自己也坦言:“我憎恨贫穷,我讨厌为了维持生计而节衣缩食。”

这样的毛姆和人们心中文学大师的形象相去甚远,因此难免被人诟病,被人酸溜溜地嘲笑“现实”。

但从始至终,与其委屈自己满足大众期待,他更想写好心中的每一个故事,更想领略世界上的每一种色彩,更想享受生活中的每一点乐趣。

的确,成为任何人,都不如成为真正的自己;忠于任何人,都不如忠于自己的内心。

终其一生,他只对坚持“正确的行为”感兴趣,那就是“符合其天性和职分的生活之美”。

毛姆的生活经历、他的作家职业,乃至他的“毒舌”和“现实”,都在这部《寻欢作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部《寻欢作乐》,也是他本人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这不仅是他个人认为文笔最流畅的作品,也是他对自己一生挚爱——苏·琼斯的追忆和致敬。

苏是一位年轻美丽的戏剧演员,正如毛姆在回忆录中所说:“她有着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笑容。”

更重要的是,虽然比毛姆小九岁,但她温柔的性情却让毛姆体验到了从小缺失的母性的温暖,让毛姆彻底为她着迷。

然而,苏并不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女人。风流本性让她周旋在各种男人中间,并且游刃有余,乐此不疲。

不过毛姆并不介意。他贪恋苏的甜美和温暖,明知她滥交的私生活,仍然决定向她求婚。

可惜他还是晚了一步。那时,苏已经怀了孩子,准备嫁作他人妇了。她当场拒绝了毛姆,这成了毛姆一生求而不得的眷恋。

在这部小说的女主角罗西身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苏的影子。

正如毛姆在这部作品的序言中所写:“我喜欢《寻欢作乐》,因为那个脸上挂着明媚可爱的微笑的女人,为我再次生活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除了缅怀这段旧爱,毛姆还在这部小说中毫不客气地嘲讽了当时的文坛。

这部作品的四个主要人物之中,除了罗西,其他三人都是职业作家。

在一代文豪德里菲尔德和年轻作家阿申登身上,我们总能看到毛姆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人性、人生和创作的思考。

而另一位流行作家阿尔罗伊身上,却饱含着市侩文人的虚伪、圆滑和狡诈,并由此带出了当时文坛不少可笑可鄙的乱象怪象。

然而这个形象却曾让毛姆备受责难。因为很多人都认为,阿尔罗伊的形象脱胎于毛姆的一位同辈作家,就算毛姆多次公开澄清仍然无济于事。

然而,踩到了尾巴,才会急着跳脚;说到了痛处,才会恼羞成怒。

各种非议和责难,其实恰恰证明了毛姆力透纸背的笔力和精准深刻的洞察力。

那么,这部缅怀了旧爱、又得罪了同辈的小说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寻欢作乐”这个书名中又蕴藉了作家对人性和人生的哪些思考?

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

领读人:慕榕,心里有光,远方有灯,手中有笔



精彩点评:

1,解读:毛姆《寻欢作乐》第一章,大家并不陌生的毛姆生于法国巴黎优渥的家庭8岁时父母因病离他而去~坎坷的童年造就了他性格中根深蒂固的敏感、孤僻和犀利;长大后的毛姆尝试人生的各种职业~23岁时毅然从文专攻戏剧~大红大紫后又回归小说创作,即我们读过他的《人性的枷锁》《刀锋》《月亮和六便士》毛姆认为《寻欢作乐》是自己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他有一种魔力,让人每次读过他写的故事,都会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奇遇;他用作品告诉我们什么是作家?他用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他的随笔中毫不客气的揶揄前辈~然而人们仍被说话犀利“毒蛇”的他所叹服,原因是他敢说真话和对人性和社会有深刻洞察判断的勇气以及爱着这个世界的真心,才收获了人们对他的爱和善意。他忠于自己的内心,他的人生经历在《寻欢作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罗西也是他自己曾倾心爱过的苏的影子~还有另外三位职业作家,那么“寻欢作乐”中又蕴蕴了作家对人生的哪些思考呢?

2,又是新的一周。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1422天,共读第204本书,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寻欢作乐》。这个傲娇的老头,在这部作品中,“写了一个风流的人,却说透了人性和人生”。
毛姆的生活经历、他的作家职业,乃至他的“毒舌”和“现实”,都在这部《寻欢作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部《寻欢作乐》,也是他本人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人们喜欢他讲的故事,却也吐槽他的“毒舌”和“现实”。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那么,这部缅怀了旧爱、又得罪了同辈的小说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部作品又蕴藉了作家对人性和人生的哪些思考呢?
让我们通过本周的共读,带着这些好奇与疑问,一起走进毛姆这个声称“成为任何人,都不如成为真正的自己;忠于任何人,都不如忠于自己的内心”的人吧。
开启新一周,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3,毛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是大律师,母亲是社交名媛。毛姆从小出入上流社交场所,无忧无虑地享受花花世界的丰富多彩。八岁那年,母亲难产而死,十岁那年,父亲又因胃癌离世。他被送回英国的伯父家,后来又被远方表叔送到一所寄宿学校。所有孩子都嘲笑他,欺负他……多灾多难、坎坷孤独的童年给毛姆的一生投下了浓重阴影,造成了他性格中根深蒂固的敏感、孤僻和犀利。18岁那年,他进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六个星期的实习,很快,他又进入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开启了长达五年的助产士生涯。23岁那年,他毅然弃医从文。在这五年之间,他小说写了不少,却一直不温不火。于是,毛姆调整方向,专攻戏剧创作,很快一举成名。伦敦西区的舞台上,甚至一度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大红大紫之际,他却选择回归小说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完成作品《人生的枷锁》。二战期间,66岁的毛姆又仓促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寄居了整整六年。人们喜欢他的故事,却也常常吐槽他的“毒舌”和“现实”。其实,“毒舌”只是他的表面,掩藏其中的,是他敢于说真话的犀利,是他不怕得罪的勇气,是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成名之后,住豪宅、开豪车,上节目,接访谈,是他的日常。因此难免被人诟病,被人酸溜溜地嘲笑“现实”。这部《寻欢作乐》,是他本人最钟爱的一部作品。这不仅是他个人认为文笔最流畅的作品,也是他对自己一生挚爱——苏·琼斯的追忆和致敬。

电影《人生的枷锁》壁纸

4,与其委屈自己满足大众期待,他更想写好心中的每一个故事,更想领略世界上的每一种色彩,更想享受生活中的每一点乐趣…这就是毛姆的性格,在事业上的追求。的确,成为任何人,都不如成为真正的自己;忠于任何人,都不如忠于自己的内心。这是小说<行欢作乐>的介绍毛姆的生平事迹和对小说的创作过程的介绍……我们读过毛姆经典的小说。这次又是一本怎样的故事呢?毛姆认为终其一生,他只对坚持“正确的行为”感兴趣,那就是“符合其天性和职分的生活之美”。经典的语言来于生活感悟……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毛姆《寻欢作乐》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