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野宾
王仁裕曾经在汉中做过官,家人就住在官署里。巴山有个捕猎的人,抓了一只小猴子送给了王仁裕,王仁裕看到那个小猴又小又聪明,就让人养着它,并且给它起了个“野宾”的名字。这个小猴很慧黠,对着它一叫“野宾”,它就吱吱地答应。过了一年多,小猴长成了大猴,身体渐渐变得强壮起来,也就不怎么约束它了。但它却很顽劣,碰到人就咬,慢慢地成为一个祸害了。王仁裕如果骂它,它就爬在地上不再动弹,其他人即使用鞭子打它它也不怕。王仁裕所在的官府被城墙包围着,中间有许多的榆树、槐树等,汉高祖的庙也在那里,中间长满了松树和柏树,上面的鸟巢不计其数。春天的时候,野宾跑到丛林里,就在树与树之间飞奔跳跃。它跑到汉高祖的庙里,把鸟巢给打破,把小鸟或者鸟蛋扔到地上。当时州府中的衙门里有个放着铃子的架子,鸟儿们不敢在树林里呆了,就栖息在了架子上,结果把铃子搞得不停地响。众人一查鸟儿的来处,则发现原来是野宾搞出来的事,于是就让人用瓦块、石头打它,可却始终打不中。野宾一直闹到黄昏肚子饿了,才跑了回去,然后被大家给捆住了。王仁裕没办法,就派人把野宾送到了一百外巴山深处的一个山洞中。可送野宾的人刚回来,情况还没交代,野宾已经跑到厨房里吃东西去了。王仁裕就令人将野宾绑了起来。忽然的一天,野宾又逃了,直接进入主帅的厨房中把所有的器具全部掀翻在地上,然后跑到屋顶上又是拆砖,又是掀瓦。主帅大怒,让手下用箭射死野宾,野宾也生气了,骑在屋脊上继续拆个不停,哪怕箭如雨发,却一点儿也影响不到它,它一边掀,一边掷,一边躲避着箭,毫发无损。这时有一个老将出面说:“街市中有一个人擅长耍猴,不行还是把他请来吧。”主帅将那人请来后,才把野宾抓住了。野宾被带到主帅面前,它似乎也知道做了错事,就浑身流着汗爬在那里表示服罪。大家看到它的样子,全都笑了。于是,王仁裕就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红色的丝带,在上面题了一首诗,然后派人把野宾送到了两角山,并且将它拴在一户农家。十多天后,才把它放了,野宾就再也不回来了。后来王仁裕到蜀地去,走到嶓冢庙前时,远远地看到汉江一带的悬崖峭壁上,有一群猴子一个拉着一个坠下来喝水,其中有一个壮硕的猴子离开其他猴子走上前来,在路边的古树之间向下面看,脖子上还系着红带子。王仁裕的随从指着猴子说:“那是野宾啊。”有人一叫,野宾也发出回应。王仁裕骑在马上伫立了许久,不由得十分伤感。等到他赶着马准备继续前行的时候,野宾悲哀地叫了几声离开了。王仁裕在山里迤逦前行的时候,还依稀听到野宾呜咽的悲泣声,可能已经肠断了。王仁裕悲哀莫名,写了一首诗:“嶓冢祠边汉水滨,此猿连臂下嶙峋。渐来子细窥行客,认得依稀是野宾。月宿纵劳羁絏梦,松餐非复稻粱身。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年旧主人。”
捕猎的人是怎么抓猴子的?宋人笔记中有一种记载,说是猎人往往乘着猴妈妈刚生下小猴不久,就用涂了毒药的箭射它,猴妈妈知道自己将要死去,就拼着全力将乳汁洒在树叶上——她还希望死后孩子还有奶可吃哩。而小猴看到妈妈的尸体,就会守在它的身边,无论怎样驱赶都不会离开,于是猎人随便就将它抓住了。了解这样的事情,再看本则故事,给人的感受就深切了:野宾是个野性难驯的猴子,它在人间,就是任性,就是捣乱,人间不适合它,它的家园只能在深山野林。但它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它依恋它的主人,怀念它的主人,这一点令人十分感动,也能引发我们对敬畏生命的思考。王仁裕的诗“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年旧主人”,除了对野宾的关切,也有对世事的感慨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