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卓别林《摩登时代》:不绝的回声 -《卓别林传记》

《摩登时代》一上映,就遭到美国上流社会与报界的猛烈抨击,但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人们纷纷走进电影院去观赏。

《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在巴黎、伦敦,特别是在莫斯科,得到了极多的好评

《摩登时代》放映后受到人们热烈欢迎,不久风靡美国、欧洲乃至全球。马克·范·杜伦评道:“他的路线是逗笑。我也是由于他保持这条路线而高兴的众人中的一位。影片的整个意义,并没有超越查理·卓别林的意义。”(约翰·麦克凯柏著、朱启平译:《查理·卓别林传》)美国《戏剧评论杂志》1936年3月谈到卓别林时写道:“他并没有衰老,而且有永不磨灭的、永不衰退的生命力,他唤起人们某种模糊的感觉:当看他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凡人的眼睛却看到某种不朽的东西……从前只能引起阵阵笑声的暴虐行为的表现,现在却在这种笑声的某个地方引起毫不可笑的、令人忧虑的泛音……某种十分现实的东西……在卓别林幻想的宇宙中逐渐成熟:某种为我们所熟知的东西……时代和觉醒了的意识带来了变化……它赋予卓别林的喜剧艺术从前所没有的重大意义。对很多观众来说,查理这个经常受着生活折磨的小人物的外貌以及他周围的现实的形象,常常引起人们热泪盈眶的感觉。不是引起感伤的眼泪,不是引起局外人徒然的、怜悯的眼泪,而是引起更咸的眼泪,它会触及—一虽然是不明确的—问题,并引起愤怒。《摩登时代》一片对新人叙述着新事……在这部影片中,你几乎可以找到你所寻找的一切。”电影史家刘易斯·约可布评道:“卓别林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由于他的影片的社会性质,由于影片深入人心,由于他的演技,由于他天才地展开情节,善于创造情绪……《摩登时代》比其他任何一部影片都吏加鲜明地描写了战前时期人们惊魂不定的心理状态。世界成了高速度、失业、饥饿、骚乱和压迫的场所。”(库卡尔金著、芮鹤九译:《卓别林评传》)

寻子遇仙记 The Kid

乔治·萨杜尔指出:“《摩登时代》在卓别林的作品中是一个转折点。他超越了从《寻子遇仙记》一片以来个人悲剧一直是他的特点的范围,进而采取了现代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作为主题这是一部美学家不太喜欢而政治家又认为有危险的作品。从表面看来,《摩登时代》的主题和弗立茨·明的《大都市》以及雷内克莱尔的《自由属于我们》一样,描写的也是人和机器的冲突但是这部影片主要是表现具有普遍性的夏尔洛同一个建立在利润基础上的冷酷社会相斗争。影片在统一性方面稍嫌不足。有些场面采用了《夏尔洛滑冰》和《夏尔洛当侍者》等影片的旧题材。

这些芭蕾舞式的娱人表演可能是出于作者的谨慎,因为审查机构是不会允许中心问题在片中占太大篇幅的。但是影片中最优秀的场面却正是处理这一中心问题的场面:如夏尔洛被传送带式的作业弄得神志失常;夏尔洛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不住打在夏尔洛悲戚惊恐的脸上,这一形象正象征着当时的美国以及全世界所遭到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乔治·萨杜尔著,徐昭、胡承伟译:《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阐述了《摩登时代》与《夏尔洛滑冰》和《夏尔洛当侍者》等影片的联系与不同,并揭示了夏尔洛悲戚惊恐的形象在经济危机时期的意义这是比较中肯的。他说政治家认为《摩登时代》有危险,这是比较准确的。但他说美学家不太喜欢《摩登时代》,这是片面的、错误的,其实美学家对《摩登时代》评价是相当高的,认为《摩登时代》具有很大的创新意义。

《摩登时代》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这与它提供给人们多方面的思考是密切相关的:人是机器的主人?还是机器的奴隶?工人有没有人权?工人是不是机器?老板能够像管理机器一样管理工人吗?老板为什么如此贪得无厌?老板有没有人性?如何处理工人与老板的关系?工人的前途与命运如何?人类社会在摩登时代应该如何发展?

自《摩登时代》初次上映到现在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经过高技术处理后的这部杰作成为204年法国戛纳电影节的一个亮点,它在电影节的闭幕式上放映。各路记者观看后认为,经过修复后的高精度数字化《摩登时代》真正达到了完美无缺的效果:没有刮痕、没有尘点,而且黑白色调得到了完美地平衡。

承接修复工作的是法国的MK2公司,该公司的创建人马伦卡米茨说技术人员费尽了心思,他们把12600个镜头一个个地整理拼接起来,就像是修复西斯廷教堂里的壁画一样尽心尽力。为了最好地修复这部经典电影意大利博洛尼亚市的电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到世界各地寻找高质量的电影拷贝,把最好的画面拼接起来。而MK2公司对这些画面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最后再把画面复原成传统的35毫米胶片,从而使这部老片子具有刚拍摄出来时的效果。除了已经修复完的《摩登时代》外,MK2公司正在修复卓别林的另外10部电影,新的版本将制作成DVD发行,并在一些影院里上映,这会让卓别林的电影得到更广泛的宣传。因此这家法国公司获得了卓别林电影12年的管理及放映权,而且卡米茨也得到了卓别林家族的信任允许他不仅把卓别林的电影制成DVD,而且还可以制成大银幕电影。MK2公司将在影院放映电影,并在法国出售DVD,至于DVD在全世界的推广工作则由华纳公司完成。《摩登时代》的DVD版已在全世界发行。著名电影制作人理查德·希克尔还导演了一部有关卓别林的纪录片《查理·卓别林的生活和艺术》,这部影片也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他用电影剪辑和家庭录像带的画面介绍了卓别林,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对卓别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希克尔说,对于许多年轻的观众来说,他们只是了解卓别林的形象:小个子,戴着一顶圆礼帽,手持一根拐杖,浓密的一最胡子,大得出奇的一双鞋。卓别林形象的内涵是什么?给人们哪些启示?

这需要人们思考。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发展,《摩登时代》仍然对观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工人与老板的关系、人性与科技的关系仍然值得人们重视。

前言:永恒的幽默

《寻子遇仙记》表现一个非常穷苦的伦敦女人

《夏尔洛从军记》使现实与想象和谐统一

拍摄《狗的生涯》时,开始从结构的意义上去构思

卓别林导演的第一部影片《遇雨》

卓别林:个性化的世界

卓别林:伟大的“小丑”

卓别林一生中与好几个女人结婚或同居

卓别林的性格、信仰与想象

风云变幻与电影发展—卓别林所处的时代

电影发展带来的机遇与困惑—卓别林所处的时代

卓别林《摩登时代》:人变机器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卓别林说: 喜剧就是窘境

卓别林《摩登时代》:心灵的呐喊

卓别林《摩登时代》:不绝的回声

卓别林《摩登时代》:叙述时代

卓别林:带着嘲笑反抗

伟大的流浪汉:《淘金记》

孤独者与卖花女—《城市之光》

大胆而及时的讽刺一《大独裁者》

《大独裁者》结尾演讲词

《大独裁者》的拍摄经历了一些磨难

《大独裁者》拍摄花了6个月,配音和剪辑又花了6个月

一出谋杀案的喜居:《凡尔杜先生》

《凡尔杜先生》首次上映,观众反应不一

现实与人生:《舞台生涯》及其他

《舞台生涯》:创伤最重时刻的卓别林的写照

法国戏剧电影为《舞台生涯》给卓别林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卓别林: 大师的背影

卓别林: 电影魔术师

卓别林生亚与创作大事纪年

卓别林: 穿透未来

《卓别林传记》结语:让每个人都笑出来——不管是喜是悲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卓别林《摩登时代》:不绝的回声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