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容易根据“名字”,对事物进行判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给学习取一些有趣的名字,帮孩子改变对学习的态度。
2.孩子学习,应该在他们“还想再学点”的时候果断叫停。为了创造更多这样的时机,我们可以对学习时间进行细分。如何细分时间,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而定。对低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持续做一件事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年龄+1分钟”左右。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就15~30分钟。所以,我建议以10~20分钟为标准进行切换。如何细分时间,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而定。对低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持续做一件事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年龄+1分钟”左右。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就15~30分钟。所以,我建议以10~20分钟为标准进行切换。
3.家长多在孩子面前学习。最好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全家人都集中到客厅,养成共同学习的习惯。父母把爱学习的姿态展现在孩子面前,是让孩子喜欢学习的好方法。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是我们人类大脑无意识工作的结果。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目标感染”。尤其是在家人、朋友等亲密关系之间,更容易发生目标感染。
4.想办法让学习也具备四个要素:(1)新鲜的刺激;(2)需要完成的任务;(3)不会太简单,也不会太难,难度适中;(4)快速出结果。
5.做练习册或者刷题的时候,如果不存在先后顺序的话,可以让孩子用掷骰子的方式决定做题的顺序。家里没有骰子也不要紧,抓阄也一样。
6.给学习设置一个升级的规则。任何努力,都值得鼓励,都应该反映在升级系统中,让孩子有持续下去的动力。(第一个标准和生字听写一样,“达到合格分数就可以升级”;第二个标准,分数可以作为“经验值累积”,当经验值累积达到100分时,也可以升一级——两个标准的目的在于平衡难度。)
7.多关注孩子积极的一面,赞美他们积极的行为,可以激发孩子的干劲和热情,让他们朝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如果一味地批评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但难以帮孩子改掉这些问题,还容易让孩子消沉下去。
8.怎样才能拓宽知识面呢?最好的办法是大面积接触、反复记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引导孩子学习理科、社会知识的帮手。
9.从人脑的记忆规律来看,预习之后再学习,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牢固。如果父母可以利用智力教具陪孩子一起边玩耍边学习,孩子将感到无比快乐。(父母的陪伴作用!)
10.家长经常带孩子去科学馆、博物馆游玩——能让孩子学到知识,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主要有三个简单的理由:(1)实际体验更容易留在记忆中;(2)对父母来说更划算,还能获得满足感;(3)对升学考试也有帮助。(1)实际体验更容易留在记忆中。
11.与其简单粗暴地将孩子和视频网站隔离开,不如引导孩子合理活用视频网站(抖音也是!)发挥其教育作用和生产作用。一开始,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在视频网站检索学习视频,教孩子检索的方法。以后,孩子一个人学习的时候,也会用这种方法去检索。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孩子自主研究、探索的习惯。
12.家长可以试着禁止孩子做一些题,没准儿孩子会偷偷去做。人类有一个有趣的特质,越是不让做的事,就越想做。对于自己的行为,人们总希望根据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自由地进行选择。当这种自由被剥夺时,人就会感到极大的压力,并产生冲破束缚、重获自由的强大心理冲动。所以,当人被禁止做某事的时候,反而会强烈地想做这件事情。
13.越是靠强制、怒斥来让孩子好好学习,反而会把孩子推向自主学习的反方向,甚至让孩子讨厌学习。
14.受内在动力驱使进行学习的孩子,会持续、深入地学习。而在外部动力驱使下学习的孩子,只看重眼前的结果。
15.“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学多少”“怎么学”,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除此之外,让孩子自己选择文具等与学习内容不相关的事物(让孩子的自主权欲求得到满足),也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小技巧。——重视引导,而不是帮忙做决定!
16.不提倡使用惩罚的方法敦促孩子学习。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报酬志向”中的另一种方法,通过夸奖、赞美(精神上的报酬),来鼓励孩子学习。
17.想通过竞争方式来激发全体同学积极性的时候,不要以成绩排名作为衡量标准,而应该让孩子和自己比较。
18.在给孩子选择补习班的时候,除了老师的教学水平,还要考察班级同学是否有团队意识、班级内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大家是否都具有共同的目标等。
19.如果孩子已经达到充实志向(学习使我快乐,我喜欢学习)的境界,再对他的努力给予报酬奖励的话,反而会减弱他的学习动力,这种现象叫作削弱性效应。
20.激发孩子学习动机:报酬志向,“表扬大于批评”“好行为,立刻表扬”“表扬要坚持一贯的标准”。自尊志向,“制造竞争对手”“有输有赢,不让孩子赢得太轻松”。关系志向,“引导孩子结交可以相互扶持的好朋友”“父母给孩子做好表率”。
21.考试成绩所反映的结果,最重要的并不是孩子的排名。“这次和上次的分数差”“现在和以前的比较”才是考试最大的意义所在。
22.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干坏事的时候,家长不要急着否定他们:“你这样可不行啊!”在批评他们之前,应该先问问他们:“你在做什么?”“现在是做什么的时间?”让孩子用语言进行说明。
23.第二层大脑拥有按计划学习以及自我修正的能力。孩子的第二层大脑还处于发育过程中,当他们出现能力不足或状况不佳的时候,不要苛责孩子。
24.要想让孩子战胜眼前的诱惑,需要给他们战胜诱惑的理由。给孩子画一个天平,让他们自己进行比较,是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理由的好方法。当我们把目标和诱惑实际画出来进行比较时,孩子常常会发现未来目标的价值更大。有了这样的比较经历之后,当孩子再次面临眼前诱惑的时候,他们就不至于马上做出选择,而是想起曾经用天平进行比较的情景。这可以使人头脑冷静下来,更容易避免错误的选择。
25.战胜诱惑最简单有效的一个“窍门”就是把诱惑移出自己的视线。赶快把家里的各种诱惑藏起来吧!
26.长期坚持冥想锻炼,前额叶皮质的机能可以得到加强和提升,从而让我们的头脑更好用。
27.当孩子的经验、认知还不足以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家长可以持续地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信息(而不是代替他们,为他们制定目标)。然后家长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28.“复述+回答”“复述+提问”,是亲子对话中父母最理想的谈话方式。
29.提高孩子思考能力的3个提问技巧提问技巧:
(1)5W1H(What)询问具体情况。你在做什么?今天有什么好事情?(Why)询问原因。你为什么这样认为?(How)询问程度。你现在的心情怎样?今天你给自己打几分?(When)询问时间。什么时间学习?(Where)询问地点。在哪里玩了?(Who)询问人。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和谁一起玩耍了?提问技巧
(2)使用温柔的语言。“你为什么没考好?”→“没考好的原因你思考过吗?”“你为什么要做那种事?”→“希望你告诉我那么做的目的,你是觉得那么做能带来什么好处吗?”提问技巧
(3)询问主观意见背后的原因。“小A头脑聪明。”→“你觉得为什么大家都说小A头脑聪明?”
30.超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练习量”的不同。唯一例外的只有体育界,因为遗传的身体因素在某些项目中确实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除去体育界的其他领域,天生的才能和最终能否取得成功之间,几乎没有多大的关系。
31.当孩子取得某项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能表扬他们的天赋,而应该表扬他们的努力。而且,不能单纯表扬结果,重点应该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
32.引导孩子关注自己能控制的因素,比如“努力(=学习方法+学习量)”。不断追问,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将原因细分到可以找到具体对策的层面。
33.要想提高成绩,首先要让孩子拥有自我效力感。为此,孩子需要积累成功的体验,身边也需要成功的榜样。父母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责备他们,要引导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便继续挑战。
34.很多孩子在“无力感”的作用下,原本能做好的事情,也放弃不做了。为了防止孩子被“无力感”侵蚀,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找到改善的方法。
35.在学习之前,先帮孩子从心理上跨越两道坎,让孩子觉得“学习之后能有好结果”“我应该能做好”。化大为小,采取分步走的策略,一步一步扎实前进,让孩子不断积累小的成功体验,最终也能实现大的目标。
36.我们应该宽容孩子错误的行为,并安慰他们。但对于失败的结果,安慰绝对没有好处。当孩子失败的时候,要想激励他们重整旗鼓,不需要安慰的语言。而是要想办法让他们明白,自己还有实现目标的希望,让他们重拾“能够实现目标”的自信。对于失败的结果,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找到改进的办法。
37.表扬孩子的目的是想让孩子继续坚持好的行为。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自己是分不清行动目标和结果目标的。批评或表扬不针对孩子的“行为”,则会使孩子以后不知如何是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表扬或批评“及时”才有效。对孩子行为的评价,不能凭心情,要有前后统一的标准。
38.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尤其是自家兄弟姐妹之间,更不能比较。只要孩子和自己的过去相比有进步,就该大力表扬。
39.在表扬孩子之前,请先在心中回想以下三个步骤:1.想要表扬孩子什么地方,先用客观的语言向孩子描述一遍。内容应该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地方”“与进步相关的行为(学习、练习等)”。2.向孩子传达作为父母的主观意见、感想、印象等。3.最后,以总结的形式对孩子上述进步提出表扬,并附加感谢的语言。
40.奖励是鼓励孩子学习的有效方法,那些使用奖励却适得其反的家长,只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奖励方法。要奖励孩子的话,一定要选那些不会影响“实现下一个目标”或“继续努力”的奖励。而且,家长一定要控制奖励的大小,发挥的激励作用才会更长久。请为孩子准备很多小奖励来替代一个大奖励。尽量降低孩子获得奖励的门槛。门槛要逐步提高。有些情况下,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赞美的语言”同样可以起作用。
41.奖励要加入随机性,才能让人欲罢不能。让孩子自己设定奖励,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42.父母发火的根本原因,来自心中的“理所当然”。父母应该放弃完美主义,告诉孩子,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本书作者|鱼丸,转自“微信读书”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