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明礼
人终究会老,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新人换古人。”人老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去正确面对,不知该如何取舍,而辜负了美丽的夕阳。
有首歌叫《明天会更好》。可现实生活中,明天会不会更好,谁也不知道;但明天会更老,却是不争的事实。人过中老年后,更能感受到“岁月是把杀猪刀”。白发剔不尽,春风吹又生;春眠不觉晓,夜夜睡不好;眼前记不住,往事忘不了……这一切的现象都在提醒着我们:你生命的进程,已无情地开启了“减法”模式。固然,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完全可以提升它的“高度”。就像行军打仗一样,除了必要的武器、弹药和粮草,该舍弃的一定要舍弃,该放下的必须要放下。只有这样,才能轻装上阵,去占领生命的高地。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轻装上阵?答案无非四个字:清心寡欲。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心理学家也认为,欲望越高,越容易自寻烦恼;欲求愈多,愈容易遭遇挫折。清心寡欲,能够减少精神上的烦恼。因为欲望不高,使人更容易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凡事无怨、无悔、无忧、无虑,自得其乐,自然有益精神健康。
清心寡欲,还能够提升品德上的修养。作家冰心说:“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的人,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不会因追名逐利而自寻烦恼;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的人,能够安贫乐道,不仅对物质享受要求较低,而且更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的人,能够静守心田,不生非分之想,不起邪佞之念,不做妄为之事,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如孔子所说的:“大德必得其寿。”
清心寡欲,也有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黄帝内经》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现代科学也认为,内心恬淡无求的人,由于精神轻松,使肌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肌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自然会延年益寿。而且,清心寡欲之人,由于没有太多的奢望,能够有效地避免心理危机,防止心理疾病。
当然,我们提倡清心寡欲,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该想了,什么都不要做了,什么都不去为了。而是少一些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望,多一些精神生活的享受;少一些非分的念想,多一些高雅情趣的追求;少一些世事的纷扰,多关注自己的健康长寿。修无求之心,做有求之事,才能享受高品质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