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中有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短时间看透事物本质的人,他的认知能力强,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他的认知能力很弱。而决定人命运的东西,就是他的认知能力。某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才女张爱玲和画家张大千的认知就超过很多人。所以他们有不一样的命运。
人的认知是可以分层的。法国托利德定律把人的认知层级分三等:惟我是对的,是婴儿模式;尊重别人的观念,是求知模式;尽量万物通达,兼用所有信息,是智者模式。三等认知层级,你在哪一等?你是不是总是以自己为标准来判断别人是错误的,如果是这样的你就是婴儿模式。当你学会尊重别人与自己不同,那么你就是求知模式。你与天地万物相接,并且你的信息渠道是非常畅通,那么你就是智者的模式了。
一般认为影响人认知的往往是经历。其实经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经历中的收获。能转化为认知的收获才是真收获。如果你经历一些苦难,没有从苦难中学会思考,那么你就白受苦了。
当两个人交流起来非常困难的时候,说明两个人之间的认知不能同步而行。一般来说,认知能力高的往往能够理解认知能力低的人,而不是相反。而且认知能力低的人非常固执,他有逻辑闭环。即使你提供大量的事实,也不能说动他。两个人的认知能力在同一维度的时候交流是顺畅的,因为彼此都互相懂得。当然,如果认知能力不在同一个纬度,其中一个人头脑是开放的,心胸是接纳的,那么他也愿意倾听,愿意求证,那么他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执于同认知能力不一样的人交流呢?或许认知能力高的人,内心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还有一种善意。查理·芒格说:人之至善,就在于让他人知道更多。要想提升人的认知能力,你只能降到他的纬度看问题,先从内心接纳。然后针对某种现象,最好是与这个人的生活生命人生密切相关的内容提出若干的问题,去追问,让对方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不要用结论告诉他,用结论告诉就显得自己好为人师,好像优越感十足,这样容易让对方内心产生一种对抗,因为人不想在另外一个人面前显得无知卑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