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千寻推荐语:
《诗经•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下面是我自己翻译的,译的不好,应该有错误,请指教。
September
Wild flowers spread across the grassland that once witnessed deaths of all the gods
The wind comes afar, afar from a place further than remoteness.
My tweedle is sobbing, without tears.
I returned the remoteness from afar to the grassland.
One is called wood, one is called horsetail.
My tweedle is sobbing, without tears.
Only in death, may wild flowers grow densely in the remote place.
The moon is like a mirror, hanging high over the grassland, reflecting days and nights of thousands of years.
My tweedle is sobbing, without tears.
Alone, I whipped the horse, traversing the prairie.
视频:《九月》 周云蓬 义乌 隔壁酒吧 08.10.26
梦千寻推荐语:
海子的这首诗歌居然被谱成了歌,而且非常好听,而且原汁原味。
“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周云蓬唱这首歌非常适合,他的人文气息,那种盲人的行吟泽畔……周云蓬也是杰出诗人。
海子是“扑向太阳之豹”,但追求极端极致极限结局都是可悲可叹的。还比如日本的一些作家。
想起无比天才但又无比悲剧的诗人海子,想起了海子……
2006-7-3 21:24:45
资料:海子诗歌《九月》
《九月》一诗写于一九八六年,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海子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近三个年头。应该说,此时的海子思想上是相对较成熟的,对于世界、生存、死亡、时间与空间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框架。这首诗就是诗人思考的结果,认识的反映,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上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海子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自然就可以解开海子诗歌中的重要思想环节。本文将在存在主义哲学层面上对海子的《九月》一诗作出读解,希望给读者准确和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诗歌一开头就将读者牵引到一个充满神秘氛围的情景之中,在这里,渺远的时间与旷阔的空间扭结纠缠在一起,生命与死亡在互相诠释。“目击”一词别有意味,它表示了诗人入思的起点,“目击”的不是“众神死亡”,而是“野花一片”,是草原上的一派生机,“野花”是草原的此在,作为草原此在之在的“野花”倚靠在“众神死亡”之上,因此,“野花”的存在是向死之存在,抵达着存在的本质。“众神死亡”尽管不是诗人“目击”所见,但它是诗人“以神遇”而不是“以目视”获得的。从现实的层面上来说,众神“死亡”是一个并不通顺的逻辑搭配,死亡总是与生存相连在一起的,因为众神从来没有生存过,所以无从谈其死亡。不过,从另外的思路来看,众神的生存确实发生过,众神与人类的照面意味着人类已经懂得从现实中超逸出来,思向永远和终极。这样,“众神死亡”在此表明人类历史之久长,人类与神灵的会晤开始出现中断。众神在草原上的“死亡”将草原的远古与神秘蓦然藏匿,草原的深邃历史遁入无形,草原因此就让人顿生遥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