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参观爱因斯坦展,他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和女儿聊感受

原创 超然Sky 超然观物

知识不是力量,探求知识的好奇才是力量。

——爱因斯坦

2011年4月23日中午,我和女儿Judith去香港科学馆参观,恰巧爱因斯坦展正在此地举行,大喜过望。

Judith当时高中在读,很喜欢这类展览,我俩从头至尾认真观看。

展览内容丰富,有爱因斯坦的一生和成就的文字介绍,200多件非常珍贵的实物展品、纪录片和录像等,其中包括出生证明、同学合影照片、中学和大学成绩单、文件记录、结婚证书、浪琴怀表、瑞士护照、亲笔信件等。

进入科学馆,先买门票,全票30港币,学生半价。

至理名言

展馆入口处的墙壁上,展示着爱因斯坦的许多名言,均以中英双语,很醒目,我们大多耳熟能详。

–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 科学的内容不过就是日常思考的精炼。

– 一个从没犯错的人,是一个从没尝试新事物的人。

–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究底地追求问题罢了。

– 人只有在超越自我的时候,才真正开始生活。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围绕着整个世界。

– 每个困境当中都有机会。

– 有两样东西使我产生敬畏之情——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精神宇宙。

– 不是每件可以数算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也不是每件有意义的事情,都可以数算出来。

– 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教育所学全部忘光之后所剩下的东西。

– 如果A代表成功,那么A=x+y+z.x代表勤奋工作,y代表玩乐,z代表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并非教育家,却对教育有着非凡的洞察力,他说的这些话,言简意赅,意义深远,道破教育真髓。

这么多年过去,我们又能真正理解多少呢?

科学巨匠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

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

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个展览具体介绍了爱因斯坦的一生,伟大而真实。

整个参观过程中我拍了很多照片,本文主要展示他的童年、青少年时代,这段漫长的日子并不好过,可以说是爱因斯坦人生中的低迷时期。

这位科学巨匠的人生之路并非坦途。

童年:遭冷落,被霸凌

幼时的爱因斯坦发展迟缓,3岁还不太会说话,且不合群,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他的父母非常担心。

爱因斯坦三岁照片

他不喜欢玩其他孩子都喜欢玩的军事游戏,长大后也不想成为军人。

5岁时,他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令他深深着迷,想探究其中的奥秘。

童年的爱因斯坦,在玩游戏时展示出耐心和毅力。

9岁时,可以用卡片搭出14层高的房子,展示出卓越的技巧。

他用玩具积木搭建复杂的建筑,可以专心玩上几个小时。

他也喜欢玩蒸汽机。

左一:读小学时的爱因斯坦
照片文字介绍说,他的微笑是个假象

他厌恶上学,不守纪律,厌恶死记硬背的知识,

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读小学时,因反犹太主义盛行,他经常遭到暴力侵扰和语言侮辱,这些经历令他有深深地疏离感。

当时有谁能设想,有朝一日,他将会成为物理学巨人?

中学:考试受挫

十六岁时,爱因斯坦获准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学院。

虽然数学和物理获得高分,但现代语言、植物学、动物学分数很低,未能通过入学考试。

前排左一:高中时的爱因斯坦

听从了院长建议,爱因斯坦决定在瑞士小镇阿劳完成高中学业。

爱因斯坦高中考试论文

爱因斯坦在高中考试论文中,道出了他的志向,希望成为物理学家,希望到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修读物理学。

大学:学习困难

1896年,他順利入读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但学习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順。

大学三年级,他遇到学习困难。

在大学入学许可证中,列出了每科成绩,其中“基础物理实验”成绩最差,他很少去上课,得到最差的成绩一分,并经常受到斥责。

大学毕业即失业

1900年,爱因斯坦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毕业。

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

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

失业一年半以后,他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个同学关心他,并了解他的才能。

爱因斯坦被介绍到瑞士专利局,成为一名技术员。

在专利局期间,爱因斯坦和好友有大量的聊天沟通,思想碰撞,思绪非常活跃,他的禀赋得以自由发挥,度过了一生最具创造性的七年。

1903年,爱因斯坦与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结婚照
(1919年离婚,后与他的表姐结婚)

创造科学奇迹

1905年3月-9月,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

他写了五篇论文,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令物理学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但爱因斯坦分别于1903年和1907年,先后两次申请到伯尔尼大学执教,都遭到拒绝,因需要他的博士后论文。

所谓的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实很骨感。

爱因斯坦执教时,学生出勤表

爱因斯坦于1905年获得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

直到1908年,才获得伯尔尼大学执教资格,成为一名编外讲师。

但是他的课却遭受到学生的冷落。

看他的学生出勤表,只有三位学生选他的课,而且是他在专利局的同事。

荣获诺奖

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诺贝尔获奖证书

诺贝尔奖章

他当时正在日本旅行,完全不知道自己获奖。

展品中还包括了这份当时发出的电报。

晚年,受聘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取得美国国籍,他拥有瑞士和美国双重国籍。

他拒绝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说自己没有政治才能。

晚年肖像

互动体验

展馆内设有多个互动实验设备,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相对论和光电效应等著名理论。

馆内互动实验

如上图,只要踏上光速单车,便可体验模拟光速移动时的空间扭曲场面。

C代表光速,53%代表模拟运动的速度是光速的53%。运动速度越接近光速,景物就会越向你的方向凸起。

除了这个展览,科学馆内还有很多的项目,其中大多数是互动展品,主题包括环保、物理、镜子成像、动植物、力学、声学、生命科学等等。

在我俩的全神贯注中,不知不觉竟用了近五个小时,还有两层没去参观。

Judith一直饶有兴致,什么都想尝试。

迫于饥肠辘辘,也有些疲惫,只好恋恋不舍离开。

意犹未尽,感慨良多,收获多多

看完展览聊感受

我俩看完爱因斯坦展,Judith受到很大触动。

后面几天,我俩几次深聊观感,将共同的感受简单记述如下:

01
无论经历怎样的挫折,都不要放弃希望

爱因斯坦的求学时代,遭受冷落、误解、孤立,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

那些当年嘲笑/霸凌过他的那些人,又怎样了呢?

02
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追求和自信

人可以很渺小,也可以很伟大。

要想得到周围和社会的认可,就要用实力来证明自己。

爱因斯坦的一生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从渺小到伟大。

03
要有独立思考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要迷信权威。

但也绝不能信口开河,要有谨慎严谨的科学态度。

爱因斯坦的每篇论文都证明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

对于前辈科学家提出的理论,他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最终开创了他独特的学说。

04
对未知的世界,要有执着探求的精神和毅力

从学校教育里,爱因斯坦学到了多少?

学校提供给他的,只有最为基础的知识。

走出校门,他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继续自学、思考、探究,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

05
人要接受新事物,与周围和谐相处

人要不断接受新的事物,适应新的环境,并与周围和谐相处。

爱因斯坦辗转求学与工作,从德国到瑞士,后到美国。

语言、宗教、观念在这些国家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但他凭借出色的适应能力,在不同环境里都顺利开展研究,得到周围赏识和尊敬。

06
珍惜人生路途中遇到的良师益友

要寻求并珍惜人生路途中遇到的良师益友,他们会带来启迪和帮助。

爱因斯坦在瑞士专利局的日子,他有两个好朋友,经常聚会,谈论科学论题,带给他很大启发,他的思想非常活跃。

07
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我们注意到,爱因斯坦的每幅照片,都呈现着自信的微笑,他的名言也道出了他的谦和,这样的人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难怪他有着“大众情人”的外号,他富有魅力的人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当然也包括女性的青睐。

08
对时事保持嗅觉

当纳粹横行,作为犹太人的爱因斯坦提早逃难到了美国,得以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如果他反应迟钝,没有尽早离开欧洲,大概率会在二战中受到迫害。

09
科学成果,看如何使用

科学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就看如何使用它。

广岛原子弹灾难,让爱因斯坦备受指责。

他晚年回顾,要是让他再次选择,他宁愿做个管道工。

10
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辜负了自己的才能。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人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知道自己是啥才。

数学和物理是爱因斯坦的强项。

面对自己偏科的成绩,他没有气馁,没有简单否定自己,而是扬长避短,把自己具有优势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化。

11
人生要有明确的目标

人生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如果现在还没找到,就继续寻找。

爱因斯坦高中时在他的作文里就立志要当物理学家,并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就这样,一次偶遇的展览,带给我和女儿很多触动和启迪。

生活处处是教育。

(全文:3256字)

-End-

精选留言

搬过来Mr. Ma校长的话:

朋友的作品!Albert Einstein 不是教育家,但是对于教育的本质具有独到的真知灼见,对于“好奇心”,“犯错误”或是“忘记”的解读启发性很强。

我个人尤其喜欢他“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都忘了后还剩下的东西”的表述!是啊,十几年学校生涯学到的东西,我还记得多少?既然忘却是必然,老师们是否可以适当减少注定会被忘掉的死记硬背,多考虑一些学生们一生受用的方法和技能……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参观爱因斯坦展,他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和女儿聊感受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