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心灵的焦灼》读后感 【过度的善良,导致自己执迷不悟】

原文标题:《因为同情,他最终杀死了她:当你的善良软弱时,它可能会成为一把刀》

来源:上官文露读书会

/ Part 01
「因为怜悯永久失明的病人,医生便娶了她」

人们从来不会把怜悯与爱情混淆,因为他们清楚,在怜悯一个人的时候,不一定也需要将爱情一并献上。但在爱的情感里,却必然有着怜悯的成份。既然我们爱他(她),那叫我们怎么可能不怜悯他(她)?于是,爱情往往被我们看得高于了怜悯。如果我们得不到所爱之人的爱情,那我们宁可连他(她)的怜悯也不要。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心灵的焦灼》便是讲述怜悯与爱的故事,在这里首先感谢作家、翻译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路文彬先生为我们带来关于本书的深刻解读。阅读这本书,你将得到关于爱与善良的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心灵的焦灼》中的康多尔医生看来,没有爱的怜悯根本就算不上是怜悯,那仅仅是一种心灵的焦灼与不安。它的真正目的最终就是以懦弱伤感的形式逃避对方的苦难。这种怜悯除了加重对方的痛苦,不会有任何积极的意义;因为它终究无意为对方承担起沉重的责任。

怜悯要想有所作为,惟有将爱情也一并付出。因为怜悯,康多尔曾经许诺为一个行将失明的女人留住光明,可他没能成功,这个女人结果还是瞎了。为了继续表达他的怜悯,年纪轻轻的康多尔毫不犹豫地娶了这个比他年长7岁的女人。

她一无美貌,二无财产,性格乖戾且不知感激。但康多尔从来不曾后悔过他的选择,他的怜悯因为爱情而有力,他的爱情也因怜悯而恒久。康多尔的行为向世人证明,怜悯绝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轻而易举,它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临时性施舍,而是对于对方命运的终生分担。

遗憾的是,像康多尔这样对怜悯有着真知灼见的人实属罕见;像他那样能够身体力行的人则更是微乎其微。

所以,我们也就不应过于苛责霍夫米勒少尉在一开始将发自本能的怜悯视为美德的想法了,虽然他使一位不幸少女用生命为他的怜悯之心殉了葬。而且,问题的棘手之处还在于,一旦事关爱情,我们总是难以痛下决心。

设若说本能的怜悯是个弱点,可它又并非源自于什么恶意。事实上,恰是由于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我们才因而容易被打动。

那天晚上,霍夫米勒之所以忽然想到要向主人的女儿邀舞,便是一颗善于感恩的心使然。

他是初次应邀来到凯克斯法尔伐的府邸的,主人的一番盛情款待让他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当他从与一个个如意女郎共舞的沉醉中清醒过来时,恍然意识到自己疏忽了一个重要的礼节:他竟然把主人的女儿忘到了九霄云外。

于是乎,他开始凭借着模糊的印象在各个房间里寻找她。终于找到了她,他走上前去做了一个彬彬有礼的邀舞动作。

然而令其大吃一惊的是,他所得到的回应竟是对方一阵歇斯底里般的嚎啕哭泣。

自己的善意怎么仿佛是让对方受到了奇耻大辱?霍夫米勒将一腔委屈倾倒给伊洛娜时才知,主人的女儿艾迪特原来是下肢瘫痪。即刻,霍夫米勒的一腔委屈让位给了深深的歉疚。

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罪过,第二天一大早,霍夫米勒便倾尽所有买了一篮玫瑰,差人送给艾迪特小姐。

这娇媚的鲜花未必能乞得对方的原谅,但它至少显示出了霍夫米勒的真诚和善良。如此伤害一位少女的心灵,在他看来简直是无法宽恕的;但艾迪特的迅速反应将他从严厉的自责中解脱了出来。

在一封外表考究的信函里,艾迪特通过表达谢意暗示了自己对于霍夫米勒的谅解,并恳请他继续光临。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霍夫米勒,次日就迫不及待地进行了拜访。

他急于想清除自己造成的尴尬,以便可以坦然向战友们炫耀其在富豪凯克斯法尔伐家所受到的礼遇。

不难看出,霍夫米勒的冲动时常是因为年轻人的虚荣所致,他那脆弱的理智尚很难为他的行动把握方向。而这个奢华府邸里所有人对他的欢迎,更是使他的虚荣之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艾迪特是这个府邸的中心,霍夫米勒能带给她快乐,就意味着他能给这里所有的人都带来快乐。不知不觉,他便成了这个府邸的常客。与此同时,他对艾迪特的怜悯也在不知不觉地加深着。

/ Part 02
「怜悯一个残疾女孩,却不爱她」

作为一名轻骑兵,纵马驰骋是霍夫米勒平日最大的乐趣之一。现在,由于体谅到了艾迪特的隐痛,他甚而为这一乐趣感到羞愧了。从艾迪特的父亲那里,他知道了寂寞的艾迪特对于自己的需要,而怜悯也使他真心愿意迎合艾迪特的这一需要。

特别是当他觉得自己除了怜悯,对对方几乎一无所用,而怜悯竟会使自己在对方那里变得如此重要之时,霍夫米勒便更无理由不卖力奉献自己的怜悯了。这位青年一向缺乏自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从未感觉到过别人对于自己的需要。即使是在他那两次漫不经心的所谓爱情经历当中,他也没有体验到过自己对于对方的重要。

如今,怜悯却让他发现了自信的源泉;通过怜悯,他意识到了自身的力量。霍夫米勒开始暗自感激艾迪特,他在无意之中伤害了她,她反而用自己的不幸赋予了他怜悯的神奇本领。可是,就在霍夫米勒陶醉于怜悯的喜悦中时,他却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危险诱惑。他压根没有想过,这种情感将会使其与艾迪特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随着艾迪特对于自己的怜悯的日渐依赖,最后他究竟该如何抽身而出?他能够保证现有的怜悯永远不会进一步深入吗?

霍夫米勒显然还过于年轻,对于问题的考虑更多的是习惯于由自我出发。他只能想到他对对方的好感是基于怜悯,而想不到对方对他的好感却不一定是由于喜欢他的怜悯。

或者说,他尚未想过,艾迪特自结识他后发生的一系列可喜变化,到底是由于他的怜悯,还是由于对他的爱情?他仅仅看到自己因为怜悯而强大起来,却看不到他的怜悯只会使对方处于弱者的地位。他一直忘了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难道对方愿意接受他给予她的这种定位?

正是鉴于这一贯不够成熟的考虑,霍夫米勒非常任性地就取消了第二天的如期约会,且也不在事先予以对方任何通知。他只是担心自己频繁的登门会给人留下一个贪占便宜的食客印象,却没有多想艾迪特遭遇他的失约时的心理感受。

显而易见的是,霍夫米勒在草率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多少有些轻视了艾迪特的存在。而艾迪特那敏感、脆弱的心理又怎么能再承受这样无礼的轻视?她先后打发司机和女伴伊洛娜前去查探了个究竟。

所以,当霍夫米勒企图用谎言解释他的上次失约时,立即招来了艾迪特的一阵狂怒谴责。这个因疾患被娇宠坏了的孩子,总是难以控制住她的情绪。霍夫米勒的随意缺席和谎言,无异于向她证实了他的来访只不过是出于怜悯而非爱情。这使艾迪特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至此,霍夫米勒已经应该认识到,他的怜悯是缺少一种可靠的坚韧根基的,随时都可能遭到某种外在力量的破坏。并且,艾迪特对他这种情感的拒绝,也已明显昭示出她所期待的是他的爱情。但由于自己的不爱,霍夫米勒便不愿去想对方的爱了。结果,此时的怜悯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了近乎自欺欺人的情感。

他一味满足着自己行善的愿望,却不问其善举是否能够落到实处。在受凯克斯法尔伐之托,向康多尔探听他对艾迪特的治疗最终能否有效时,康多尔基于责任的需要,既不空允希望,也不轻言放弃。因为他深知,二者对于病人都绝无好处。实际上,他是在以一种怜悯到底的方式,分担着病人的痛苦。

/ Part 03
「 他的怜悯,让这个残疾女孩自杀两次」

霍夫米勒的怜悯和康多尔的怜悯之区别就在于,前者的怜悯里少了责任的重量。可惜的是,霍夫米勒没能从后者那里汲取什么启示,依然在善心的驱使之下,擅自替康多尔许下了诱人的诺言。在同凯克斯法尔伐父女一道分享着希望的快慰时,他没有考虑自己该如何为希望破灭后的打击负责。

而对艾迪特来说,由霍夫米勒嘴里传出的这个喜讯,让她看见的是爱情的生机。她忽然一反常态,开始积极配合起康多尔的治疗。她以为,只要自己能够重新站立起来,她便可以平等地去爱她的霍夫米勒了。

否则,她将永远无法实现她的爱情。不是顾虑对方嫌弃她,而是不想让自己成为对方的负累。艾迪特懂得,平等是爱情的一个基本前提。虽然康多尔十分清楚霍夫米勒这种怜悯的不良后果,但在后者的一再请求下,他只好决定将错就错,冒一回风险了。

蒙在鼓里的艾迪特,怀着对于爱情的殷切期望,做好了去瑞士履行康多尔最新医疗计划的准备。可当她发觉霍夫米勒根本没有前往瑞士看望自己的意思时,她不能不表现出莫大的失望,进而又一次被他那廉价的怜悯所伤。

她是为了霍夫米勒才做这一切的呀,尽管她对康多尔仍有所狐疑,可为了霍夫米勒,她情愿相信他。这次瑞士之行的结果是她不敢想像的,她的内心因此正饱受着恐惧的煎熬。无人能分担她此刻的悲哀,尤其是此刻的霍夫米勒更是让她深感绝望。这就难怪她在盛怒之下做出跳楼的举动来了,她不是企图以此要挟霍夫米勒的爱情,她是真的觉得无助啊。

她已经设法自杀过两次了。这时被艾迪特弄得狼狈不堪的霍夫米勒,不是不可以扬长而去的。如果一走了之,或许也不会有什么更坏的后果。可是,怜悯使他将艾迪特的粗暴承受了下来。而艾迪特一旦恢复平静之后,也会马上认识到自己的失态:这样对待她心爱的霍夫米勒是有失公正的。

故此,她又开始向他表示歉意。就在霍夫米勒予以原谅的时候,他给了艾迪特一个撒娇的机会,于是她顺势亲吻了他。这是贪婪而又疯狂的一个吻,也是令霍夫米勒措手不及的一个吻。
但恰是这个吻令霍夫米勒想到了爱情。他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一直以为爱情仅仅是同那些俊男靓女有关的事情,而与他无缘。

更何况,他也从未把艾迪特当做一个异性来看待。现在,他一下子明白了,爱情之于艾迪特这样的人,可能才是一种更为强劲的冲动。

他们的爱往往被痛苦和绝望牢牢地纠缠着,但却是他们活下去的惟一理由。霍夫米勒终于看到了他的怜悯孕育出来的一枚苦果。

爱情有时是种幻觉,艾迪特既然爱上了他,便易于将他的所有作为都同爱情联系在一起了。这本就是霍夫米勒所始料未及的。

艾迪特没有过错,那么有错的就只能是他霍夫米勒了。由于无法忍受一个他不爱的人的爱情,又由于他理解爱情之于一个人的命运的重要,霍夫米勒意识到,怜悯已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无辜的罪犯。他不能接受她的爱情,但拒绝可能就会要了她的性命。

情与理的冲突将霍夫米勒逼入了绝境,致使他根本无从抉择。

同样是这一吻,在艾迪特那里却是爱情的正式狂热爆发,她再也抑制不了心中积蓄已久的情愫了。霍夫米勒刚刚回到军营,便收到了她一封长达16页的情书。不过,她可不是意欲向对方继续追加她的爱情。

她只是想向他说明,在亲吻他的那一瞬间,她误以为自己的双腿已完好如初;她变成了那个他所期望的女人。

她永远不会强求他的爱情,她只是希望他不要剥夺她爱他的权利,给她一次机会,等待她重新为他站立起来。不然,她便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但,这样炽烈的爱情带给霍夫米勒的只能是阵阵颤栗。紧接着,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又收到了她的第二封信。恼怒的他实在不想将信拆开,却又惧怕对方因得不到回音而走上绝路。

幸好这不再是一封倾诉爱情的信件,反倒是要求他忘记自己在第一封信里的表白的信件。

爱情已经弄得艾迪特有些颠三倒四了,她就像个娇羞而又任性的孩子,全然不知对方的烦恼。她的爱情搅乱了霍夫米勒的心灵,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生活。

结果,仅是由于上校的一顿训斥,他便想到了逃离。他不想再继续承受艾迪特爱情的压力了。

他以为,自己抛却前程,足可以作为惩罚,抵偿其半途而废的怜悯之过了。他准备把责任全部转嫁给康多尔,毕竟他才是她的医生。

然而,当霍夫米勒从康多尔的家里走出来的时候,他开始为自己逃跑的念头感到羞耻了。

/ Part 04
「因为爱的迟来,他终生在战场上寻求与死神的相遇」

康多尔使他认识到,他的这种做法无异于谋杀;并且,康多尔对于盲眼妻子的倾心关爱也深深打动了他。他同意了康多尔的那个约定,决定怀着感激的心情,再最后坚持八天。八天之后,艾迪特去了瑞士,他也就随之解放了。

这样,霍夫米勒便身负着做戏的任务,又一如既往地来到了凯克斯法尔伐的府邸。但是,做戏并不如他想像的那般轻松,即使只需要八天的时间。他那勉为其难的表现,最终还是让艾迪特提前看出了破绽。于是,她不再对瑞士之行充满期待,而这便意味着霍夫米勒的戏还要持续拖延下去。可问题是,霍夫米勒怜悯的耐心已经接近了极限。

不过,凯克斯法尔伐这位慈祥父亲的忧伤,致使霍夫米勒的这一极限得到了进一步延伸。不知不觉,他又一次重蹈起了怜悯的覆辙。更有甚者,出于安慰,他竟当着凯克斯法尔伐的面,许下了对于艾迪特的爱情诺言。他的理性与意志始终是一再向自己的怜悯之心做着毫无原则的让步。

与以往不同的是,霍夫米勒的这次怜悯之心令他假戏真做了。来到艾迪特身边时,他没有了过去的那种难堪,开始真正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对方的爱慕。冲动之下,他竟至在众人面前给了艾迪特一个象征着婚约的吻。他的爱给众人带来的幸福感,让他忘乎了所以。他为虚荣麻醉得不省人事了。

当霍夫米勒同艾迪特订婚的这一消息,被作为丑闻迅速传播到军营里时,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不假思索地便矢口否认了。年轻的他再一次暴露出了虚荣的致命弱点,这使他宁可用谎言将无辜者置于窘迫的境地。可谎言的效用终归只是暂时的,随着黎明的来临,霍夫米勒必将面对比为他所伤的那些无辜者更加窘迫的境地。

为了逃避黎明的来临,霍夫米勒选择了自杀作为出路,这一举动似乎也暗含了他对于自己不满的惩处。然而,上校却意外地使其得救了。为了帮助他摆脱浑身是非,上校将他调离了岗位。当霍夫米勒携着一纸调职命令,赶在黎明前匆匆奔赴新的岗位时,他还没能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进行第二次责任逃离。

只有在稍稍获得了些许安全感的时候,他才可能拥有反思的间隙。很快,霍夫米勒便坠入了不安的深渊,懊悔与羞惭促使他急于采取补救的措施。他要立即向艾迪特坦白一切,恳求她的宽恕。他要郑重向她发誓,他将永远忠于他们的婚约,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她。

爱她才是他未来生命的意义。也恰是由于这一原因,他还要感激上校拯救了他的性命。不然,他将永远体会不到康多尔那种伟大的怜悯之爱了。是的,相较于那些健康、自信的人而言,惟有艾迪特这样不幸的人才更需要爱,也更懂得爱;给予他们的爱也才因此变得更有价值。

可是,一切已为时晚矣。当真相紧随黎明呈现在艾迪特眼前的时候,她只好跃下高高的塔楼了。这次,没有霍夫米勒在一旁拦住她。不如说,就是他把艾迪特推了下去。良知迫使霍夫米勒后来一次次主动找寻着在战场上的死神,但此种自我责罚对于死去的艾迪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既然艾迪特用生命让他领悟了真正的怜悯,那么,他也许更应该把自己今后的生命用于维系这种怜悯的真谛吧。

【本期话题】:你觉得爱情和怜悯是什么关系?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作者简介

路文彬,作家、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鲁东大学特聘教授。


精彩点评:

1,很棒的文章。路老师的名著解析十分通透,拜服!了解茨威格,是他的《一个陌生的女人的来信》,回肠荡气,深渊回唱。茨威格的文笔,讽刺中带悲壮。不管是女人深爱男人,还是男人怜悯女人,完全不对等,但就是令你流泪不止,感叹这伟大的爱情。因为同情心的驱使而爱上一个人,最后因为伤害而负了她。多么无奈的故事,茨威格想表达的是爱情中的理性,不要因为怜悯,或者被感动而爱上一个人,应该在自己应有能力上去救赎她。那才是对爱你的那个人最大的尊重。
爱情与怜悯有伤害的关系,在很久很久以前被怜悯伤害过之后,我领教和领悟,爱情是心灵上的对等,是两个人之间平等交流的关系,所以我倍感珍惜现在的拥有。
也非常感谢文露读书会今天的这期文章,郭杰老师的声音给本期节目增添了光彩。

2,爱情需要怜悯,但我个人认为怜悯本来就是一个正常人对于动植物,及弱者,所流露,体现出的自然情感,这仅仅叫做“爱”而不是真正“爱情”的本质属性,因为怜悯而产生的爱,仿佛是一种上下俯视和仰望关系,而不是平衡的,势均力敌的对等关系,这种关系,总是感觉一方是勉强的,另一方又是卑微的,爱,是相互欣赏,双方都能独立,感情到位,统一的关系,不平等的爱,是不值得选择付出的,会爱的艰难,这种爱,不稳固,最后变成了双方的悲哀,也许吧,有的爱,会始于同情怜悯,终于,独立自信

3,孔子曰:智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孺子不求怜悯之情。最后一句我要解释一下,在男权社会中,封建思想体系里,怜香惜玉是发明给男人的。那时候只有男人对性格柔弱,楚楚可怜的女人表示怜香惜玉,女人对男人表示感激涕零和深深地迷恋崇拜,紧接着就是安心的依附于他。所以哦,对于人格独立的女性来说怜悯之情要不得滴

4,要看怜悯的所指。
康多尔的怜悯是同情,人同此情的同情,只有将对方视为同自己平等的主体才会去同情,并不感觉到施舍,因为他可以感受对方的感受,思考对方的思考,这样即使不发生爱情,至少也会有爱。
霍夫米勒的怜悯则是可怜,居高临下地施与,这注定了在双方利益即使没有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他也可能为了率先保证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对方,因为施舍是可以随时收回的,他从未将对方视为平等的主体,否则哪怕他不想娶艾迪特也完全可以好好跟她说明自己的想法,根本没什么可纠结的。造成最后她死了他也一生背负了良心债的,不是因为他的善良软弱了,而是因为他的软弱善良了。这种可怜就算带来爱情,也不会带来爱。
怜悯必须包含尊重,才可能与爱有关。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心灵的焦灼》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