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唐诺《重读》里的海明威(Ⅰ) -心智拒绝长大的男人

原创 整天幻想 人到中年的生活

唐诺的书,我一定是疯了,或者说是我严重高估了我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他的书信息量太大文字太密叙述太复杂,读起来太耗费脑细胞,即便是脑细胞发达不怕耗费,也需要具备充一定的逻辑思维水平,否则干脆跟不上他的节奏……而且,即便你方方面面的条件都具备了,看他的书扔需要有足够的勇气:不服输、不气馁、读不明白誓不罢休……

好在我还是相当勇敢坚强的,这本书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反复几次,终于读下来了。反复的原因是经常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理解不上去,所以每每一章看完,除了要找相关的书评简介了解一下基本信息之外,还要再从头、或者从某一段重新看起,一点点尝试了解作者表达的真实意图,真心累啊……

唐诺,本名谢林俊,台湾人,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曾与朱天文等共组著名的“三三集刊”,后任职出版公司数年。近十年专事写作,获多种文学奖,朱天文誉之为“一个谦逊的博学者、聆听者和发想者”

这本书是台湾版《在咖啡馆遇见14位作家》的大陆再版,改名《重读》,“因为一再以各种方式重读同一本书”,是他对阅读一事最根本的主张。唐诺认为:书写者(极可能是比我们聪明专注的人)用于一本书的时间总量总是远大于阅读者,一个写作者跨越不同的时间位置的思考所得,那么,重读就是很必要的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唐诺为大家推介他认为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美丽的东西”-14位作家和他们的14部作品,包括海明威和《渡河入林》,纳博科夫《普宁》,博尔赫斯《书镜中人》,福克纳八月之光》等等。作者说:“我相信而且努力想找出来说服人的是,这一个个了不起的书写者、一个个珍稀的人思维创造成果是”有用”的……我相信他们随时能打开我们被限定的视野,随时为我们当下的特殊处境提供建言并补充我们不断在现实磨耗中流失的勇气……”

我想,这不应该只是这一本书能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所有的好书都可以带给读者的吧?最起码于我,生活不再百无聊赖……希望下一步可以像作者说的那样,读书之后,“力量由自己身体内部源源而生,一股元气”!

这本书中他提及的每一个作家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文学巨匠,选读的作品也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所以我打算多写几篇读书笔记,今天就以海明威的这篇《渡河入林》开头。


华 丽 丽 的 分 割 线

《渡河入林》是海明威1950年写的,绝大多数文学评论者认为这是海明威一生最糟糕的东西,烂品格、滥情。

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壁纸

唐诺之所以会选中海明威的这部作品进行“重读”,而没有选择海明威其他更为成功的作品,比如《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等等,是因为通过马尔克斯解读这部作品,认为它更贴近海明威本身,并且充斥了其他作品中从不曾有过的很多海明威个人的东西、个人的感受,真正读懂了《渡河入林》,就会真正深入的了解海明威,了解他当时对过去岁月的无法弥补思念之情以及他对所剩不多的未来生命岁月的预感……也更能进一步理解海明威肆无忌惮的所作所为和他对生活的基本感受:成功毫无价值,由此也就会理解最后海明威为什么会选择以那样决然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唐诺以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海明威这部长篇小说的评价构建这篇文章,马尔克斯说“在一位如此博学的技师笔下,会存在那么多结构上的裂缝和那么多文化构造上的差错,是难以理解的。他是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善写对话的能工巧匠之一,在他作品中同时存在若干那么矫揉造作甚至虚伪的对话,也是不可理解的”……“尽管像是对他的命运的一种嘲弄,但是我仍然认为《渡河入林》这部最不成功的小说是他最美丽的作品”……“这不仅是他优秀的长篇小说,而且也是最富有他个人特色的长篇小说……”

书中所有的章节都是用来逐字逐句地阐述和解释马尔克斯的评价,包括为什么说《渡河入林》有“那么多结构上的裂缝和那么多文化构造上的差错”:这本书相当彻底地暴现了海明威的各种致命弱点(包括书写技艺以及他的行为、心智和人格),而那些他很陌生的真东西,海明威没习惯也无力捕捉和表达,无法在书中妥善的消化和融解。

分析海明威之“成功毫无价值”:折磨海明威的是心智也有肉身,他的身体急剧衰老,但他一时还不可以自杀,因为作为他动物性的生命哲学他不会同情甚至敌视攻击衰老病弱的同类,就像他对长寿祖父的赞颂和对自杀父亲的鄙夷。虽然之后《老人与海》让他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但他看不起的辛克莱·刘易斯和福克纳已经先他一步获奖了……他只是由美国大使代领了事。

书中“捉摸不定的秋天黎明”:海明威年过五十,整整十年没出色的作品,而他糟蹋了五十年的身体,让他掩盖不住畏惧又不知从何说起。为什么小说中最初的死亡之地选择威尼斯?因为威尼斯是一辈子猎犬般追逐战争的海明威生平第一个抵达的真正战场,是他最初的死亡之地。文章中那些“矫揉造作甚至虚伪的对话”?尤指上校和他十九岁“女儿”伯爵小姐的情话,而伯爵小姐更简单更写实的出处即海明威收的一堆年轻貌美的“女儿”之一,阿德丽安娜·伊凡西奇。而“我们并不需要作家事事据实相告,有些事敬谢不敏留给自己就行了”……

为什么说这部小说是“最富海明威个人的特色”“留下那么多有关他个人的东西”:自然包括海明威的种种恶习,甚至包括他惯性的不诚实。诚实,是一种习惯,它可以开始但不能只停留于某种灵光一闪的善念。它也许够写一篇恳切反省的短文或在当天的日记里信誓旦旦,但绝不足以支撑一部耗时而且得回转光天化日生活细节本身的长篇小说。

……

唐诺总结说:“海明威的小说,始终停留在三十岁之前的心智程度,无可避免的虚假狂暴和感伤,更难以唬弄有年岁有生命阅历的成熟眼光,一旦失去了大时代的光环加持之后,其局限和缺点很容易被看穿,所以喜欢海明威很难成为一生持续不懈的事”。

从我读后的感觉说,除了对海明威透彻的分析让人心智澄明之外,反倒是两个文学大师的对比更让人深思,马尔克斯是比海明威更好的书写者,名气也比海明威要更大一些,而作为真正有实力一拳击倒他的小说大师却选择温柔地对待和评价海明威,不得不说马尔克斯真正内慧而有情。而海明威,这个一向以“硬汉”“男人气”著称的“英雄”,却是以刻薄闻名的*,假设两个人换一下位置,让海明威评论马尔克斯不那么成功的作品,实在不敢想象他会尖刻到什么程度……从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这一点来看,马尔克斯和海明威,谁是真正的强者呢?所谓“男人气概”是外在的强硬还是内心的善良和坚持呢?

突然联想起陈丹青评论徐悲鸿何以成为大师-”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我觉得用在海明威身上也不为过,那个时代呼唤硬汉,于是海明威振臂而出,他当然是有才情的,但在时代的强光直射下,人们容易陷入一种不假思索没有层次的热爱,看不出他的局限和缺点……

更坚强的男人往往更脆弱,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 在小说中公报私仇暗算别人是海明威一贯书写恶习。本书中的艾森豪将军和巴顿将军、先他拿诺贝尔奖的辛克森·刘易斯以及他离婚的第三任巾帼才女玛莎·盖尔霍恩等。

《巴顿将军》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唐诺《重读》里的海明威(Ⅰ)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