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夺冠》是国庆档最好看的电影

原创 朱延华 静阅湖

  国庆档电影,《夺冠》应排第一。是看了《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之后才看《夺冠》的,因此这个判断是有观影实践基础的。简要评定,《我和我的家乡》就是新闻联播的故事版,宣传味重,艺术性稍差;《姜子牙》思想性大于艺术性,人物形象单薄,叙事零碎;《夺冠》则完成度极高,既有看球赛的沉浸式体验,也有历史纪录片的真诚,既有对重大价值转向的深度思考,也对重大冲突的历史瞬间保持克制和包容。仅从具体观影体验来看,《我和我的家乡》虽然也有不少地方催人泪下,却经不住细细思量,虽然也有地方让人发笑,可惜笑过也就忘记了。《姜子牙》作为一部动画片,忽视了少年儿童这个主要观众群需要的轻松活泼,片中的主角姜子牙似乎以思考为志业,精神气略显不足,故事也让很多人看不懂。而《夺冠》全程无尿点,始终被影片的节奏、氛围、冲突所吸引,始终被影片所成功表达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所感动。说《夺冠》是难得一见的好电影,一点也不为过。

  一是沉浸体验。《夺冠》作为体育类型电影,具有体育片对抗、悬念、励志、激情等先天的优势,只是中国女排的故事观众耳熟能详,重要赛事的结果大家都非常清楚。从实际观影体验看,虽然知道比赛结果,观众还是被影片所营造的氛围、情绪所吸引并为之焦虑,比如电影开头和结尾的两场比赛,开头是1981年第3届世界杯,中国女排最后一场3比2战胜日本队,拿到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极大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尾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巴经典之战,这场比赛不是决赛,而是1/4决赛,过去8年里连败18场的中国女排,面对巴西队的主场优势,在首局失利的情况下逆风翻盘。透过影片,我们观众重新回到当年的历史现场,回到1981年民众自发走向街头欢庆游行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的情感现场;回到2016年从毫无期待到情绪再次点燃的心理现场。影片带领观众回到特殊历史现场的强烈心理体验,是电影的巨大成功。有人认为《夺冠》是以经历过女排历次夺冠的中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很多并无女排五连冠历史体验的年轻观众看了之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国女排本身的故事就极为精彩和热血,陈可辛导演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和有力的气氛控制,让每一次扣杀、篮网、救球都扣人心弦。对于《夺冠》所产生的沉浸式体验,除了一般体育类型片主要是观看激烈比赛的那种代入式的焦虑情绪,更为突出的情感体验是特定历史年代把比赛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国情怀的紧张释放。

  二是真实诚恳。《夺冠》这部电影原名《中国女排》,完全是中国女排的传记电影,片中涉及的人物目前大多活跃在体育界,这就使得电影不能按照类型化电影的三要素简单编排,我觉得《夺冠》的真实诚恳,就在于它没有简单地以公式化的情节来展开叙事,没有以定型化的人物塑造形象,没有以图解式的造型来预示发展线索。《夺冠》非常不简单,完全尊重历史,尊重人物,把故事片拍成了记录片一样真实,只是从极为繁复的事实当中,抽取出了几个特殊意义的历史瞬间,从众多人物当中选取了郎平这个贯穿三个时代的独特人物,选取了朱婷这个个性化代表,其中有不少人物是原型自己饰演自己的本色出境,影片非常巧妙地把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产生诸多传奇的漳州体育训练基地作为预示结果的特殊精神图腾。在片中,袁伟民讲自己经历:“我第一次出国,走进宾馆房间里边,我傻了。冰箱、彩电、空调,我没有见过。那一宿我真的没睡觉。我望着窗外的高楼大厦,我哭了。中国太落后了。”郎平说,一个外国记者曾经问她,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输赢看得那么重?郎平觉得,怕输,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现在,中国人已经不需要一场比赛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前一年以女排队长身份拿下世界杯冠军的曾春蕾没能进入里约奥运会大名单,哭着问郎平,自己状态这么好,为什么去不了里约?郎平很遗憾地对她说,正因为你打得太好,对方已把你摸得透透的,对不起。这些富有戏剧冲突的真实故事,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强烈的叙事张力。为了人物形象真实,陈可辛导演原本计划找一米八以上的演员现学排球,后来为了保证专业真实,在运动员里海选演员,第一代中国女排十二位选手,全由外形神似的专业排球运动员扮演。年轻时的郎平直接请郎平的女儿白浪扮演,而朱婷、惠若琪、张常宁、丁霞等明星队员,则直接自己扮演自己。这些做法非常真诚,也使得影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真实效果。

  三是深度思考。影片之所以不是简单的体育类型片,是因为这部电影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历史事实,敢于直面价值观转型,敢于讨论重大人生伦理问题,《夺冠》影片以富有冲突的故事情节一一予以展示,并按照历史实际给出合适的答案。打球是为了什么?为国还是为己?为父母还是为自己?我们要成为别人还是成为自己?影片中郎平与朱婷互动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郎平深入了解朱婷的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经历和思想情感心理,帮助朱婷重新认识排球,重新认识自己,既是在讨论人生重大命题,也是在激发打球的内生动力。不由让人想到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杜威说过的一段话:“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如果它碰巧和儿童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束缚了儿童的天性。”影片在思考重大人生问题时,也特别展示了郎平做思想工作的高超水平。当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发生冲突怎么办?简单爱国还是认真敬业?2008年,中国女排与郎平指导的美国女排在小组赛狭路相逢而败北,郎平哭着对电话那头的女儿白浪说:“对不起”。尊重领导还是尊重科学?尊重传统还是尊重未来?郎平从美国归来执掌女排国家队后,大胆推动大国家队制度改革,面对领导压力,她毫不妥协,她说,我郎平从来不装,都是玩真格的。郎平不再把球队的命运寄托在几个明星球员身上,而是采用国际先进的组队方法和训练方法,大胆大规模选拔起用新人新技术新方法,观众从巩俐精彩的表演中,能够充分感受到郎平大刀阔斧义无反顾破旧出新推动改革的雄心和魄力。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影片当中,从打球是为国争光,到打球可以做更好的自己,我们能再次体会和感受这几十年来社会价值转型重塑的艰难伟大进程。好的电影不是仅仅让人一乐的,而是提供给人更多思考的空间和命题。

  连国足都包团去看《夺冠》励志了,亲爱的,也赶紧去看看这部不容错过的电影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夺冠》是国庆档最好看的电影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