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群山之巅 无声呼喊 ——读《群山之巅》有感

文/王蕴秋

迟子建的缘分源于一位素未谋面的朋友,因为同样贪恋美式咖啡的焦苦味,在一个常用的社交软件上我们建立了志同道合的友谊。从最初的聊咖啡到后来的谈文学,他给了我很多启示,也推荐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经典的作品。

初识迟子建是透过她的《烟火漫卷》,从刘建国寻找铜锤开始,透过她的文字构造出重工业落幕下萧条的东北景象,“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黑土地失去了旧时的辉煌,在这里展开的故事里每个人都心事重重:黄娥携子寻夫卢木头的真实意图,翁子安身世真相大白,直至剧终刘建国日本遗孤的身份揭示,故事在寻找中压抑的开始,在回归中忧郁的结束,像极了曾经繁荣时期头顶那片雾蒙蒙的天空笼罩下,看不清楚的人和事。

关于阅读,我没有一目十行的速度,结束后甚感无比疲乏,或许就像迟子建在本书后记中所说一样,写完《群山之巅》并没有如释重负之感。其实一部好的长篇于读者而言带来的是一气呵成的阅读快感和不带隔阂的探索感以及叙述视角的同体感。

写作是源于生活的点滴和展开的想象,迟子建出生在中国的“北极”漠河,只有生于斯长于斯才能写出最有烟火气的故事。《群山之巅》从屠夫辛七杂展开故事,因为角色的设定他周身充满了令畜生们畏惧的血腥气,在他的身上永远带着两样宝贝“烟斗和凸透镜”,聚光取火点烟,把太阳当成他的长工,根据四季轮转的阴晴圆缺来拿捏它的变化而为自己服务。王秀满的出现丰盈了辛七杂的生活,从小因父亲是逃兵的“事实”和母亲是日本人的身份受尽了嘲弄,而她就好似一缕阳光照进了缠绵于阴雨许久的大地。应和辛七杂心意的“结扎”行为折射出从骨子里生活在白山黑水的人们勇敢、直接、不留退路的个性,也为辛欣来的出场和后来发生在龙盏镇的一切做了铺垫。

迟子建以特有的笔触和层层叠进的叙述方式以安雪儿的遭遇打破了龙盏镇的神话,而引出了以安玉顺一家为主轴线的故事发展。安玉顺的英雄身份无论在生前还是故去带给妻子绣娘和安平安泰两兄弟的都是表面上需要仰望的精神禁锢,安平以法警身份的视角讲述即将走上死亡之路的犯人的故事,或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忏悔,或是不可救赎的腌臜灵魂,无论是怎样的人在生命终点时心中一定是带着对来世期许飞向另一个远方。

在经济发展、工业变革的飞速变化时代,对死刑犯的处决由枪毙改为注射,承袭千载的土葬旧俗变为火葬新规,通过这些故事情节的铺陈,那么镇长唐汉成对龙盏镇原汁原貌保护所做的对抗行为是否就可视为这些转变经历中的一个缩影。

书中唐眉对陈媛一生承诺的自我救赎、林大花因安大顺而惧怕白昼、陈金谷一家的最终事发败落和辛开溜骨灰里的弹片,这些人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纠葛,迟子建以同理心的经历角度通过潜藏内心深处的自我剖析式描写,隐喻着他们有终其一生咀嚼着苦,有沉溺过往舔舐着痛,这些悲剧的结束昭示着不同人生而又殊途同归的命运走向。

其实《群山之巅》里,最先和迟子建产生共鸣的地方不是她笔下的人物,而是对东北风貌和民俗的描写。漫长的冬天在东北是处于主宰四季的绝对地位,她以其生动的文字写尽了东北冷冽的气候和浓郁特色的壮美风和雪带来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东北人民用大红大绿来点缀眼前。风雪的夜更是静悄悄的,没有行人、没有车辆,只有家家户户的灯火,闪着温暖的光来对抗严寒。辛七杂用桦树皮聚光点燃烟斗,黄烟丝和桦树皮因燃烧而融合在一起的香气格外沁入心脾。理容师李素贞在烀肉时喜欢烧松树皮,它们燃烧时散发的浓烈松香气与肉产生微妙的融合,格外奇香而令人垂涎欲滴,这让我对那个遥远的地方产生了一种更加特别的情愫。

不喜欢严冬,可在这里它始终是时光的主角;不喜欢黑夜,可月亮终归是回到它的怀抱。落幕之际,谁又曾料到本来以为的结局会因掩藏的小人物单夏而打破,只是安雪儿的呼喊在飘洒着鹅毛大雪的群山之巅是无声而又苍凉的。

合上书本,莫名的空虚和彻骨的悲凉让我的心和作者一样在颤抖。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群山之巅 无声呼喊 ——读《群山之巅》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