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 奇迹的土壤

原创 林子 林子的百草园

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大名鼎鼎的书早已风靡过了,我现在才来聊也显然太不时髦了。没办法,之前时机未到嘛(主要是懒),就是介么任性。

说雷夫是全美最厉害的老师,多少有些渲染夸大的成分。美利坚一个泱泱大合众国,人才何其多矣,但凡说“最优秀”“最成功”,都有噱头的成分。不过我发现,不冠个“最”字,许多人还不买账呢。

雷夫确实厉害,他最厉害之处在于敢于坚持理想。他的许多做法,带学生阅读、写书、旅行、看电影、演莎士比亚话剧等,不能说其他老师没有设想过,甚至连我,这个地球村一个不知名角落的小老师,都未尝没有过这样那样的想法——然而也仅仅停留在想法层面,最终无不屈从于现实,或者说屈从于自己那颗“想想而已”的心,然后止步不前。世界上有百万人想得都很美好,但可能只有几个人想好之后马上出发,雷夫就是其中一个。从想到做,从开始做到坚持做,雄心满满的同时也能从容地接受失败的结果,不强大,就不可能做到。当然,雷夫老师个人的才华和能力是肯定的,这是基础之一。

第二点感受,把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稍改一下——实践要趁早。越是规模化的学校,可能越会反过来限制老师的发展。学校的规模,一方面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印证,是它办学成功的一个标志。另一方面,规模化也必将带来这样的局面,制度越来越严谨,要求越来越细化,对老师的发展空间,也可能会提出越来越大的限制。而雷夫当时所在的那所学校还没有办到全美知名的地步,也仅仅是一间普通的小学校,所以对老师的限制相对还是比较少的。这使得雷夫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更大的空间里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实践自己各种大胆的想法。

记得2010年在上海参加语文进修研讨会的时候,陈钟樑老先生就提到他自己的成长发展之路,当时的学校领导对他们给予了极大的包容,也有一些很“前卫”的做法,如让他从小学教到高中出头,真正体验语文的承续。勇于革新,鼓励革新,才能真正出新。所以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理想的实现,少不了一个大环境的肯定、信任、支持,哪怕做不到上面这些,至少要做到不打压,不反对,不人为设置障碍。都些包容,才能多一些成长。“乱世出英雄”,这个真的有几分道理。失序的环境容易出产大师,反而是平顺安稳的年代,会蚕食、消磨人的个性。起步阶段、创业阶段,比守业阶段更容易出成绩。

第三个收获最大的地方,在于雷夫在书中提到的学生发展的六个阶段或者说六个层次、六个境界。

最低级别的是我这么做是因为我不想找麻烦;

第二个层次是我想得到奖励;

第三个层次是我想讨好某人;

第四个层次是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个层次是我为其他人着想;

最高层次是我自己有一个行为准则,我遵循自己的准则。

这点真是发人深省,按这个标准去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很可能会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自己才停留在第一阶段,甚至连第一阶段的操作都没有达到一个很满意的状态。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理想,还是有的;现实,也很需要我们去正视。现在还只能仰望“奇迹”,当然以后还是。毕竟“奇迹”是很难被复制的。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