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来自孩子们的《金色花》解读

原创 林子 林子的百草园

初中第一节“正式”的语文课上,给孩子们大致梳理了批注文章的两条路径,当天晚上就让他们尝试解读一篇全新的课文《金色花》。收上来的作业中,有好多份特别用心,50班的郑海彤、51班的刘佳滢在单行本上写了差不多两面。能在30分钟的语文时间里创作出这么丰富的内容,真的不简单。

特评出了特等奖和一等奖若干,在班里张榜公布。

附:泰戈尔《金色花》解读(篇幅所限,只选录两个同学的批注)

蓝色部分作者刘佳滢,深红色部分作者黎惜羽。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滢:这一句话充满童趣。从最后的疑问上解读,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金色花,那么后面的“只是为了好玩……又在新叶上跳舞”突显出了小孩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后面的疑问也引出了下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滢:这句话有一霎时碰到了我心底的一根弦。因为我突然想起了我小时候总喜欢站在一个小椅子上看着母亲炒菜,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时光。在这个地方,作者已经用金色花的角度再写文章了。从“悄悄”一词中,我读到了“金色花”想与母亲玩耍但又不想影响到母亲的心情。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滢:作者运用了对母亲的描写,语言并不华丽,但却很生动。后面“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这一句,并没有直接说“母亲没有找到我”,而是委婉地说明母亲不知道我在哪里。

羽:这句话触动了我,香气也是属于作为金色花的“我”的一部分,表达了“我”对妈妈的依赖,想要她的身边时刻有“我”的陪伴。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羽:妈妈所读的地方,“我”便想把影子投在那儿,说明“我”想要被妈妈看到,想要得到她的关注。而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整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想象。他把自己想象成金色花,很大原因也是因为他对母亲的爱。即使是一个影子,也要让妈妈看到最好的。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羽:这个疑问,表现了“我”既想要妈妈知道那是“我”,一方面又想要保住自己的小秘密,这是一个孩子十分雀跃、天真的心理。而写这首散文诗时泰戈尔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孩,他之所以还能有如此童真的心,必然少不了幼年时母亲细心的呵护,而他也同样把最美好纯洁的想法留给母亲。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滢: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小时候父母给自己讲故事的例子,并且只写了一小段,很简洁。

羽:这句话触动了我。此时时间已经是黄昏,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再变回来,怕妈妈会因为“我”没回来而担心,侧面表达了“我”对妈妈的爱。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滢:这里也只写了一小段(两句)对话,但具有童真、童趣,最后“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句话很深奥。

佳滢,其实这一句并不深奥,我们的铭慧同学批注道:

这番对话触动了我,我觉得它很真实,母亲略带担心的责骂看起来是那么亲切、熟悉,让我联想到母亲的唠叨,而孩子的回答又充满顽皮,让读者哑然失笑。

事情还没发生,孩子已然料到会有这样一番对话了,只有十分熟悉母亲的孩子才能有这样的预见力呀。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来自孩子们的《金色花》解读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