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 -这些问题看似很远,但又切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对此你有什么思考与感悟?

原文标题:他被称为“神一样的人”,在这本书探讨了人类的终极命运

文章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艾萨克·阿西莫夫被许多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他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其作品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永恒的终结》这部小说,表面上是以时间旅行为题材的科幻小说,实际上是透过科幻的故事,上升到对整个社会、时代、甚至全人类终极命运的哲学层面的思考。

读这部小说如同搭乘一架时空快车,通过有趣的时空设定,站在未来现实的高度,探讨全人类的命运。

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也开始思考:究竟是通过变革,为人类打造一个安逸舒适的牢笼,对人类有益?还是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去影响与改变,对人类更有益?

故事围绕着永恒时空是否该被终结展开,本文将从人道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碰撞、生命成长的选择、爱的力量三个方面,分享本周的阅读感悟。

人道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碰撞

莫言说:“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

真正好的作品,是在寻求人类集体的命运出路,是将“博爱”“平等”“自由”的人道主义原则体现出来。

细读阿西莫夫的《永恒的终结》,你会发现故事的内核不是科幻,而是通过科幻故事对自由、生命、爱情、尊严等人道主义主题的演绎。

在小说中,“永恒时空”是27世纪人类掌握了时间旅行技术后成立的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守护人类社会的发展。

他们一旦发现人类社会会发生灾难,就会根据分析计算做出微调,通过纠正过去发生的错误,将灾难提前扼杀掉。

表面上看,永恒之人是灾难的“清道夫”,永恒时空是人类的“护城河”,实际上,他们却剥夺了人类主动选择未来的权利,将人类圈禁在自己打造的舒适牢笼里,使人们停止了“进化”。

这种约束人的行为,实则是在压制人类的自由。

在科幻的外套下,小说处处体现了对人道主义的关注。人道主义强调人与人间的相互平等、尊重,不得歧视种族、性别、宗教信仰。

这一点,在诺依问安德鲁·哈伦“为什么永恒之人没有女性”时,也得到了体现。

诺依所在的482世纪,是一个女性至上的社会,可是这样的社会却令安德鲁·哈伦觉得很污浊、很混乱。

阿西莫夫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的讽刺。或许,这也是作者想对永恒时空实施终结的真正原因。

在人道主义内核的包裹下,阿西莫夫所写的小说并不只是光怪陆离、虚无缥缈的异想,他擅长实操层面的科研工作,对伪科学也深恶痛绝。

所以,这部小说是基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等科学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思考,对未来世界和宇宙的描述。

通过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将人类社会的种种状况表现在《永恒的终结》这部小说中,不仅寄托了阿西莫夫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进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生命成长的选择

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了重重障碍。”

阿西莫夫对写作的痴迷,犹如《月亮与六便士》里斯特里克兰德对绘画的专注。

从11岁写作开始,阿西莫夫“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在工作中死去,脸埋在键盘上,鼻子夹在打字键中”。

尽管他在写作的路上也数次碰壁,经历被退稿、被否定的过程,但艾萨克·阿西莫夫始终相信,任何事物都需要无限的时间去推动成长,只要不失活力地勇敢成长,终有一天会有所收获。

在《永恒的终结》这部小说中,艾萨克·阿西莫夫同样将这份心情投射到了主人公的身上。

在永恒时空中,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从时空新手到时空技师,安德鲁·哈伦经历的不光是技术层面的考验,更有心灵上的冲击。

作为观测师,初次面对芬吉这个怪老头时,他的心情是怯懦的。因为对能力不足的恐惧,他甚至不敢主动问起,自己的观测报告得到了全时理事会怎样的评价。

安德鲁·哈伦并不喜欢芬吉,他对自己的严苛、盘问、试探,甚至让安德鲁·哈伦感到不适。而这份不适,恰好也成为了激励安德鲁·哈伦前进的动力。

经过了2个物理年的努力后,安德鲁·哈伦荣升为时空技师。再次回到482世纪,与芬吉碰面时,安德鲁·哈伦没有了初入职场时的胆怯,他从心理上觉得芬吉比之前缩小了一圈。

我们常常祝愿自己一切顺利,却不知顺境是无法使人成长的。只有在逆境中,人才会想要触底反弹,才会想要突破,才会真正地得到成长。

作者在小说中提到的“永恒时空”,也再一次表达了“艰难催人成长”的道理。

表面上看,永恒时空是捍卫人类幸福的存在,实际上它却是一个安逸的牢笼,因为它剥夺了人类犯错的权利,更没有给人类成长的空间。

在小说中,作者借由诺依的嘴说出这样一段话:“如果永恒时空从来没有建立,人类会把投入在时空工程学上的精力投入到核能开发上。

人类抵达其他星系的时间,会比当前现实中早一百万个世纪。人类也会把自己的火种撒遍整个银河。”

阿西莫夫想要告诉我们:我们终究是要在艰难的变化中成长的,如果你拒绝变化、拒绝伤痛,也就等于拒绝了与美好相遇的机会。

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爱的力量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爱是活跃于人心中的一种力量,它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我们紧紧相连;它使我们战胜孤独无助,但仍使我们保持自我个性的独立完整。”

在具有人文关怀的小说中,“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关注人性的艾萨克·阿西莫夫在《永恒的终结》中,亦通过“爱”的力量,战胜了心中的恐惧与彷徨。

安德鲁·哈伦与诺依的相恋,一开始就充满了冲突。因为他们分属不同的时空,而后者的时空任务,又是要终结前者的时空。

然而,这段注定会悲剧的相遇,却因为爱,而有了温暖的结局。

诺依的真实身份被拆穿后,安德鲁·哈伦用枪对准她的额头,却舍不得按扳机。

诺依告诉他,人类之所以会在150000世纪之后不复存在,是因为永恒时空限制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尽管安德鲁·哈伦早已对永恒时空的乱象心存不满,但他从来都不敢直面这些问题,更从未真正想过要彻底毁掉它。

这并不是出于对永恒时空的热爱,而是因为他不知道毁掉永恒时空后,自己将何去何从。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他们最怕孤独。没有人陪伴的日子,无论在哪都是度日如年。

而诺依的出现,恰好弥补了安德鲁·哈伦内心的孤独,也给了他巨大的勇气,让他不再对未来充满恐惧,亦敢于直面永恒时空的乱象。

时空壶消失后,诺依也缓缓钻进了安德鲁·哈伦的臂弯。那一刻,安德鲁·哈伦知道,未来不管是在哪个世纪,自己都不再是孤独的一个人了。

爱情能给人勇气,所有的不安、怯懦,也终究会被爱情化解。正如薄迦丘所说,“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

《永恒的终结》这本书的解读,到这里就结束了。小说虽然是时间旅行题材的科幻小说,却有着侦探小说的节奏式的结构布局,发生了多次情节的反转,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仅用了将近18万字的篇幅,为读者描绘出了关于时间旅行的一切奥秘和恢宏构想。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们明白,危机感才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同时也道出了阿西莫夫希望人类可以摆脱内卷、冲向宇宙的强烈愿望。

喜欢这本书的小伙伴,不妨再去读一读原著小说,或许你会从中有更深刻的体会。

下周我们将要共读的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作品——《荒原狼》。

《荒原狼》

赫尔曼·黑塞是一位漂泊、孤独的作家和诗人。他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我们曾共读过他的作品《德米安》和《在轮下》。

下周我们将要共读的《荒原狼》在问世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在美国掀起一股“狼潮”,被称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一些离经叛道的年轻人认为他们在小说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书中的主人公成了他们的楷模和偶像。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哈勒尔——一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

之后他开始从自我的小圈子中挑出,应邀参加聚会,与酒吧女郎、音乐人等相遇和接触,可他不断怀疑与外面世界较劲,内心却也充满了矛盾。

那么,这个引起千万人共鸣的主人公哈勒尔究竟经历了什么?他所面临的危机和所困惑的人生难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让我们期待下周的共读。

领读人:琴萧陌,紫陌相逢谁不客,与书作伴未为孤


本周我们共读的是: 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作品《永恒的终结》📖

这部小说像一架时空快车,通过有趣的时空设定,带我们站在未来现实的高度,探讨全人类的命运,也反思了我们当下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选择安逸的生活放弃生命成长和对爱的力量的忽视的现实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很远,但又切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对此你有什么思考与感悟?

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吧~


精彩点评:

1,解读: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第七章通过对本书的全面解读,被称为“神一样的人”阿西莫夫在此书中探讨了人类终极的命运;启发我们从三个包括整个社会甚至全人类终极命运的哲学层面的思考;1关于人道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碰撞:表达了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的讽刺;~以及在人道主义内核的包裹下对伪科学的深恶痛绝。2关于生命成长的选择:阐明了虽然永恒时空赋予了人类暂时的安宁,却失去了冒险精神而变得中庸自我禁锢,实际是一个安逸的牢笼;并借诺依所说“如果永恒时空从来没有建立,人类会把投入在时空工程上的精力投入到核能开发上~人类抵达其它星系的时间会提早一万个世纪”。关于爱的力量:在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中,诺依告诉哈伦人类之所以在15000世纪之后不复存在在,是因为永恒时空限制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诺依的出现给了哈伦曾经对未来的恐惧以巨大的勇气让哈伦感受到他不再是孤独一人,爱唤醒了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让他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最终亲手毁灭了永恒时空,同大家一起共同探索更广阔的宇宙。

2,领读人从三个方面对阿西莫夫的《永恒的终结》进行了回顾与解续。他让我们看到整个故事的内核不是科幻,而是通过科幻故事对自由、生命、爱情、尊严等人道主义主题的演绎。
一是在科幻的外套下,体现了对人道主义的关注。人道主义强调人与人间的相互平等、尊重,不得歧视种族、性别、宗教信仰。
二是体现了生命成长的选择。我们常常祝愿自己一切顺利,却不知顺境是无法使人成长的。只有在逆境中,人才会想要触底反弹,才会想要突破,才会真正地得到成长。
表面上看,永恒时空是捍卫人类幸福的存在,实际上它却是一个安逸的牢笼,因为它剥夺了人类犯错的权利,更没有给人类成长的空间。
三是体现了以“爱”的力量,战胜心中的恐惧与彷徨。人类是群居性动物,他们最怕孤独。没有人陪伴的日子,无论在哪都是度日如年。
而诺依的出现,使安德鲁有了敢于直面永恒时空的乱象,因为安德鲁·哈伦知道,未来不管是在哪个世纪,自己都不再是孤独的一个人了。这是爱情给了人勇气,让自己所有的不安、怯懦,都被爱情所化解。
这部不到20万字的经典,由于此前并未翻译出版,使我们错过了60年。去阅读作品原著吧,以向这位20世纪的科幻巨匠致以崇高的敬意

3,表面上看,永恒之人是灾难的“清道夫”,永恒时空是人类的“护城河”,实际上,他们却剥夺了人类主动选择未来的权利,将人类圈禁在自己打造的舒适牢笼里,使人们停止了“进化”。
这种约束人的行为,实则是在压制人类的自由。
在科幻的外套下,小说处处体现了对人道主义的关注。人道主义强调人与人间的相互平等、尊重,不得歧视种族、性别、宗教信仰。
表面上看,永恒时空是捍卫人类幸福的存在,实际上它却是一个安逸的牢笼,因为它剥夺了人类犯错的权利,更没有给人类成长的空间。
阿西莫夫想要告诉我们:我们终究是要在艰难的变化中成长的,如果你拒绝变化、拒绝伤痛,也就等于拒绝了与美好相遇的机会。
喜欢《麦家陪你读书》每期的精彩奉献,在读书中成长、回家!

4,“爱是活跃于人心中的一种力量,它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我们紧紧相连;〈它使我们战胜孤独无助〉,但仍使我们保持自我个性的独立完整。”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他们最怕孤独。〈没有人陪伴的日子,无论在哪都是度日如年〉。

〈爱情能给人勇气,所有的不安、怯懦,也终究会被爱情化解〉。正如薄迦丘所说,“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

〈危机感才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5,完成了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的共读。作者用近18万字的篇幅,以宏大的架构、严密的逻辑、灵活的叙事、情节的反转、经典的人设,为读者描绘了关于时间旅行的一切奥秘和恢宏构想,并通过科幻故事的外壳,探讨了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哲学思考。
这部作品让我们领悟到情节背后涌动的思想:人道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碰撞,生命成长的意义和选择,爱的温暖和力量。它让我们明白危机感才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作者用精妙的结尾,表达了他的思想主旨:带着深沉的希望和无限的可能,开启人类的无限时空——投身星辰大海的征途,把人类从时间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

6,《永恒的终结》是一本包裹着科幻外壳,实际是对时间,人道主义和爱的思考的小说。安德鲁哈伦作为永恒时空的高级技师,从他的视角展示了永恒时空的工作和运作原理。诺依是派来毁灭永恒时空的间谍,从她的视角展示了人们对永恒时空是否应当存在的思考。两种不同的立场,以安德鲁哈伦和诺依的爱情为线索,一步步剥开永恒时空的内核。爱使人勇敢,坎坷使人成长。感性层面的爱是力量的源泉,客观层面的苦难是必要的磨练。完美主义的世界未必真的完美,幸福需要苦难来衬托,或许不完美才是真的完美,不同立场不同观念成对出现才能构成多元的世界。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