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回不去的伊甸园——《巴别塔之犬》书评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说着同一种语言,他们相亲相爱,团结一致,在大地上建设起繁荣的城镇,过起了富裕的生活。有一天,突然有人提到地上的生活已经索然无味,不如去天堂看看。此言一出,众人附和,决定共同修建可以通天的塔。大家同心协力,分工明确,塔越修越高,越修越快,眼看再过没多久就到达了天堂。上帝见状,十分惊恐,他怎么也没想到人类竟有如此力量,一旦人类打通了通往天堂的路,上帝的权威将受到直接的威胁!

于是上帝想了个主意,让人类使用不同的语言。这下子,由于言语不同,交流不便,沟通出现了障碍,彼此间纠纷不断,再不能合力修塔了。到最后,通天塔被荒废,人们也根据自己所讲的语言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居住,从此以后人类再没有力量修筑一座可以直通天堂的塔,而当初那座因交流不便被半途而废的通天塔,就称作“巴别塔”。

这是一段出自《圣经》的故事被作者借用到了书名中,显而易见,是为了本书中心思想——“两性间——尤其是夫妻间”沟通的障碍。另有一处不甚明显的隐喻同样出自《圣经》里——露西和保罗院子里的那棵苹果树。

这是来自我们耳熟能详伊甸园的故事——那座预示着人类最初最纯粹的幸福与快乐生活的虚无之地。在《圣经》中,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做出了夏娃,让他们在伊甸园中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用担忧饥渴,拥有无尽的财富,直到出现了一条邪恶的蛇诱使他们吃了禁果,人类的这两位祖先才被驱逐出了伊甸园,从此有了如今日辛勤劳作的日子。而那个禁果,据说就是苹果。

你看,主人公起初看似美满幸福的婚姻多么像传说中伊甸园的生活,而那棵一直都种在院子里的苹果树则好似随时都会摧毁一切的隐患,并最终确实令露西丧了命。所以我认为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

男主人公保罗是语言学教授却不善与人沟通,女主人公露西外表活泼阳光却有一颗随时可能崩溃的内心,作者有意将普罗大众的冲突进一步提升凝练成了这两位各自矛盾的人设用以放大故事的影响力。

不同于一些读者简单的将露西的自杀、婚姻的崩盘归咎于保罗对于女性尤其是对于妻子的无知、不善察言观色、不够体贴入微、不懂有效沟通,我则认为作者并非仅为揭露男性在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讲出了女性的问题,也即是两性双方的问题。

露西本就是心思极其敏感的艺术家“体质”,向往浪漫生活,外表随性阳光,情绪却极其不稳定,这样性格的人,无论性别,在婚姻关系乃至日常人际交往中必然存在各种不确定性,需要对方格外小心。

抛却这一性格的具体表现,露西的性格放在小说中可以看做是作者将日常女性极端化的表现。她们敏感脆弱、有对于浪漫的追求、有各种突然起来的新奇想法,但又不明言,更喜欢用各种暗示让对方猜测;

保罗则被塑造成男性极端化的表现。他们不善言语、缺乏浪漫、爱着对方但又粗心大意总猜不透女性的心思,想要沟通,想要敞开心扉却又不知如何下手。

这样看来,本书并不是在指责男性缺乏对妻子细致的关怀或是女性敏感脆弱的心,也并不是指责两性的沟通或是提出解决方案,而是试图告诉我们——两性的性格、思维、体质等跟本就不同,沟通出现问题是必然存在的!!!我们并不能强制改变这一事实,而是更应当去接受这一现实,当恋人间真的存在矛盾或障碍时应当体谅对方求同存异而非强行统一!这才是两性相存之道。

另一方面讲,二人的结合实属偶然,一见钟情,意外旅行,闪电结婚,他眼中的她是个美丽天真、浪漫活泼的女人,她眼中的他是个愿意陪伴、忠实可靠的男人,而这停留在表面的印象并不曾深入了解各自真实的自我,使得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喜欢对方“理想的”那一面。这像极了热恋的情侣匆忙奔现!这样看来,他们婚姻前期的不稳定性是早就存在的。普通夫妻,随着时间的流逝,彼此的磨合婚姻会趋于稳定,彼此间会多些妥协,但到了书中塑造的人物,太早的结束了一切,把所有的美好都封存在了回忆里。

或许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其实露西一直都有过自杀的想法——甚至在还没有遇到保罗之前,是基于艺术家的特有思维、是归咎于生活的乏味还是出于各种其他理由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她或许早就想了结此生,保罗的出现让她延缓了这种极端的行为,但却并不能完全终结,最终酿成此难,看似意外实则“蓄谋已久”。

需要另外提到的一点是,书中提到了保罗已经有了一段婚姻,一段并不美满的婚姻,而二人离婚的原因也恰是沟通的问题。

其实“两性沟通障碍”并非是我在读书时所感触最深的内容,小说的这一主旨是在我读完多日以后重新回顾、查阅资料、看他人书评后才有的思考。在读小说的时候,我所能感受到的是保罗与露西彼此相爱却又不能相守的悲伤。

在一段段带有温度的回忆里,他们的恋爱如此浪漫传奇甜蜜美好,露西似乎是保罗最为理想的情人,生活中琐碎的点滴成为小说最为吸引我的地方,仿佛感同身受一般度过了保罗和露西的日子;而回忆之外保罗为了追寻露西死亡的真正原因所付出的不断努力以及露西死后他的憔悴奔溃又是如此真实的让我联想到自己失恋的经历。

可以说,这本书中美好与悲伤交替出现的章节节奏加上生活化的描述令整个故事格外真实,这是本部小说最有魅力的地方。

除此之外,露西艺术家的天赋和随时失控的情绪也是吸引我的地方。前者是一种美的幻想后者是一种渴望呵护的保护欲。现实中也有一些人心思敏感,外表看不出来,内心却早已波涛汹涌,需要他人格外细致小心的照顾。因为我曾遇到过,所以这也就成了触动我的点。

本书两条线交织行进,以露西死亡为界点开始到保罗最终找到露西死亡的原因为终点,一条线回忆二人从相遇到离别的生活,一条线是训练他们的狗说话用来找寻线索。第一条线我们刚才已经讲了不少,现在说说第二条线。
在读书的前半部分,我本以为作者会安排罗丽(他们狗的名字)学会说话——毕竟这是小说嘛,但最后的结论是否定的。其实越往后读越会明白,教狗说话本就是保罗哀思过深的非理智行为,他不过是借此想要留住露西的身影。
仔细想想,人类与犬类也是说着不同的语言,这样的障碍是否被作者用以暗示夫妻间的思维障碍?无论经过多么大的努力,甚至不惜改造也最终一无所成,只有少数的人在欺骗自己对着一只胡乱嘶叫的狗称赞“说的话太精彩了”(书中有一段作者出席西伯乐斯协会的章节)。
除此之外,书中描写到与狗的种种互动也是对于爱狗人士的一个吸引点,我不时的想如果我家狗也能那么聪明就好了。

这本书是我的一位同学推荐给我的,他只是告诉我书名并附上一句“还不错”,其余信息都没有了。在阅读之前,为了避免过多信息的干扰,我甚至没有在意作者,读后写读后感的时候才知晓,作者是新生代美国女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她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写了这部充满生活细节和暖人回忆的小说,并用男性作为第一主角。

虽然这本书被定义为情感悬疑小说,但客观讲通篇悬疑性很低,情节相对直白,语言没有太过惊艳之处,然而就整体而言还是一部差强人意的作品,尤其是作为作者的处女作十分值得一读。

至于小说的主旨、作者试图告诉我们什么,其实并非是最重要的。在前面的段落里我反复提到我读时的感受和查阅资料后的感受有不小的差别。其实读书就是如此,更需要读者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对比下来,读书、听音频、看视频,故事呈现的越来越具象,被第三方加工的痕迹也就越来越重,同时需要受众独立思考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你更多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因此获得的也就是单一的、被有意无意篡改过的信息。所以这也就是我为何提倡读书的原因之一。

我是在kindle上读的,看封面,应该是2013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译者:何致和。

作者
羽翔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回不去的伊甸园——《巴别塔之犬》书评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