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言,其臭如兰 ——《先生》之蔡元培读后感

《先生》一书选取了民国国家讲坛上开一代风气、性情经历有传奇性、对当代教育有参照和启迪作用的十位先生,揭示百年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他们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

什么是先生?用书中序言的话就是“先生,不唯指教人知识让人考试不挂科的人,更指言传身教以处事立身之道的人”。先生们的风骨与风度为后辈的成长提供了学问坐标系和人格营养。读完此书,掩卷深思,先生们那不求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的品格,为国传承与担当的精神,就如范仲淹所云:“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一篇书评不足以道尽所有先生的事迹,仅选取蔡元培先生的事迹来献上我对先生的敬意。综合书中蔡元培“先生之风”的关键词是辞职、北大校长、教育救国、自由平等。

洁身自好,频繁辞职。蔡元培先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他的个人信仰、价值、操守与现实不能调和时,他毫不妥协,辞职成了他的利器,他的一生几乎都在辞职中,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每当蔡元培的改革理想限于激越的政坛纷争而无力保高洁之时,他都会选择辞职,推出江湖,游学欧洲”。1912年7月,为了抵制袁世凯独裁,辞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之职。1913年9月1日,南京失陷,二次革命失败,蔡元培辞职出走巴黎。1917年7月,因抗议张勋复辟,蔡元培先生向总统黎元洪辞去北大校长之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蔡元培营救出被捕学生后,觉得自己有负校长的职责,又一次递交辞呈并发表《不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他担任北大校长10年间就请辞7次。

教育救国,改革北大。蔡元培历经乱世,屡经失败,却不曾丧失教育救国的信念。他的原则就是“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戊戌变法期间,蔡先生就认为,“改变中国,需要新的国民,而新的国民要通过办教育来培养”。他说“要使中国转危为安,只有从教育入手”。1912年,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在此期间,他提出“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主张。他的教育观念和整个规划蓝图非常前沿,蔡先生希望通过世界观教育,让国人对生活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他的教育救国的信念支持着他,面对声名狼藉、乌烟瘴气的北大,当范源濂邀请他出任北大校长时,他虽然犹豫过,但他听取了孙中山先生“如果你去北大做校长,有利于革命火思想向北方传播”的意见,毅然决然地迎难而上到北大赴任。他清楚地知道他的兴趣在大学。他认为“大学能够培养出国家的精英人才,中国如果有一批杰出的尖端、高端人才,中国就有希望,中国才能走向富强”。蔡元培抱着整顿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就任北大校长,下车伊始,就针对当时北大“学课之凌杂”“风纪之败坏”的两大弊端进行了改革,首先聘请了一批有真才实学并且又热心教育的教师;其次,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管理体制讲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注入北大,使北大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大学。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北大听了蔡元培的演讲后,感慨万千:“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

以身作则,平等民主。 蔡元培踏进北大校门的第一天就把真正的平等意识带进了校园,当校役们排队在校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时,他也非常郑重地脱下帽子向校役鞠躬回礼。他的这种小的举动,给等级森严的存在封建积习的北大吹进了一股强劲的平等、民主之风。

此后,他每天出入校门,校役们向他致敬,他都会郑重还礼。小事彰显精神之伟大,小事体现的是他的思想意识,只有具有平等的观念,才能化为具体的行动。蔡元培下车伊始,就聘请了一批具有改革意识、独特思想并真正有学问的人来就任重要的部门,他的用人原则是:不在乎政治立场,不在乎资历,不在乎年龄。他的这种改革,将真正的民主与平等、科学与学问注入了北大,唤醒了现代大学精神的精髓。

思想自由,延揽人才。“时势造英雄”,社会风雨如晦,动荡不安,学术文化却是格外繁盛,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不停被人怀念,正是因为在他周围有一个群星璀璨的教授团”,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学术氛围浓厚活跃,教学科研盛况空前。蔡元培实行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此,他“不拘一格聘人才”。他三顾茅庐请来“新文化运动的闯将”陈独秀,顶住非议请来“北大落榜生”梁漱溟,聘用“留着小辫子”的辜鸿铭为英文教授。蔡元培任用的一批学者各有专长,学术派别甚至是对立的,但蔡先生认为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这么大的国家,学问必须是多元的。他说:“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一批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名师团,没有辜负蔡先生的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是学术的楷模,而且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学者,培养了国家的希望。

“大事以方,小事以圆”是先生的做人处世原则。他的风骨,他的精神将永远的被后人铭记。蔡元培先生于1940年长眠于香港后,毛主席所发的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八个大字,和蔡先生的肖像一起挂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大厅里,供后人瞻仰。后人称他为“永远的校长”,正式对他为北大做出的贡献的最高赞赏。蔡先生以微笑容忍为半径,画出了一个真善美的圆满人生。先生们的话语犹在耳畔,《先生》之言深刻隽永,可谓“先生之言,其臭如兰”。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言,其臭如兰 ——《先生》之蔡元培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