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鲁迅 | 狂人与沉默

黑板上“鲁迅”写得极其洒脱,收笔几乎像刹不住车一样划出一道翅膀般的弧。台下的学生就盯着这两个字,任凭思绪随文学史老师的声调沉浮飘荡。

——何谓狂人?他忽然问。

面前是五十三个低眉顺眼的头颅,粘贴复制一样,在他面前铺开比1919年5月4日天安门那场游行还要直接的抵抗。

在到达极致的沉默里,渐渐地,有细小的芽儿钻出来,先是小声的讨论,时刻揣度着他的神色,接着就喧闹起来,但到底没有成为争论。似乎这个问题还不值得争,不值得让她们抛却了那点儿文人的傲气去叫嚷。开始有人站起来了,老一批,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句子,总是那几个人,也总是那几句话。他听,不予置评,扫了一眼教室后边的手机袋——某种心照不宣的不满。于是又回到最初的沉默。

当学生与老师对峙时,往往是老师要让步的,但他也沉默了。风裹挟着更远处的热闹试图冲进室内,窗子就吱呀呀的叫起来,只教一些变了调的鸟鸣钻进来,可叹当知识要钻进学生的脑袋时,她们竟然不加抵抗不加筛选,全盘接受,并不能转化成思想。他走回讲台,沿途惊醒了几个同周公论道的学生,他不恼怒,对方也不羞愧——这也是一种心照不宣。突然有人嘟囔了一句,狂人,狂人——不就是疯子嘛。也可以这么说。他注视着这个人,然后注视着他的另外五十二人也一齐转向这个人,对方不得不站起来,讲了开头所提的“迫害狂”一说。

那也许正是鲁迅先生故布疑阵呢?第二人要坦然些,把书上画了线的地方一一指给他看。没准除了这狂人,都是疯子。

有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放在这,后边的人便能自行归队了,于是她们又吵闹起来,有的说狂人确乎是被封建社会逼成了疯子,有的说狂人被那月光照成了唯一的革命者,慢慢的,又有人提起狂人赴某地候补做了官算是什么,有人问道狂人自己也吃了肉有何暗示。他听着、看着,偶尔走到混水摸鱼的人旁边打断她们对午饭的深入探究,眼睛里渐渐有了笑意。

其实这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其实什么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他点开视频时听见身后欢欣雀跃的声音,但这些随着视频的播放沉寂下去。画面里同她们一般大的学生被俯拍成密密麻麻的脑袋,这些脑袋汇成的人潮向前涌动。镜头在摇晃,出现了枪声。没有人看见血,但每一个人的脑子里都是血淋淋的“牺牲”。不断地有人倒下,也不断地有人爬起,仍然有人不屈不挠地突破封锁线加入这队伍——为什么不散,为什么不跑。突然屏幕上特写了一个学生的面庞,那张沾着血污的稚嫩的脸上写满坚定,她的眼睛里有熊熊燃烧的火焰,隔着时空与这一双双朦胧睡眼对视,像一记重拳把她们意犹未尽的梦击碎。

这和狂人日记有什么关系?他注视着台下五十三张年轻的面庞,与五十三双求知的眼睛一一对视。要知道什么是狂人,你们要知道什么是革命,而要知道什么是革命,你们要知道什么是五四。

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书上要求背诵的那段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那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所有的流血和牺牲都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青年学生的热血曾经灌溉我们脚下的沃土——而她们的年纪也不过十七八岁。当你们在课堂上玩着手机打着瞌睡时,她们不得不离开课堂扛起旗帜喊起口号,为我们的国家献出生命——革命从来不是写在作业本上轻飘飘的两个字。

有些人抱怨学校的课程没有任何实用性,但知识给你们的带来的本就该是思想而不是技能。他抬手慢吞吞地擦去黑板上的字迹,下课铃在五分钟之前响了,没有人收拾书包离开,甚至没有多少骚动,五十三本中国近现代史仍然摆在桌上——极厚重的红棕色封面。

等到他放下板擦轻轻说了一声下课,学生们才依次走出教室,沉默的,他注视着她们的背影,也许这些都是狂人,也许这些都不是狂人,但幸而这个年代已不再需要狂人。

-文/黄 楠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鲁迅 | 狂人与沉默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