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王蒙《春之声》王小波《红拂夜奔》读后感

又是半夜更文,虽然比昨天要早一点,但是还是很丧。18年以来的十来天,第一次起得稍微早点吧,但是却拉肚子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两天除了贾平凹,还把王蒙刘震云阎连科王小波的一些作品找出来看了看。其实感受好像不是太多,但是好像又想说点什么。可能话唠都是这样的。

还没有来得及看别人的评论文章,所以说出来的也只能是自己的直观感受。很多人说不能离开文本空谈,这句话我是认同的。但是却有一个疑惑就是,我们该先看文本还是先看评论文章。我很多时候,是比较愿意也比较喜欢去看评论文章的。看别人说的有趣,我可能才会有兴趣去看一个作家的作品。而且我常常觉得这样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这或许是因为我比较懒。

但是反过来说,完全离开文本肯定是不行的。特别是想要一心扎进学问里面的人来说,没有文本阅读的支撑,好像看再多的评论文章也是白搭。但是这就像我一个老师说的那样,这是一件很劳神费脑的事情。我也是老师那样的人,我其实并不想做多高的学问,但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你要做很多的无用功,很多很多,你才有可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还不能成为老师,所以我还是要读一些读起来可能很困的东西,去做一些看起来很无用的事情,然后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昨天看的《奇葩说》,还提到了一句话——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是的,为了得到我想要的,为了度过这漫长的一生,为了这无趣可是又要活着的一生。我是越来越坚信人真的是有原难的了。我不相信人而生有罪,但是我相信人生而有难。啊,一不小心就像王婆的裹脚布说的又臭又长(⊙o⊙)…

王蒙 我最开始接触王蒙的时候,看的是作品选上的《春之声》,当时复习备考,看了很多尬的不行的作品,忽然读到这一篇的时候,让我眼前一亮。也以至于让我对于王蒙很有好感。但是这个好感在这两天读完他的另外两篇小说《布礼》和《蝴蝶》的时候,有一点改变了。如果单单看他的文字,我还是很喜欢的。当时我看的时候,是和贾平凹的《废都》掺着看的。因为我觉得贾平凹的文字,有点黄土坷垃的味道,所以就拿王蒙的文章来冲一冲。当时感觉应该还是很好的,不然我可能不能看进去贾平凹的文字。但是,人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你的灵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了。就那么一瞬间,我忽然厌恶了王蒙的文字,我一直觉得读起来很流离的文字,忽然让我感到油。这并不是油腻,但是用油滑好像也不恰当。大概就像你喝着一直很好喝的一个糖水,让你忽然便秘起来一样难受。

《布礼》和《蝴蝶》的思想内容,就没什么说的了,自己看然后体会吧。王蒙真的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就我目前看到的来说,这句话是不掺假的。两篇小说,结构布局不老套,故事安排也不老套,但是读完以后,没有再想去看其他作品的欲望了。就像一个美人,可能欲遮还羞的样子,真的是最美的。然后大辣辣的展示一切,一点味道就没了。而文学,好像最不能缺的,就是那股特殊的味道。有人说,他后期的作品不是这样的,我可能会找来看,对于一开始喜欢的作家,是无法随便割舍的。

王小波 当初看他的《黄金时代》,真的看得惊喜连连。那应该是我第一次真正遇上王小波,我记得之前我有看过《爱你就像爱生命》的开头,当时好像印象不怎么样,就放下了。但是《黄金时代》真的又让我重新有了对他的兴趣。看着他的文字,你仿佛能闻到王二头上的头发的油腻味,但是又不觉得难闻。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面对你原本不应该喜欢的一些描写,应该忍受不了的画面,在他的笔下你却觉得挺有趣。或许,这也是很多人喜欢王小波的原因,因为我们遮遮藏藏的东西,在他眼里就是人之常情。他给了我们一股平时可能遗忘的勇气,面对生活的勇气。

读到《红拂夜奔》之前,我只以为这是一个故事改编。但是读完之后,我想说这是王小波在给自己致敬,给自己的生活致敬。如果说《黄金时代》写了他20岁左右的样子,那么在《红拂夜奔》里面,他写了他整个青春的自己。青春的梦与生活现实的卑琐。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复杂而真诚的王小波,不矫揉造作,不死乞白赖。虬髯公 李靖 红拂三个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王小波对过往和生活的祭奠怀念还有鄙夷。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读懂了这本书,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比《黄金时代》更王小波。他是一个独特的人,王小波热的一部分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独特,而是他让我们看到了我们不敢面对的那个生活,我们压抑的自我,以及我们想要的那份洒脱、因为他真诚,所以被怀念。

刘震云 不知道如果我说我看贾平凹的《废都》时,庄之蝶的形象我是和刘震云混在一起,你会不会说我脑子混沌。不过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感受,虽然没什么依据,但是总觉得两个人的气质很相近。昨天看他的《故乡天下黄花》,一开始还觉得带点喜剧色彩,但是到了最后发现整个就是一个黑色幽默。在这本作品里面,若隐若现的看到了中国传统的说书人的形象。也若隐若现的看到了刘震云的辛辣之处。他和贾平凹和莫言的文字是不一样的,后两人给我一种向故乡致敬和写赞歌的感觉。而刘震云,就是把生活最无聊之处,一点点撕碎了让你看。让你看到活着有多难,但是这就是生活。

其他的我就看过《一地鸡毛》,当时我只是觉得他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超神。但是现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他又让我看到他对生活的那种深刻的感受,清晰且清醒的认识。一样都是鸡毛蒜皮的生活,但是把我们人生命中的卑琐写的一丝不挂。看到刘震云的文章,仿佛看到了最尘埃的角落,就是这个角落,让你震撼。不需要多么喧哗的一样,平平淡淡,让你感到绝望。这和莫言的绝望不一样,这是来自宿命的碾压和不堪。这和贾平凹也不一样,贾平凹的黄土坷垃味道,是带着情的,温和的批评。刘震云的笔触,是毫不留情就倒尽了生活的灰色。

《红高粱》电影剧照

莫言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莫言的,反正我一开始读他的《蛙》,把自己给读绝望了。然后就对他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喜。以至于前天我才彻底把他的《红高粱》好好看了一遍。看完以后,我只想说莫言毕竟是莫言,但是我可能还是不太喜欢他的作品。这也许是我对于自己一开始就不喜欢的东西,无法改变自己的刻板印象的原因。《红高粱》很悲壮,故事也很精彩,语言描写不是一般作家的笔力可以写出来的,但是他仅属于莫言。或许就像他在开头说的那样,他在向故乡致敬。

虽然我喜欢读评论文章,但是时常我会在自己对一个作家感兴趣的时候,会不厌其烦的在文本中找答案,找我想要的答案。所以,在莫言的文章里面,我看到的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会用技巧,对家乡爱的深沉的莫言,仅此而已,别无其他。

阎连科 这是在我心里,比较笨拙的一个作家。和其他几位相比。早些年读他的《丁庄梦》,今年翻了翻他的《日光流年》《受活》还有两篇散文。只想说他很笨拙。笨拙的热爱自己生活的土地,笨拙的表达自己的一份真情。

其实我还读到了严歌苓的《天浴》还有一篇。还有早年读的《金陵十三钗》。这是一个特别的作家,好像比男人还要理智和不滥情。在她的文字里,你好像看不到讽刺和仇恨,但是一切也不是那么理所当然。吧啦吧啦吧,我也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每一位作家,我都用我仅有的一些认知,把自己想要说的表达出来了。或许对,也或许不对。但是文学的好处就是我可以任意解读我心中的作品,但是这也是文学的坏处。

总之,最开始读书,看的可能是故事。后来故事读多了,发现都一样,就开始关注谁说的更好。怎么个好法呢,就开始看谁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好,谁的情节更吸引人。还不满足,又腻了,就开始关注作家,作家写的时候是何居心。然后有人开始关注生活环境对故事的影响。渐渐的,渐渐的,人们不关注故事了,好像人人都开始关注文学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

可是终究,文学还是要讲故事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人,是离不开故事的。为什么通俗文学,更得人心,大概是更会讲故事吧。会讲故事的人,往往得人心。纯文学,什么是纯文学呢。文学生发自人自身,怎么可能纯得了呢。我们的定义,未免太狭义,但也未免太广泛了一点。

接下来想看新诗。还有几本想看的小说没看完。

还想看文学批评。还有期末考试要复习。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王蒙《春之声》王小波《红拂夜奔》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