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人生七年》观后感 -看过了十几个人生,还是得出最老套的结论

《人生七年》是一部著名的英国纪录片,在1964年采访了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7岁的孩子,每7年重新采访一次,一直拍摄到2019年,画面从黑白模糊变为彩色清晰,此时被访者已经63岁了。这部纪录片独特价值在于它跨越50多年的时间,连续记录了14个真实的人生。在每集里,导演都会问他们基本同样的几个问题,关于教育、婚姻、志向、对社会的看法。导演没有评论,只是记录。

这部纪录片很长,连续看完有2个感触,一个是人生过太快,真如白驹过隙,10几个小朋友从天真可爱,到迅速长大,又如突然间衰老。在观看的过程中会把自己也带入进去,主人公们其实只长我一辈,最后还问了他们对英国脱欧的看法。另一个是可能古今中外,人们面临的问题和尝到的人生滋味也是相似的。

这个片子记录了10几个不同的人,他们都是可爱的人,我只捡出印象深刻的几个感受。还有很多故事,很多话题可以挖掘,包括教育体系、福利体系、政治制度、阶级间的矛盾。以下是我的几个想法,要强调的是每个标题前面都加上一句定语:“一般来说”。

一、出身决定命运

这部纪录片的假设前提是阶层决定命运。采访的孩子是经过挑选的,按我不太准确的认识,分成精英阶层、中产阶层、较低阶层。不提具体的有温度的人生,仅从结果来看,经过50多年的人生长跑,实现阶层跨越的仅有一人,其它人都仍然在原来的阶层,这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出生的时候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基本轨迹。

片中被采访人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我觉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为阶层决定了3个关键因素,视野、自信、资源,具体会体现在2方面,对教育的投入和对人生的规划。

从第一集7岁开始,我们就能看到端倪:

精英阶层的孩子上私立学校,学拉丁语唱歌,平时看《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生活更为自律,他们可以清楚的说出自己要上的高中,以后要去牛津或剑桥,要读法律,要从政。事实证明,这些基本都实现了。虽然如其中一个人后来所说,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我觉得,他们的阶层提供了重要支撑,包括金钱,父母的知识、经验、视野,自我定位等等。

其中有个人让我印象深刻,他祖上是保加利亚的政治精英,所以他具有更高的使命感,认为能力更大就要做出更多贡献,后来他投身政治,做了很多慈善事业。精英阶层的几个孩子,或当律师从政、或在跨国企业工作、或当BBC的纪录片导演,虽然也会有抱怨同学有的当了部长,或者后悔没有多陪孩子,但他们的事业和生活显然相对更加成功。

而7岁时,福利院里的孩子每天担心的是吃饭和不要挨打,对未来充满迷茫,对婚姻心怀恐惧,有个孩子甚至问导演:“大学是什么意思?”,被问到以后做什么的时候,有的孩子回答“我会到处走走看看,看有什么可以做的”。较低阶层的家庭普遍对教育并不投入,高中或中专毕业就开始工作,不会再接受大学教育,这也意味着19岁早早结婚,进入收入有限的工作,自卑和疏离感会长久的困扰着他们。

片中唯一实现阶层跨越的孩子来自农村,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要求很严格,他也得到过老师的鼓励,考上牛津,学习物理,最后成为一名博士、科学家,他也变得充满自信的魅力,但这是唯一的特例,一方面他本人智力超常,另一方面他也非常的幸运。

二、家庭影响命运

父母的性格和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塑造一个人。片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对比。有个中产家庭的小朋友7岁时非常活泼可爱,阳光快乐,滔滔不绝的讲话,到了14岁却明显变得沉默焦虑。后来他没有考上牛津等名校去了普通学校,读了一年就辍学,从此开始流浪,靠领取救济过活,抑郁症严重,人生到头来一无所成,自我评价也是充满了不甘和痛苦。寻找原因,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刻板,尤其母亲是涉猎很多但实际都没有深入研究的性格,造成孩子焦虑、自卑、眼高手低,自我评价过高,缺少脚踏实地的韧性。他对着镜头直言父母没有教给他生存的能力,这段话无论是对他还是对父母都很残酷。

相对另一个孩子,父亲是以赌博为生,经常光顾监狱,导演甚至担心这孩子会加入帮派组织。但后来的人生证明我们都看错了他,他的优点是积极乐观,想干就干,靠开出租车维持不错的生活,还业余当演员,去国外开酒吧,出过轨也获得原谅,到晚年儿孙满堂,从普通人的角度也度过了幸福的一生,他觉得是因为他的父母但给了他充足的关爱,家庭充满温暖,他说自己只知道三件事:

“赛狗,出租车,我爱爸爸妈妈”。

三、幸福可以努力获得

阶层会是人生幸福与不幸的根本原因么?这个纪录片最积极的一面是给出了这个答案:不是。不管处于什么阶层,都可以获得幸福,也可能变得不幸。幸福感可能有2层内容,外在的名利物质,内在的平安喜乐,外在的易于衡量,内在的冷暖自知。这个纪录片提示我们有几个关键点:

1.父母

父母的责任,是给孩子以下几个东西:安全感,目标感或者使命感、学习和人际交往的技能、经受挫折的能力。不能冷漠对待,也不能过度保护。做的好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不管处于哪个阶层,都可以积极面对生活,努力争取,可以体会到幸福感和意义感。这样人生下限就已经定好,上限可期待。

2.教育

教育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给人生存的能力,这是立足于生活的基础,是创造生活的本钱。教育可以给人带来更高的起点,更多的机会,更丰富的选择,赋予人生以明确的意义感。

3.婚姻

这部记录片给我的另一个明显的印象,是婚姻对人格的治愈作用,片中被父母遗弃从孤儿院出来的一个孩子,冷漠、自卑、迷茫,但他运气很好,移民到澳洲的广阔天地,遇到温柔乐观的妻子,这两点拯救了他的人生,到了50多岁他竟然可以面对镜头开几句自己的玩笑,这段让我很有感触,童年的伤痕会被温柔的婚姻抚平。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人生七年》观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