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北漂的日子

十年前初来京时,我住在CBD,这里是充满都市气息的城市中心,听上去就是一片灯红酒绿霓虹闪耀,格子间里各色人等的生活在这里生动、立体地上演着。记得同年毕业的同学来找我,说你这离CBD一站地呢。我悄悄腹诽,一站地芝麻大点地儿,在帝都那不就是一个圈儿么。其实,更能作为凭证的是,那个小区叫作“CBD总部公寓”,毗邻知名的富力十号和富力山,传说中文体界明星隐居地。日后又换了几个地方住,不得不承认,站在摩登顶端的还要数CBD。女朋友们常常讲,CBD街上的姑娘都要洋气几分,不盛装出街都是要自惭形秽的。当时住在公寓次顶层,北向的窗望过去正是国贸二期闪烁的灯光,以及建外soho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有次搭出租车路过,司机鄙夷地说,建外soho是最没有美感的建筑。可是我看惯了它的夜景,委实觉得还不错。那时初入职场,一切都很新鲜,正值北京奥运会,每天被“北京欢迎你”环绕,同事们常常打牌聚餐,倒也觉得生活热气腾腾。

之后短暂地住过一段部门老宿舍,因为加班委实多,家又远在五环之外,只求一方毗邻office的三尺之榻以满足睡眠,故而收获了五十年代筒子楼的居住体验。铁门红砖墙,它是一个记录历史的活化石,深陷在京城岁月深谷里。十平米狭小的空间,破旧狭窄的楼道,公用厨房和卫生间,就像香港老电影里的九龙寨或是深水埗的劏房,底层生活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哪怕周边的地价已飞速上涨,旺铺门口圣诞的彩灯令人眼花缭乱,老佛爷广告牌上变换着名模冷峻的脸,这栋红楼里的人们仍然过着漂泊且朴素的生活,东北口音的老大爷日夜跟着小电视哼着古老的曲调,外来客家的婆娘正埋怨不好好做功课的小孩,这里仿佛缺少都市的生机,与时代格格不入。这栋红楼也许终会耗尽最后一片砖瓦,完成自己的使命,湮灭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繁华。

怀孕期间,为了避免长途奔袭般的通勤,我们租住到西单与宣武门之间的一个小区。此前读《城南旧事》时,我经自行考证,曾认为此处为林海音旧宅。那个夏日走进小区,恰从窗户里传出悠扬的小提琴声,凭空又添了许多好感。这里大多居住着老北京人,楼门口的日光中,经常坐着晒太阳的老婆婆;傍晚的水泥平台上,孩子们的欢笑声伴着天空中的阵阵鸽哨;胡同里的咖啡馆,居然从正中长着一株穿出屋顶的阔叶梧桐;晚上大剧院四周的浅湖里,野鸭或是伸颈或是埋头,姿态各异却又队形整齐地竖排成一字。这是皇城根下的市井生活,寻常又逍遥自在,很是令人怀念。

近几年,我的大本营驻扎在西北方的码农聚集地,左手百度右手渣浪,前方滴滴后面头条,猪场鹅厂熊厂林立,科技感十足,日常堵车堵到崩溃,周末去逛园区中央公园又冷清的没有人烟。这里特别年轻、特别有活力、又特别低调,代步工具常常是平衡车滑板车,流行时尚是优衣库的格子衫,消费升级屡次在这里告吹。这里的人爱好是买房,痴迷陪子读书,生生把城乡结合部考成了高分学区。这里十分自由,不大在意世俗的眼光,尤其无视秃顶的油腻中年。这里,就是中国互联网的中心。

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悲喜,汇聚在各个不同的北京落脚地,陪着人们成长,陪着人们老去。回忆这些各具姿彩的土地,提醒着我们,不忘昨日的来路,亦不惧明天的去程。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北漂的日子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