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鲁迅的英雄主义

鲁 迅 的 英 雄 主 义

——再识鲁迅

作者:昆一中 高一 汤晓曈

鲁迅是悲观的积极主义者。他的小说没有温文尔雅的道理,却沉着时代的激荡下的悲悯与反思。《药》中,夏瑜的死浸透了革命者的悲剧,而华小栓的死却透过些压抑,老栓对小栓的饱含希望,却被封建吞进了肚。而文章中那种压抑的氛围,透露出的人心环境危险,却不免让人感到消极。只有结尾处夏瑜坟上那“一圈红白的花”,算是对夏瑜与革命者们的希望,是无望的深谷中垂绝的希望。《祝福》中,祥林嫂的两颊从红色慢慢变白,最终变得如鼠似的不济;《故乡》中,闰土从儿时的活泼到之后见面的麻木与自卑,都像是重重刻下了一条下落轨迹。就同鲁迅自己所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五四运动的低潮,这悲剧主义的毁灭给了人更深的反思。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鲁迅便是一个悲剧主义者,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关于“铁屋子”的论述,你能感受到他对当时国人麻木的心里的绝望,但金心异的话让他重拾“毁灭铁屋”的希望,便有了《狂人日记》。他尽管悲伤,但他并不为此放任消极,他依然拾起笔,唤醒大家,撞开了这铁屋。他在《朝花夕拾》里抒写过对一些人的感激,在满是悲剧的结尾加了零星希望的点缀。他说:“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皆与我无关”,“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哪怕是漫漫长夜,鲁迅也没有融于黑夜,他挑灯而战。

他身上也有英雄的共同点:悲悯。他正视现实,不做逃避,他在现实与希望中生存,悲悯却一直在。哪怕是在《孔乙己》中,孔乙己与看客的作态都淋漓尽致,而对孔乙己那副迂腐文人的形容,却不免让人心生怜悯。底层的人们,是阿Q,并非战士,封建迷信、懒惰不堪,他们是愚昧的受害者,却死死地守着它。他们用“命”述说自己的不幸,却不愿站起来改变。鲁迅自己也明白,他不是振臂一呼,应者如云的英雄,可他掩藏不住的悲怜,藏不住对这个民族的热爱与期盼。他依然选择了成为英雄。

时常想起萧伯纳的诗“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却仰赖不理智的人”。鲁迅无疑是不理智的,在意识到黑暗浓烈后,依然保持战斗的热血。可正是这样,美好的事才会发生。鲁迅认清现实后,直面了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便是他的英雄主义。

有间君点评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阅读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读得细致。通过这些作品,作者不仅读懂了鲁迅先生的忧国忧民,铮铮铁骨,悲天悯人,也深受这个伟大人格的感染。文章立意明确,情感热烈,脉络清晰,虽提到了多部作品,但对其的描写都恰到好处,读来丝毫没有杂乱之感,反而使得鲁迅先生的“英雄主义”更加饱满,字里行间也透露着对鲁迅先生的无限钦佩。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鲁迅的英雄主义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