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我与史铁生

我与地坛》读笔

昆一中 高一 吕怡函

这是一篇没有标题的读笔。读完《我与地坛》后,我确是有所得的,但并不敢对史铁生和这部作品妄下定论。很多东西我尝试去咀嚼了的,可惜以我十六岁的人生无法参透,也罢,往后我许会一遍遍重读这本书。现在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

1.生命和死亡

这本是一个永恒的论题,人类存在一天,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就不会停止。史铁生身体不好,二十多岁时就双腿瘫痪,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是常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也因为生病,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索。他说,生是一个不可辩论的事实,而死,则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摇着轮椅来到安静的地坛,在某面墙下,经年地思考着。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恓惶落寞,有时候又软弱、迷茫。他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便决定再活一活试试,所以他写作。他在写作中审视自己,审视生命,审视意义本身,那些充满思辨性的语言令人清醒。生命的开始与结束,意义究竟在哪里?无从探知,那便没有开始,也不会结束,是一个圆,不息地轮回。我们只有接受生命这个事实。我们只有在追寻意义的路途中,等待着自己的节日。如他所言“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2.信仰

国人向来是缺乏信仰的(封建迷信不能称之为“信仰”)。于是作践良心也不觉负罪,各种骇人听闻的事件层出不穷。我认为人是需要信仰的,无论以何种形式,因为人需要一份底线,一份对本性中的恶的束缚,而更多的,是为了安放自己颠沛的灵魂,在虚无中寻求寄托。史铁生因为生病和种种苦痛,信仰也正是他所需要的。“危卧病榻,难有无神论者”。有神无神并不值得争论,但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自然会忽略科学,向虚冥之中寄托一份虔诚的祈盼。神是何物?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我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3.历史

我向来敬畏历史,我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人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地喘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是历史创造了一切。每分每秒都会成为历史,而往往是,当局者迷,后来者清。唾沫横飞地批判已成定局的事情,并不能证明什么,历史唯一能给我们的是经验和借鉴。而当你身处历史的洪流中时,顺流而行是唯一的路,因为无路可去。反复看到“文革”,它在史铁生身上也留下了痕迹,从他的视觉中,我还清晰地看见了上个世纪的中国。这是我才惊觉,那些贫瘠的黑白照片,它曾经真实地、鲜活地、有色彩地、有温度地存在过,那是一代代或几代人的记忆,那是一个活生生的时代,是历史滚滚车轮深深轧下的辙痕。

读《我与地坛》,读史铁生,读生命,读信仰,读历史,读自己。

有间君点评:这篇文章于有间君来说是很惊艳的!因为作者只是个还未涉世的高中生,却能通过史铁生的文字,读出了“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信仰是虚冥之中寄托一份虔诚的祈盼”,“是历史创造了一切”的人生感悟。史铁生的作品充满思辨性,他没有直接告诉读者某个道理,而是深入浅出,诱导读者去思考,而作者显然已得其精髓,小小年纪已在思考诸如“生死”“信仰”“历史”这样宏大的命题了。这难道不是那句老话——读书使人聪明——最好的例证吗?

我与史铁生

昆一中 高一 蒋佳芮

第一次知道《我与地坛》是初中同学毕业前的赠书,那时浮躁的心绪未让我有机会翻开史铁生的精神与内心世界。匆匆翻开的书页中,有平静质朴的文字,那是未留下我目光的笔触。

第一次了解《我与地坛》是老师的推荐。还算充裕的时间,还算开阔的心态,我开始好奇它的文字中传达的内心的声音,开始有个画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立在地坛旁,目光好像透了好玩,透过了地坛,透过了交织延伸的小巷,透过那棵合欢、那棵海棠,透过了十间病床,透过死生,最后,生死同一。没错,他是立着的,立地笔直挺拔,像松,像山,流出几分坚强,一些独立,很完整,也高大。

品过史铁生的文字,总觉得他写自己,又写了这芸芸众生。

是否每个人都有些像史铁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地坛,那个记忆中平淡而深刻的地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缕清风与阳光,一弯明月与星辰,都有着童稚的甜腻,成长的微苦,都有幼时烂漫的期望,又半掺着成长时的怀疑与彷徨。在那草地上奔跑、喘气、大口吃着空气中四季的花香,在那林荫间伴着月光流泻的思绪,现在也还在那里罢。

(前面几段的描写很有画面感,小巷、清风、阳光、草地……这些意象仿佛使读者置身于清秀静谧的地坛,给人以美的想象)

是否每个人都见过母亲欲说不止,隐忍面容下泛滥的担心与忧思?是否也总有那么一些时刻,固执地离开,固执的沉默,引得母亲的眼光随之而去。那眼底涌动的是关切,是忧虑,是爱;是为人母的责任,是为人师的坚定,为血肉相连的同感同觉,同呼同息。你的感受,她都知道。她更明了,什么才是对你的最好。她可以付出的何止眼神,何止心神,何止生命。读了史铁生,总觉得与之何其相似,总有些时刻,我们愧疚于自己的固执与坚持而未理解他人的不平思绪。

史铁生的文字总有一股力量,不震撼如暴风雨中海鸥的啼呜,不绚丽如黑夜下迸发的光彩烟火,也不开阔如高山流泻的瀑布。那是一株常青藤,蜿蜒向上,安静从容,永不停歇地生长,岁月悠悠淌过,就淌出一片片的葱茏。那力量坚韧、长久,那叫生命。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带给我,亦或是每个人一个窥视心魂,思考生命的机会,思考我们在苦难、失败、虚无中的种种,缔造了梦想、成功、幸福与拥有。

没有挫折,没有坎坷,没有望眼欲穿;没有撕心裂肺,没有痛不欲生,没有山崩地裂,就没有史铁生万难下的真诚从容,就没有地坛。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与地坛;文中,是我与史铁生。

他已不在地坛,地坛在他。在你,在我。

(“地坛”代表的是一种积极而平淡的人生态度,如果不阅读,有几人能参透这种境界呢?)

有间君点评:有的人在旅行中找到了自我,有的人在阅读中找到了自我。而本文作者,显然就是后一种。阅读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能够让两个不同经历,不同背景,不同时代的人,产生灵魂上的共鸣,仿佛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这是一种珍贵而美好的体验。更难得的是,有的读者能够利用手中的笔,将自己的感受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并分享给他人,让其他人也体会到他的快乐。同时拥有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人是多么幸运,这将是一生都享之不尽的宝藏!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我与史铁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