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毛姆的《刀锋》读书笔记 -越过刀锋

今天终于把毛姆的《刀锋》读完,读完却发现除了拉里这样一个人,除了这样一个故事,似乎怅然若失无从求解,读完的感觉正如作者开篇所说,写到末尾,还是使读者摸不着边际。

毛姆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无意杜撰情节来补足脱漏,只是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记下来而已。

于是我重新翻看了一遍,有些不甚明白的地方才有了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起名字叫做“刀锋”?

扉页已经告知:

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

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迦托—奥义书》

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面孔鲜活而独具性格。

艾略特汲汲于名,对上流社会的社交有种极端的瘾,喜欢精致的生活,有艺术品味,最深刻的印象是经常去名贵制衣店订做衣服,在对待人的态度上,习惯用贴标签的方式和势力的眼睛看待人。

伊莎贝尔是艾略特的外甥女,是拉里的女朋友,狂热的喜欢拉里,是格雷的追求对象和未来的妻子,伊莎贝尔相貌端好,性情可爱,因为拉里拒绝停止“晃膀子”回美国芝加哥参加工作而与之解除婚约,伊莎贝尔要的是世俗意义上的物质优渥,而拉里追求的是令人兴奋的精神生活探索。

拉里就是本书的主人翁,他不同于《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的穷困潦倒沉湎绘画,拉里是一个退伍且一表人才的飞行员,不知道是战争的创伤还是战友因救自己而伤亡给自己带来了对人生意义的困惑和迷茫,拉里从退伍之后不想再去按照别人要求的那样去做充满“成功意义”的工作,你问他接下来怎么打算,他就会告诉你他不想找事做,只想像现在这样“晃膀子”,靠着政府补贴的每年3000美金过日子。

拉里放弃了体面的工作,一个人去巴黎租下一个小旅馆继续“晃膀子”,两年期满伊莎贝尔来寻拉里回美国结婚说:“我只是一个平常的、正常的女孩子,我现在二十岁,再过十年我就老了,我要及时行乐。唉,拉里,我的确非常爱你。所有这些全都是无聊的玩意儿。它不会使你有什么出息的。为了你自己,我求求你放弃它。拉里,你要是爱我的话,你就不会为了一个梦想而抛弃我。你已经荒唐过了。跟我回美国去吧。”

“我不能。这对我来说等于自杀。这等于出卖我的灵魂。”

“你假如爱我,就不应当使我这样不快乐。”

“我的确爱你。不幸的是,一个人想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却免不了要使别人不快乐。”

我想此时此刻拉里的痛苦不亚于伊莎贝尔,因为她只看重了物质生活的保证,而无法理解来自精神世界的富饶,但毛姆并未站在任何人的一边,拉里的行事带有纯粹的精神意义和价值,在现实中往往成为逆水行舟的人,不理会任何人的评判,不喜欢社交,独来独往,落落寡合,喜欢干些体力活和无所事事的晃膀子,伊莎贝尔太过正常,她要的是生活的好好的,体面的,她错了吗,没有错,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选择的,人性就是这样。

索菲,一个小时候与拉里一起读书写诗读诗的女孩,因为生活遭遇变故,丈夫和孩子去世而一头投进堕落的深渊,喝酒吸毒滥交,所有人尤其是伊莎贝尔都认为索菲是烂货,唯独拉里理解她认同她并且要与她结婚,但索菲中途逃婚重归糜烂无望的生活,最后死在大海里。

拉里从美国走到法国,从法国走到印度,从挖煤工干到司机,从司机干到水手,从水手干到出租车司机,他始终随性而活,走在自我的道路上,名利视若敝屣,在自我的征途上,与他相伴的只有真理和永远悬于心中的问号,

他走了很长很长的路,读了一些书,拜访了一些名师,在孤独中修炼,在行走中开悟,解答心中一个又一个问题,遍寻一个又一个答案,自我实践一个人能够追求的最高理想是自我的完善。

一本书读完了,“晃膀子”的拉里在眼前挥之不去,他永远在精神世界里游荡,四处流浪。

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得救之道了吗?我们看到了艾略特充满嘲讽意味的人生,一生汲汲追求社交和宴会,到死却被所有朋友遗忘。伊莎贝尔过上了看上去不错的人生,格雷从一贫如洗和疾病中恢复过来,苏珊得到了生活保障,索菲获得死,拉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道。

但,有人越过刀锋了吗?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在风中飘。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

不要忘了关注和转发

   我就是一个写字的:xiezier123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毛姆的《刀锋》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