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什么是“请益”

  在陆深撰写的《海日先生行状》中,提到一件事情。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在祁阳的时候,一边教书,一边极为刻苦地学习。永州有一个姓陈的读书人,听到他笃于学的事迹,十分钦慕,于是特意到王华教书的地方“请益”。这个“请益”看似简单,却包含了中国古人的学问精神,值得深究。

  “请益”语出《礼记·曲礼》,“请业则起,请益则起”。郑玄注:“益,谓受说不了,欲师明说之。”也就是说,在听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听明白老师所讲授的意思,请老师再加以解释。而这中间,又有一定的礼仪。从《礼记》看,学生必须站立起来,恭敬地向老师请教。这个词后来被佛教挪用,指弟子有疑问而向大德善知识请教并从中获得教益,而“请益”不是很随便的,至少也是“拈香请益”。

我们现在,简单地将“请益”理解为“请教”,这诚然是正确的。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里面蕴含的深意。从字面来看,“益”有增加的意思,也有进步的意思。那么,请益就是“请老师为我增加”“请老师助我进步”了。这个“益”,可以指知识,但根据我国古代教育的性质,包含最多的,应该是根据圣贤的著作而从中衍生出来的提高自我的内在修养的学问。这么一看,“请益”就体现了一种学问精神在里面:我迫切地需要提升,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而提升、补充的途径,最佳的莫过于向老师请教;我的学习是为了我自己,为了自己的“益”所以才“请”。因此,这种态度是诚挚的,心性是恳切的,指归是明确的,胸怀是开放的,方法是严谨的。而如果不具备这种态度,那就是这些问题能否解决无所谓,归根结底就是自己提升与否无所谓,那就谈不上真正的学习了。

后世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向“经师”询问,我们可以理解为“请教”,而向“人师”问道,大概才算是“请益”。这个陈姓书生,向王华“请益”,前面提到的原因是“闻先生笃学”,那么,他前来学习的,应该是王华做学问的态度和精神,这才是真正的“请益”。如果放在今天的教育,我之所以向老师请教,是为了明白哪个方面的知识来应对考试,而老师在有形无形当中成为我取得高分的凭借,那么,这就是单纯地请教——请你教我,而不是“请益”了。一字之变,反映出来的是教育目的和观念的变化,而从中失落的,却是做学问的真正精神。而有甚者,哪怕明知存在问题,仍然漠然置之;感觉老师要问,于是低头沉默,唯恐请出自己;老师问及而不会,内心根本不起波澜。这种态度,与古人所言大相径庭。当一个人没有内在的需要的时候,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就形同虚设了。

  

  这样来看,围绕着“请益”展开的仪式,就不单单是对老师的尊重了。更多的,是表示自己的感激。因为你满足了我发自内心的渴求,为我解决的是人生的大是大非问题,是精神层面上的问题,是你给我指出了探索人生真谛的大道,是你帮助我走出了错误观念的泥淖,是你为了擦亮了被表象迷障所荫蔽的眼睛,所以,你应该接受我的感激。这种感激,与今天我们获得的来自学生的感激,很显然有着本质的不同。

赞(2)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什么是“请益”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