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回归故里》读后感 :离乡和归乡

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人在距离上与故乡隔绝时,也许能更客观地写出回忆类文章。

从作者的大致经历可以看出,一开始的他,出于追求更高水平生活的目的,非常渴望地脱离原生家庭和原生地。但后来,取得较高人生成就的他,在情感以及自我反思的驱动下,却又开始试图回归故乡,由此形成了离乡和归乡的双重主题。作者的经历也非常像一类经典人物:小地方出来的“凤凰男”“凤凰女”形象,这类人物在最近的影视剧作品中,多会被塑造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眼高手低”等等的形象,这一点要赖编剧,将影视剧里的人物形象塑造得过于扁平化了。话虽如此,但这一类人的处境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并且由于其数量巨大,也很值得研究。

首先讲家庭,家庭同阶层、感情又相互挂钩。这本书中关于家庭的思考是让我觉得最为不适的地方。因为作者此刻已经跻身于法国的中产阶级,甚至靠近上流社会,他在文章中所表现的优越感以及高傲,让我感受到些许不适,甚至怀疑本书不应该取《回归故里》的名字,而应当变成故乡观察报告。因为处于俯视的角度,所以部分内容的书写带有一种同情、怜悯的态度。不过当作者透露出家人间的相互不理解这一点,我觉得描写得很好。从“我”的优越,到母亲对“我”的嘲笑,再到哥哥对知识分子的不理解,以及“我”羞于提及原生家庭,这些都很真实。我曾经觉得社会人士踩低捧高,相互拉扯,这也许是出于竞争本能;但若推之于大家庭,则是最为痛苦的事情。无法相互理解,对亲人取得的成就进行嘲讽、眼红,同时在奋斗的道路上相互拉扯,或者是希冀于得势的亲人能够拉自己一把,却忘记自己曾经是如何对待对方。而脱离家庭的人,也希望能够离原来的家庭越远越好,却也有高傲。于是我身边及世界一下,很有道理,但我们却都不太能够知道该如何是好。作者的反思将其集中在阶级、眼界,又渴望通过感情回归故乡,通过理解父母的经历来接受他们。这样的回归,希望能够有用。

而在政治方面,经过了阶级流动,眼界扩大,作者才会开始从客体角度思考社会规则。法国社会究竟是遵循什么样的规则运行的呢?这便诉诸于政治,无奈我对政治了解不多,觉得作者书写得颇为深刻。

以上便是我个人对书的感受。读《回归故里》时我正好在写有关归乡的小说,因为不能完全代入主角的情感思维,所以写作起来非常困难,阅读常常能给写作带来众多灵感,《回归故里》恰好给了我一些新启示:有的人努力拼搏的目的就是为了逃离故乡,但最后却发现自己最魂牵梦绕的,依旧是故乡。献给每一个对故乡心情复杂的游子们。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回归故里》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