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蝙蝠自语

蝙蝠自语

作家艾芜说过:“世间一切学问,尤其是文学,全要靠自己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在学校读书,只不过自修的准备罢了”。这句话出自他年轻时写的书《文学手册》,相信看过这本风格活泼的文学普及读物的人,都会认可书的内容是他自己勤奋阅读和思考的感悟,没有多少来自规规矩矩的课堂传授。
我很认同这句话,是因为我作为学习政治出身的人,竟然对文学或文学评论发生了兴趣,多年来写出一些文字,都有赖于我的自学,是文学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引导我,走上这条路。上师范学校时及毕业以后,我除了读喜爱的中外文学作品,读文学文艺理论和美学方面的著作也付出不少精力,有的书还精读过,这也与我个人喜欢理论思维有关。年轻时读过蔡仪、以群等人的文学、美学专著;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学史》《诗学》《悲剧心理学》我都爱不释手,读了不知几遍;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从内容到文笔都令我深深折服,是我一个时期的案头书;鲁迅、茅盾、钱钟书、郑振铎、王朝闻、宗白华、林同华等人论文学、美学的书都读过一些。古典文论方面,《诗品》《文心雕龙》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都不求甚解地读过。国外的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黑格尔、康德和歌德、高尔基、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勃兰兑斯等人的著作也有涉猎。那时我订阅了《文学评论》和《外国文学研究》两种杂志。杨周翰等人的《欧洲文学史》、马·法·基亚的《比较文学》和今道友信的《关于美》这三本书,对我开阔眼界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记得《比较文学》里说过,一个法国人很难去研究一个德国作家对英国的影响,或一个英国作家对俄国的影响,这个问题让我感到新鲜,开始觉得方法和角度是一个大问题,虽然今天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研究第三国之间的文学交流并不是什么难事了。美学大家今道友信那句话我至今记得,他说,在动物园看狮子、大象,是文化体验,在剧场看希腊悲剧,是艺术体验,二者是不同的,我才知道我那时为什么更爱看书看剧,使我更加感受到阅读和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可贵。近二、三十年眼界也逐渐宽了,对反映新世纪中国文学进程和介绍近、现代世界文学美学思潮的书籍也常常阅读,对我来讲这都是值得吸收的重要营养。
因为以上缘故,我很接受艾芜的说法,他道出了我的心里话。在这方面,我还真是自学的,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却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自己努力”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成系统,只专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同时也要看到,学业和爱好也不免相互渗透和影响,是好是坏,就看怎么看了。我想起从师范毕业后,有一次我的老师对我说,你的哲学功底是从文学来的,我暗自吃惊——我一直以为我的文学特长来自我受到的哲学教育的影响,而文学可是自学的啊。这才知道原来我是两头都靠不上的蝙蝠。那我就做一只快乐的蝙蝠吧!
为整理这部书稿收集文章时,我感到内容“杂七杂八”。我本意是想专选一些评论诗歌的文章,但发现涉及其它文艺领域的文章也不少,也有几篇类似探讨文化的文章,或对当前文学文化事业、文艺活动和一些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有一些与文化类内容有关联的散文、回忆性文章,想想也都很相近,有四篇文章还移自我多年前出的文集《沉思漫录》;因我用一篇文章题目作本书书名——“诗心小语”,即使有的文章写的不是诗评,但坚信自己多年来拥有一颗火热的“诗心”,并以此走入文学殿堂,这么想,也就干脆将这些文章都收入进来,计有四十余篇。在分类上,我将《诗心小语》这本书分三辑。第一辑,主要包括文学理论及创作、诗歌理论及写作知识和其他一些文学形式的探讨等方面文章,也有关于文学艺术的思想片段,属于理论研究的范畴;第二辑是针对文化、文学等一些类别、形式方面的有关人物及作品的评论,汇集我多年来的文学文艺作品的评论文章;第三辑是多年来为一些文学出版物所写的序言。
本书仍然是高翠萍女士组织征稿出版的,在此我再次向她表达谢意!
此文可算作本书的序言。
鲁学民
2019年1月

鲁学民,黑龙江省作协会员。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蝙蝠自语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