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从《寄生虫》导演奉俊昊看韩国电影的成功,并反思台湾电影该何去何从 - 又名《寄生上流》

由奉俊昊执导、宋康昊主演的《寄生上流》,于今年坎城影展夺下最高荣耀金棕榈奖,细数他们两个合作的电影,几乎部部创佳绩,引发全球关注,堪称韩国电影界的品质与票房保证。此次双昊组合又再度携手合作,用迂回曲折剧情的家庭悲喜剧,点出人性的黑暗、贪婪以及普及世界的阶级议题。

今年四十九岁的奉俊昊已是国际知名的导演,其电影大多走写实风格,在技巧运用上,他的镜位、场面调度、节奏,掌控得相当纯熟。他用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描绘出种种骇人听闻却也是社会事实的震撼情节,写实的说故事方法道出意想不到的结局,却全部都能在画面与台词中的细节找到蛛丝马迹。

除此之外,他也擅长使用对比,无论是剧情中角色的对立或是色调上的对比都是他表现电影意境的方式。在他的电影里常常可以看到台词中的黑色幽默、讽喻执政者的威权、小平民的草根性,他的每部电影都是韩国社会的缩影,许多有关善恶、人性的批判几乎都能在他的电影中看见。

在奉俊昊的电影里,可以看到许多他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反思。举例来说,公务人员懒惰、草率办案又畏惧权贵的形象在许多作品都可以看到。在《杀人回忆》中,警察们草率办案,想透过拷打招供,逼一位智能障碍者以及一位采石工人承认自己是凶手。最后却弄巧成拙,使得凶手逃之夭夭。《非常母亲》中,警察仍扮演着轻视低下阶层却畏惧权贵的角色,包括逼迫主角儿子承认自己是凶手、对于母亲拿着可能的证物到警局请求协助调查时表现随便、轻视的态度。

近年来这类亚洲电影开始在坎城影展发光发热,去年获得金棕榈奖的电影是日本的《小偷家族》,导演是枝裕和也以低下阶层的人们作为故事主人公,描写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社会边缘人组成一个以偷窃维生的家庭的故事。是枝裕和同样擅长描写真实人生百态,但与奉俊昊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中大部分都运用温柔色调、慢步调的日常情节,刻划出黑暗社会中充满温情与爱的那一面。显而易见的,即使风格不同,在电影中表达社会议题,并让观众感同身受或了解需要被关注的议题,似乎已成为商业电影中的很重要的概念。

尽管艺术电影探讨的理念也许更深、风格更强烈,甚至尺度更大,却常常沦为曲高和寡的情形。毕竟,对一般观众来说,大部分观众不喜欢那么沉闷、严肃的电影类型。因此,拍摄一部商业电影,将许多社会批判与理念蕴含在内,并适时添加一些会引发观众兴趣、紧凑或平易近人的剧情,来迎合大众口味,成为了这类写实商业电影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奉俊昊的电影能够如此吸引人,正是因为他掌握了在商业和艺术电影之间自如切换的方法。

看见韩国电影的成功,我们学到了什么?

韩国的历史背景与台湾相似,儒家文化薰陶、日本殖民统治、戒严独裁政府时期都造成了一定的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在威权时期,两国电影产业受到政府内容审核、言论不自由的影响风气低迷。而在xx后,台湾新电影的风潮兴起,80 、90 年代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蔡明亮极致写实的《爱情万岁》,皆在威尼斯影展荣获金狮奖,台湾电影也打开了世界知名度。却在同时,电影景气直转而下,资金不足导致年产量锐减、本土市场的票房也输给那些来自好莱坞的电影。反观韩国电影工业,虽然比我们晚起步,直到2000 年以后才开始有所突破,却在近二十年间迅速崛起,也逐渐在各大影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尽管起初他们靠着仿效好莱坞的模式制作电影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但他们却能与本土风格结合,创造属于韩国的电影特色。与突显美好面向的浪漫韩剧不同,韩国电影的主题大多牵涉到许多社会议题,如性侵、家暴、贫穷、犯罪、政府效益不彰等,在娱乐观众的同时,唤醒人民的同理心并企图改变现状。再加上政府起初的萤幕配额政策等保护政策扶植本土电影,至今取消制度后,本土市占率仍达到50% ,成为全球化下少数拥有自主电影市场的国家。这就是韩国电影如今成功的原因。

而台湾电影虽然已脱离几年前的5 %本土市占率,如今却也只有10% 上下。我认为很大的问题是因国片对于台湾人的吸引力远远低于对好莱坞电影的喜欢。在台湾,各大影城享有选择该引进什么片的权利,因此为符合当地需求,他们引进的电影大部分都来自外国,好莱坞、日韩电影成为台湾的观影主流。电影产业链是环环相扣的,除了电影制作者以外,上游的投资和下游负责行销也是重要环节。我认为我国国片有许多可改进的地方,就算是欢乐喜剧的商业电影也要重视剧本内容及拍摄手法的精化,虽然商业元素固然是让电影产业赚钱的重要手段,但也应要增加叙事层次让电影更有深度,才能吸引更多台湾人进影院看国片。除此之外,我认为政府也可进行适量的配额制度,促进国片发展并保护国片生存。却有些人表示配额制度实际上并不会帮助保护国片因影院仍可以让票房好的国片在影院上映更长的时间,对于较没没无闻的国片来说没有帮助。因此,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就作出质量改善,还是最实际的方法。奉俊昊导演的作品即是以吸引人的剧情并配合对社会议题的控诉及反思,创造出有深度却有极高票房的电影,我认为这是现今在众多商业电影中成功的趋势。

当然,台湾仍然是有非常多票房好的电影,如魏德圣导演的多部电影,以及以近年来年轻人为主要客群且数量逐渐增长的爱情电影如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那些年等。但为了促使国片的复兴,我们需要借镜更多国家,并走出有属于国片特色的电影路。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从《寄生虫》导演奉俊昊看韩国电影的成功,并反思台湾电影该何去何从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