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我本将心向明月

威风 长稔塬上

(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古人也不例外。就拿名满天下的“诗圣”杜甫来说吧,杜老爷子一辈子都爱慕比自己大十一岁的“诗仙”李白,迷恋得要死。你猜猜,杜甫一生写给李白的表白诗有多少?
十五首!
这还是现存不完全统计的,不包括没有流传下来的被湮灭的。据说,杜甫一辈子写了近万首诗,可惜流传下来的仅有一千五百首左右。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杜甫一生写给李白的诗可能达到:一百首!
这也太吓人了吧。由此可见杜甫迷恋李白到了何种地步。不说了,先看几句:
有在春天时想的:《春日亿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有在冬天时想的:《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有在喝酒时想的:《饮中八仙歌》:
……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
有在做梦时想的:《梦李白二首》:
……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天凉起风了时还想:《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为了你,我可以怒怼全世界:《不见》:
不见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
……
怎么样?信了吧。两人不见面的时候,写诗想念;见面时“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酒后睡在同一张床上,还盖同一床被子,大白天的走在路上还拉着小手同行……。
这画面太美,不敢仔细看。
按说,杜甫也是唐诗排行榜上的坐前三把交椅的风云人物,可在李白面前,绝对是个迷恋不已的小粉丝,景仰程度犹如绵绵江水滔滔不决,妥妥的李白全球粉丝后援会会长,足够让后世脑补出无数长篇虐恋小说。
可李白对杜甫一共写了几首呢?
三首!
再大声说一遍:一!共!三!首!
其中一首还将杜甫狠狠的调戏了一把。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李白居住在东都洛阳,整天呼朋唤友,饮酒作诗,醉生梦死。那年初秋的一天中午,李白饮酒归来,在饭颗山的路边偶遇正在耕田的杜甫,看见杜甫戴顶破斗笠帽,正在田里耕地,便打着酒嗝上前打了个招呼,调侃的说道:“小伙儿,一别多日,怎么又瘦了,以后要多吃饭,别再整天的苦吟作诗了,那玩意儿不能当饭吃啊。”这句话,一下子把杜甫给噎住了,汗水顺着红扑扑的小脸蛋流下来,半天没回过神来。回去后,李白回想起杜甫那个窘样,仍觉着好笑,便提笔写了首《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这李诗仙也太不够意思了吧,怎么能这样欺负小老弟呢?

(二)
世上的事情就是很怪,李白瞧不上杜甫,对自己这个小粉丝也不留情面。可他自己在另一个人面前,也乖乖的低眉垂眼,驻足聆听,崇拜得五体投地。
这个人就是孟浩然,唐代的另一个大牛诗人。
李白一生究竟给孟浩然写了多少首诗,不得而知,但名闻天下的就有六首。当然,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岁的李白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这年秋天,李白游历到湖北襄阳,经好朋友孟浩然撮合,入赘给了安陆寿山许家,成了一位上门女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之所以拉下脸入赘许家,是因为这位许姓女子的爷爷是前任宰相许圉师。李白觉着这或许是自己尽快进入上流社会,谋取仕途晋升的机会。而对于许家来说,许氏本来相貌不佳,年岁不小,再不成婚就有老死闺中的危险,再说,李白条件不错,仪表堂堂,会剑术、会作诗写文章,前途不错。于是,两者一拍即合,成就了一段姻缘。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两人在一起经常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到处写诗相约投简历,以期被哪位大V看重,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然而,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在湖北安陆寿山的几年里,两人尽管到处干谒,但并没有入任何一位大V的法眼,依然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月,孟浩然觉着自己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窘困的生活,他决定去广陵(今江苏扬州)去试试运气。李白听说后,便给孟浩然写了封信,相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武昌)再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对您的敬仰和思念,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这词儿怎么这么熟?谁说韦小宝来着?
李白对孟浩然的崇拜之情表现得最为露骨的是这首《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首诗也是在湖北安陆寿山时写的。据说有一日,两人在一起又是喝酒又是吹牛聊天,喝到高兴处,聊到激动时,李白双手端着酒杯,恭恭敬敬的对着孟浩然鞠了一躬,带着醉意说道:“我非常敬重孟先生您为人庄重潇洒,品格高尚,风流倜傥。您小的时候就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年纪大了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经常在月明之夜饮酒作诗非常高雅。您胸怀豁达,不愿意曲膝侍奉君王,不迷恋花花草草。您高洁的品格犹如高山仰止,我在此向您深深的鞠上一躬。”
怎么样?李白够牛的了吧。他曾说自己“本是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对孔圣人都看不上,连正眼都不带瞧的。皇上下圣旨宣他上殿写诗,他都敢耍酒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在孟浩然的面前,竟然说出了“高山仰止”之类的话。这马屁拍的,绝对上档次够水平。
可孟浩然对李白呢?
尽管两人在一起有十年的时间,经常在一起喝酒吟诗聊天吹牛,但孟浩然竟然给李白从未写过一首诗!
再说一遍:没!有!一!首!
这就太不够意思了吧,李白尽管连正眼都不带瞧杜甫一眼的,可也给足了他面子,好歹还给杜甫写了三首诗。可孟浩然呢,根本就瞧不上李诗仙,连一个字都不给他写。
这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
孟浩然早年一心想出仕为官,怎奈命运不济,一生仕途困顿,直到四十岁的时候还在考进士科,无奈终生没有中举,后来当朝宰相张九龄念他还是个人才,把他召进幕府,作为自己的私人幕僚。孟浩然的诗大多是五言绝句,主题多是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在唐代著名诗人排名榜上,也比较靠前。

(三)
孟浩然自命清高,在诗文上看不上李白,可他也有自己的偶像,这个人就是王维,另一个学霸。
说王维是学霸,一点儿都不是吹牛。他棋琴书画,无一不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厉害吧。
说王维是学霸,还不仅仅因为他棋琴书画,无一不精。更厉害的是,他还是唐朝著名诗人中唯一的状元。终唐一朝近三百年,进士开科264次,录取进士不足7000人,平均每科仅录取进士26人,比现在的清华北大的录取比例还低。
据说王维考上状元步入仕途之后,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举荐孟浩然。有一次,两人在王维的官邸喝茶吟诗聊天,不料唐明皇驾到。孟浩然躲避不及,便钻到了王维家的床底下,正好被唐明皇看见了。唐明皇到底是泱泱大国的领袖,不以为忤,非但没有责怪孟浩然,还给了他一次机会,命他出来献诗一首,等于给了他一次面试的机会。然而,这位生性倔强的孟老夫子,却不合时宜的写了这样一首《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啥意思嘛?这不是明摆着给皇上和王维难堪么?
四十多岁的人了,偶尔在皇上面前发发牢骚可以理解,可当着皇上的面埋怨朝廷“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埋怨皇上没有给自己机会。果然,唐明皇听后很不高兴,对孟浩然说到:“先生你根本就没来求仕,我也从来没有抛弃过先生,你为何要污蔑我呢?”(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说吧,唐明皇拂袖而去,当时不要说吓傻了的孟浩然,就连王维也吓得半死。
说到底,孟浩然就是情商欠费,余额不足。
尽管王维创造了很多机会,无奈孟浩然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只能作罢。
据说,临别时,孟浩然给王维写了一首诗《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浓浓的心酸味儿。
王状元出身名门,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之长得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他也是书画界“南宗之祖”,水墨山水画坛的一代宗师,他的山水田园诗格调高雅,清新自然。可以说,是历代诗家里绘画成就最高的,也是画坛最精通音律的,音乐界诗歌写得最好的。总而言之,他是唐朝文化艺术界的“七项全能冠军”,为后世历代文人所景仰。
然而,据王状元私下说,他也有偶像,不过不是当朝的,而是比他年长近五百岁的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他还承认,他那天醉酒之后,睡在石头上随口吟出的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尽管迷倒了不少粉丝,但其实是从偶像的“时率意独驾,车迹所穷时”一句演化过来的……。
可是,这位自己崇拜一生的偶像却连正眼瞧自己一眼都没有,伤心啊。
……

唐代的诗人们,表面上个个牛气冲天,可他们私底下,还是有很多的烟火味儿,也有自己的偶像明星,也给自己的偶像写了很多诗,正因为有了这些暗恋诗,唐诗的天空才一片灿烂。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我本将心向明月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