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国民的素质

国民的素质

原创 咖啡 咖啡随笔
从前散步,最喜寻那小路,自觉只有小路方可通到幽深之处。

若是山,山中又有寺,自是极好,正如常建所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然而,近年却最怕走那曲径,因为沿着小路前行,即将到达幽处时,常有一阵骚臭味便扑鼻而来。这骚臭味,自然来自人类的排泄物。于是,曲径通幽不可得,成语也只能改写,变为“曲径通骚”了。

中国国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让人“敬佩”。前段日子,杭州滨江公园有个粉红花海,拜抖音所赐,成了网红,火了,然后便毁了,管理人员辛苦种植三年,网友们将它她毁灭仅用了3天。

这难免让我想到了国民的素质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不敢多谈。

一则多位名人谈过,不敢再多说,以防有拾人牙慧之嫌。诸如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林语堂《中国人》,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亚瑟·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梁晓声的《中国人的奴性成因》…….

再者,当今谈论中国人的素质,风险极大,极易被骂,轻则愤青,重则汉奸。这并非我小肚鸡肠,而是深有体会。诸如,2300年的屈原,已离世82年的鲁迅,在地下,他们耳根子一定会经常发热,因为,死了这么多年后还常被当今一些爱国志士骂为愤青。

记得有一次在南大边逛书店,一位大约六十多岁的老人家也在选书,一边选书,一边和店主闲聊,看到了一本《末任港督——彭定康传》,便开始慷慨激昂地痛骂彭定康,骂的时间久了,店主似乎也听得烦了,我便弱弱地插上一句:“其实彭定康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诸如他的亲民作风、对香港市民福利的提高,香港在他任内也成为了全球第八大贸易地区……..”话音未落,老人家便勃然大怒了,和店主说道:“这年头,天生贱骨头的太多,想当汉奸,谁也拦不住。”他说这话时,虽没看我,但这含沙射影的威力,实在大,吓得我连书也不敢选了,仓皇逃去。

今年十一回老家,途中更见识了国人的素质,若是顺畅,倒还无事,一逢堵车,必然险象环生,占用应急车道,逆行抢道,左右开弓,随性加塞,不亦乐乎。至于实线任意变道,随性掉头,更是屡见不鲜,怨不得已有近二十年驾龄的弟弟深有感触的说:“这年头,开车安全与否,凭得是运气,而不是技术。”

谈到车,我便想到了斑马线,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红绿灯…….

先谈机动车,按理来说,无论红绿灯,过斑马线必然要减速的,礼让行人也是必然的,然而,中国的机动车大部分视斑马线行人为无物,不但不减速,反而鸣笛加速,轿车“呼”的一声猛响,潇洒如跑车般呼啸而过。而据常在韩国出差的一位朋友说,在韩国,车遇行人必然让行,且尽量不鸣笛,认为随意鸣笛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再谈电动车,中国同胞骑车个个疾如风,只要有谁稍慢,后面鸣笛便骤紧,就这样,一路被赶着狂奔。而骑行电动车千万要小心逆行者,尤其是外卖小哥,在他们眼中,红绿灯是基本无差别的,无论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正道,反道,都是他们的道,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的人,惹不起也未必躲得起。有一次,我骑电动车,在拐弯处突遇一位逆行小哥,连忙仓促刹车,因雨天路滑,摔了一大跤,裤子膝盖处擦了一个洞。报了警,交警来了,沉着脸,对那位逆行小哥说:“怎么可以逆行呢?”然后又对我说:“骑车为什么这么快,不快就不会出事,各负其责吧!”

再谈行人,因为在交通方面属于弱势群体,所以胆子极大,敢以生命为赌注。据说,在当今西方人眼中,中国的行人是全世界最勇敢的人种之一。不少人有色盲嫌疑,红绿灯不分,在疾驰的车前车后闲庭信步,双目炯炯,似可以说话,来来来,你敢撞我吗?尤其是一些老人家,过马路时,就像在自家室内踱步,一边闯红灯,一边还不住回头召唤子孙,没事没事,过来过来。而在慢车道上,三四个好友,夹着香烟,摇摇摆摆的,如八爪的螃蟹横行霸道,小情侣呢则把慢车道当作自己的闺房,勾肩搭背,打情骂俏,恨不能就地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

谈完了“中国式”马路现象,再谈中国式小区。在小区里散步,首先狗屎是必防的,试想一下,连人都可以随地排泄,何况狗猫?市政府惠民工程,专门给老小区的各栋楼安装了电子防盗门,有贵邻嫌楼道开门关门不方便,摸块石头把门给抵着,后来干脆把电源给扯了,用胶水把锁眼给堵了。楼道则当作自家储存室,啥都能放,破纸箱、电熨斗、电水壶、垃圾桶、破塑料桶,废旧马桶盖,真是琳琅满目。没法子,不敢说,说了就要吵架。走路还得让着这些废品。碰着了,万一被贵邻看到,免不了一番口舌。

关于国民素质问题的思考,又让我我想起了一件事。

有一年年末回老家,到一位发小家玩,无意中看到了他家庭院里晾晒着鸽子类的腊肉,便觉得好奇,便随意问了问。发小不无自豪,说他很走运,有一天在河边溜达,看到了几只野咕咕钻进了地笼里,在里面扑腾腾地飞不出,被他一只只扭断了脖子,带了回来,正好九只,好野味呀!别说边是一副流着口水的样子。

我无暇细听,我脑海中只是血淋淋的杀戮。这是强者对弱者生命的剥夺,这是血淋淋的森林法则,试问,如果我是强者,我是封建时期的帝王或是可以生命予夺的当权者,是否就可以无所顾忌剥夺你生命的权利,只是因为我比你强大,我比你聪明?或者,因为我是具有聪明大脑的人,你们只是笨笨的傻傻的动物?

在国外,通常这么认为,地球上每个生命都有他生存的权力,这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可是,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眼中,这就是一个笑话,他可以用牛气冲天反驳你:“你不吃猪肉呀,你不吃鱼呀!”无理可说,国民的思维还停留在数千年的汉唐,还自我感觉良好,不懂得何为野生,何为家养。

再来聊一聊国人的“抬杠”风,且以一则新闻评论为例。这则新闻题为“于丹到底为何跌落神坛"?于是,出现了不少知识渊博的人,在评论区大骂国学,这自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驳。

反方:

“国学在现代文明面前就是垃圾!而且还是那种有毒的垃圾。”

“国学本质上就是垃圾,不要抱残守缺了。论语救不了中国,挡不住欧美的坚船利炮,一百年前都被打得满地找牙了,国学的徒子徒孙又抬着僵尸跑出来,祸乱人心,趁机牟利。”

“说白了,国学基本无用,推动科技进步的还得靠数理化。”

“说国学有用的人,非蠢即坏。”

正方: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基础都没有,还妄想空中楼阁。”

“总有这种二杆子抬杠,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缺一不可。就好比你四肢,走路时候胳膊用途不大,就可以给你砍了?

“说国学没用的,一种可能是没有真正认真地读过思考过,所以不理解什么意思,只能人云亦云,这还好点的,没什么主观恶意,所谓愚痴之人。还有一种他可能会深入阅读,但是国学大多是劝人为善,缔造和谐社会,与他的三观相左,是书中遣责的对象,所以他绝对不会去支持国学,进而极力反对,此所谓阴坏之人。所以:说国学没用的人,非蠢即坏中国的国学。”

“国学并不是简单的儒学,而是几千年来文史经典的综合。这,你真的不懂?要知道啥叫国学,国学被误读,被选读,别的不说,诸子,李贽,王阳明,哪一个不经读?明智且有反抗意识的多了去了。”

其实,我们在一逞口舌之快之前,不妨来查阅一下关于国学的一些知识。

首先,“国学”这个概念在《周礼》里就出现了,但明确提出是在19世纪,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其次,国学的内容绝不限于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更不是被历朝历代统治者阉割过的那些三纲五常之类的毒品。它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一次和几位同学饭局,酒过三巡,一位身价上亿的老板同学说:“老同学,你要多研究国学,有空讲给我听!”我说:“这简单,家里很多本呢,每年都在看。”他惊讶了:“啊,国学不就是一本《易经》吗?”

大多国民皆如此,连国学是啥都不知道,但争吵起来,比谁都横,比谁都渊博,比谁都才华横溢。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形成,是动静态的结合体。动,在于当代政府与社会的价值导向。静,在于多年传统的沉淀。

期待着动静完美结合,期待着……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国民的素质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