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高尔泰《草色连云》

钓鱼舟
高尔泰先生论美的文章,网上有一些,属零简断章,《论美》等书籍,不易找到,奥意难寻,深以为憾。最近看《草色连云》,几篇访谈中有高先生对自己美学思想的简要概括,眉目清晰,读了有拨云见日之感。
高先生说:“我的美学的关键词,是感性动力冲破理性结构……比如《美是自由的象征》,是一个简单的三段论:一,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二,人的本质是自由;三,所以美是自由的象征。”
人的本质是自由,刚刚从“口号之外无一物,独夫之外无一人”的非人历史潮流中爬上岸来,高先生首先要强调的,是“把人当人”。在他的美学观念中,美的追求和人的解放,不可分割。“所以我常常强调,美学是哲学的内隐框架,美的哲学是人的哲学的核心部分”。
何谓自由?“‘自由’这个词,能动多义。我所理解的自由,作为哲学概念是序数词,和必然相对应。作为政治概念是价值词,和奴役相对应。作为艺术概念是动词,和‘守旧’相对应,与‘创造’、‘突破’同义。”“自由”的反面,就是“他由”,就是一个“被”字。“比如,喝茶是自由,被喝茶是他由。”
高先生的美学观当然会投射到他对世间各种事物的看法上。如关于文学,他便说道:“文学的写作,特别是文学的评论,避不开厉害判断和价值判断之间人文精神的底线:承不承认人的尊严与自由高于一切,这不光是外在的尺度,也关乎文学的本质。”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高先生这样说:“我觉得归根到底,科技、制度等等,都只是手段。个人的自由幸福,才是一切的终极目的。只有个人自由幸福的程度,才能作为历史进步程度的标志。”
当然,自由并不只是一种自我感觉,“在众多的声音之中,附和最大的声音,虽然是自由选择,仍然是没有自我”,在今天的眼花缭乱中,找回失落的自我,确立真正的主体意识,或者说个体意识、自我意识,才是当务之急。
我有个缺点,就是爱挑毛病。中信出版社的书做得都不错,不过浏览所及,还是发现几处校对问题,罗列如下:
1、第62页:“从稽阮乱世到乾嘉盛世时”。“稽”应为“嵇”,指的是嵇康。
2、第87页:“青松折取当塵尾,与君试谈天地初”。“塵尾”应为“麈尾”,如准之陆游原句,“与君”则为“为子”。
3、第122页:予曰,“剿平之也。”逗号为冒号。
4、同上页:“予举胡、曾、左、李诸人以封,皆不知”。“封”应为“对”。
5、同上页:“一教官出身,不三年竟途至实缺道员”。“途”应为“迁”。
另外,高先生的几个说法,也有可议之处:
1、第125页:“入境随俗的旗人集团……除了与其身份、官职相应的政治经济优待条款之外,他们还制定出诸如‘议亲’、‘议故’、‘议功’、‘议会’等等从法律上保护满人的条款。”
按:此处所罗列的“议亲”等系列条款当即所谓“八议”,“八议”之设,由来已旧,西周即有所谓“八辟”,最初入律是曹魏的《新律》,正式确立是在《唐律疏议》,《大清律例》不过是顺势继承。另,此处“议会”显系“议贵”之误。
2、第155页:“历史上有过一个时期,公元前五百年前后,也就是雅斯贝尔斯称之为‘轴心期’的那个时期,人类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沙漠的耶稣、菩提树下的佛陀、商旅道上的穆罕默德、小巷子里的柏拉图、高山上的查拉斯图拉,还有我们的老子和庄子,都是孤独的思想者。”
按:雅斯贝尔斯所定义的轴心时代,是以以公元前500年左右为中心的公元前800年到200年之间的那个时代。所以,公元元年前后在世的耶稣、公元六世纪出生的穆罕默德,是不能列入其中的。“沙漠的耶稣”或许可以换成“沙漠的先知”,指巴勒斯坦出现的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等人。
(高尔泰:《草色连云》,中信出版社2014版。)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高尔泰《草色连云》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