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仇佳伟:读《光荣与梦想》

有人讲:“好的书,应该读三遍,第一遍是年轻时候,第二遍是成熟之后读,第三遍是年老以后再读品读,这样还有一个好处是就是等于读了三本不同的书,涉世未深懵懂的年轻人会逐渐积累人生的经验,从同一本书中读到不一样的味道”。怀着一颗看似读懂了实际上没有读懂的忐忑之心,与大家分享一下第一遍阅读《光荣与梦想》(应运而生)的心得,请各位书友们指正。

当时的美国现状经济大萧条,矛盾充斥,处理粗暴,呼唤“救世主”降临。第一部分“应运而生”,标题就表明了作者的历史观,如我国俗语说的“时势造英雄”。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叙述大萧条冲击着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到处可见痛苦、恐惧和绝望,整个国家处于经济和社会危机的严峻关头,美国人中保守气氛甚浓,一些人呼唤政治强人甚至独裁者出现。与罗斯福同时代的希特勒纳粹党即借着类似的经济危机而将法西斯主义推给了德国人,作为纽约州长的罗斯福则坚持其民主政治理念,他在1932年获得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向党代表、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施行新政。这个新政不是个人独裁,而是面对全面社会危机,改变政治思维,改变传统的政府运作方式,加大社会福利和公共投入,以共渡难关。

美国人的媒体思维或者说是对政治家的要求,花钱办事,接受监督。忠于事实是新闻与历史写作的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是说需要掩饰作者本人的真实情感和价值取向。美国新闻的一个传统就是不遗余力地揭露政治和公共人物,因为他们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拥有大量的公共资源,包括掌握军队和生杀予夺之权,所以就必须把他们置于放大镜和显微镜之下。

现实就是现实,无论哪国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残酷地现实困境,尊重客观历史,敬畏书写历史的普通大众,深爱并坚信自我发展之力量。年轻的国家没有多少历史沉淀和纠葛,新闻就是历史,怎样写新闻就怎样写历史。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或多或少对“自由”和“美国”存在一定程度的双重误读:一是关于自由的误读。大部分时候,我们以为自由就是完全不受拘束地去做任何事情,但是我们没有去想,为了维护别人最基本的自由,自己需要适度的克制与容忍。自由之极大张扬、容忍之极大扩展,以及二者之间的平衡与融合程度,是判断一个真实社会自由程度的基本标尺。二是关于美国社会的误读。我们一直以为美国是一个完美的社会,然而,本书告诉我们,美国确实不是完美,有饥饿、有暴力镇压、有种族歧视等等。尊重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在具体国情下客观看待社会制度,某种社会制度是否有生命力,不仅要看它如何避免错误的发生,而且要看它具备怎样的纠错能力。社会进步与制度演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为加速这个进程,我们至少需要在两个方面需要加强:一是爱党,真正拥护能带领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共产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爱国,真正有国家仪式感和责任感,多点时间、全面看待一个国家的发展,保持容忍与承担义务。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光荣总是盛开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而梦想也会温暖那些义无反顾的破冰旅程,追求记录历史,描摹时代的梦想。阅读关乎年龄,阅读关乎阅历,阅读关乎教育,这话看来真不假。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仇佳伟:读《光荣与梦想》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