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庄公与母亲黄泉下的相见——《郑伯克段于鄢》

大家好,又到了《古文观止》的学习时间了。为什么我们要在今天学习古文呢?给大家讲一件事情。

1932年,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结束法国巴黎的留学生涯回到清华大学教授语言学课,面对当时国内语法学研究死气沉沉的局面他写下了一段很沉痛的话:

“近年来,大学生的文字不通,已成最普遍的现象。一个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应用本国的文字,在西洋是很少见的事。从前的人喜欢用古人的熟语,不合传统习惯的就叫做不通,所以中国文法就在冥冥中受了保护。现在呢,大家趋向解放与自由,于是中国文法也像中国人的道德一般地彷徨歧路,有破坏而无建设。”

那还是在1932年的中国,放在今天,道德的彷徨歧路,对自己本国语言的不懂不通恐怕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了。我们在这里学习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愿意借助与古圣先贤语言上的重新沟通也恢复精神上的血脉相连,改彷徨歧路为康庄大路。

开始今天的正文,我们继续讲“郑伯克段于鄢”并结束这一课。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上回讲到作为一名偏宠的母亲,姜氏一直在全力支持鼓动爱子给另一个儿子搞叛乱,结果祸及爱子,也殃及自身。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颖,置,这里暗含了放逐的意思。并且发下毒誓、重誓:“不及黄泉,不相见也。”
 “黄泉”这个词不难理解,但是有意思。白居易《长恨歌》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是说天上地下、无所不包,黄泉是指地底下。古人讲天地玄黄,地下的泉水,所以叫“黄泉”。

又有《孔雀东南飞》之“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这个“黄泉”便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了。可以说,它是地下泉水的一个引申义,因为我们的习俗一直都是人死后要入土为安的嘛。

本文当郑庄公立誓与母亲黄泉再见时,很显然,是说此生都不会再与母亲相见了。而颍考叔提出了掘地及泉,使得母子生而再见。这里便同时使用了“黄泉”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大家可分得出来?

作为一个管理疆界的官员,封人,封,疆界,颍考叔有献于公,“有献”是“有所献”的意思。献的是什么呢?这里没有讲。不过《东周列国志》里则讲,颍考叔所献是一只鸮,也就是猫头鹰。并且说这种鸟,“小时其母哺之,既长,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鸟,故捕而食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所献所言带给已有悔意的郑庄公的刺激。接下来又留肉遗母,这样就使得庄公完全接受他的建议,与母亲掘地相见,母子如初变得完全可信和自然了。

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这里出现三个“食”字,都读shí,本义是“吃”,引申为“吃的东西”。此句中也是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大家自行判断。我们今后还会碰到它读sì的时候,通“饲”,表喂养。

关于此句的“肉”与“羹”有个问题请大家思考。唐 王建《新嫁娘诗》“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羹”是指汤,可是庄公赐颍考叔的明明是肉,他却说是“羹”,为什么呢?

原来,“羹”的本义是指带汁的肉,是肉,而不是指汤,所以这里的“肉”和“羹”其实是同一样东西,颍考叔一定是发现庄公赐他的肉汁浓味美,因此才改口说“羹”了。

我们学古文字词,经常出现一个词有许多种含义的时候,逐一去记就会很辛苦,先掌握它的本义,再分析哪些意思是从这个本义上引申开去的,这样就如同抓住了主线,是一个需要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

“遗”,这里读weì,是给,留给的意思。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繄,是一般用于句首的语气词,也有用在句子中的,比如“此一王四伯,岂繄多宠。”这个“繄”还有一个含义,指代词,相当于“是”,比如苏轼《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颍考叔明知故问,“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重点学习一下这个看似简单的“语”字。

1动词,谈话:“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2读yu4,告诉。“公语之故”

3名词,言论,话。“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论语季氏》)

4 谚语,俗语。《后汉书·黄琼传》:“常闻语曰‘峣峣yáo者易缺,皦皦者易污。’”,意思是常听人说太刚直的人容易受到缺损,太洁身自好的人容易受到染污。

那么,同为告诉、讲述,“言”和“语”有什么不同呢?

“言”是自动地跟人讲话,“语”是谈话时回答别人的问题。比如“介之推不言禄”,介之推不曾主动谈及他的爵禄封赏问题。

颍考叔为已有悔意又深恐有悖誓言的庄公出了个“掘地及泉,隧而相见”的主意。这个“隧”便是名词作动词了,挖隧道。隧道下相见,并不违背当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

“其乐融融”,“其乐泄泄”,意思相同,两个双声叠韵词都是形容很快乐的样子。

“母子如初”,简单四个字,很有深意,这母子俩的“初”是什么样的呢?“庄公寤生,惊姜氏,遂恶之”。回到那个时候了,不过比黄泉下相见还是要好。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yi4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最后以“君子”这个假托的人的一番议论结束此篇,引用了《诗 大雅 既醉》中的一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的孝道永不匮乏,一直会影响到同类的人。

施,这里读yi4,移,延。学习《诗经》的同学该对此音不陌生,《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本文是说颍考叔以自己之孝心影响到了庄公。

到这里《郑伯克段于鄢》这一篇文便结束了,认真学下来的各位一定会感觉收获良多,回味无穷吧,这就是古代语言的魅力所在。我们接下来会讲《古文观止》的第二篇《周郑交质》。下次再见。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庄公与母亲黄泉下的相见——《郑伯克段于鄢》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