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从诗词中来,到诗词中去

【篇一:诗词品鉴的三点体会】

意境。品读诗歌最首要的就是要领会其中的意境。“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太白的诗气象高远、境界开阔,大有苍茫大地、万丈穹庐的感觉,既有空间的辽阔外亦有时间上的浩茫。“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不过是在关城之上看到一轮明月,料无出奇之处,但却说成秦时月、汉时关,顿然把自秦汉的时空纳入其中,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不隔。读诗词另一个审美关键是隔与不隔,所谓隔与不隔就是能否非常直接的引起读者的共鸣,以写景论之,就是是否做到生动直接、跃然纸上,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斜”,是为不隔,直接生动。

无我。诗词审美还要区分有我之地与无我之境,无我之境给人一种空灵、宁静的感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皆已入无我之境。

最近在读姜白石的词,他的词大抵格调甚高、用词精准。喜读宋词之人,多数都将他列为超一流的大家。用到上面的品鉴方法,则正如王国维所评“白石格调甚高,但终有所隔……”。他说唯喜欢这一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说的正是他的情人因想念之故,魂飞出窍,飞跃千山来看他。从境界来看,这两句境界凄凉,情意中有绵绵孤凄之感,不落俗套。

【篇二:中国诗词之美之柳宗元】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重要的参与者,提倡文言之有物,其文学作品多有寓意,如《黔驴技穷》,《捕蛇者说》等等,均以寓言隐喻时政,其一生官宦生涯多在被贬中度过,在湖南永州度过十年,之后又被贬至更为遥远的广西柳州,一呆又是十四年,他素习禅宗,但实际心胸并不开阔,常常因为客居而愁闷。从本诗来看,诗中尚能有遗世独立之感,应是他早期的作品,此时才三十多,虽远谪楚地,但尚有回归朝廷的可能,不似后期作品中,自觉人生已无望,已然消极漫漫。

《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非常简单,仅仅用二十个字展现了一副十分空灵出世的画面。创造了 山,径,舟 雪等意象,山,径,分别以千 万来形容,描绘了雪峰山野,千山万壑的画面,给人以宏大的空间之感,而舟,钓冠以孤 独,则相应有寂寥空灵之感,并且与之形成强烈对比。

本诗最不引人注目却极妙的一处在于很多人实际上都没有注意到他钓的是什么?我们经常自然而然认为是鱼,但实际是雪,结合他的生平来看,雪,晶莹纯白,自是他心中的一份坚持。

【篇三:读蒋勋的《说宋词》】

读完蒋勋的《说宋词》,想起三毛。

很多时候不忍将一本书看完,最后几页总是读得很慢,就像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遗爱之E.T回家》,一直不忍去读,在《遗爱之随风而散》中,三毛把房子也卖了,可我想要她一直留在加纳利群岛,不说再见啊。

三毛也喜欢宋词。若说宋词,最爱的还是苏轼。

东坡一生宦海浮沉,所以也造就了他放浪不羁的性格。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亦有“小轩窗,正疏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柔情;有“此生如船舍,何处是吾乡”的无奈,也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顿悟。不过,最喜的还是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淡然。

早期的东坡主要受儒家影响。作为一个青葱名就、誉满天下的翰林大学士,他依旧有自己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在经历“乌台诗案”后,苏的人生轨迹有了很大的转折,思想也越来越受道家老庄和佛家的影响。苏东坡的处境悲凉但并不悲伤气馁,这与辛稼轩有很大不同。作为“苏辛”豪迈派的代表,稼轩自然更多一份悲壮,“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无论是苏东坡,还是辛稼轩,他们的词句中都有一种决绝,正如蒋勋在书中所言,两人皆不似周邦彦、李清照、秦观等人,有一点耽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种耽溺本身是一种深情,有一点“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的哀愁,亦有一点藕断丝连,很难说好坏,有点西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颓废美学的意思。 有时读到李清照,秦观时,也十分有触动,情不自禁,自然会想到一些过往,便安慰自己,要如东坡一样豁达,放浪形骸……

三毛非常喜欢宋词,尤其是苏东坡,大抵都因是性灵之人,真情流露,若看完《滚滚红尘》,自然便知,幸喜我喜东坡,东坡也喜陶渊明。

【作者简介】张鹏辉,男,(1989-),尚书省群友,经济学博士,年青才俊,论著等身,现就职于福建省人民银行,好入名山大岳,尤喜读《红楼梦》。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从诗词中来,到诗词中去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