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书笔记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刘擎:哲学巨人构建的现代思想丛林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本介绍西方现代思想的书,其中必然涉及许多哲学思想和哲学名家。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本哲学相关的书籍,可以如此的极致丝滑。

丝滑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全书的语言没有一丁点儿的晦涩。

刘擎老师全程“说人话”,用朴素平实的语言把哲学家们深奥晦涩的思想“翻译”给了我们这些读者小白。

书中的例子也十分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帮助我们理解哲学家思想的同时,也向我们证实了思想与现实的确密不可分。

其次,全书的思想体系是连贯发展的。

从韦伯开启现代思想的成年期而始,历经20世纪的各位思想巨擎,一步步深入研究现代性带来的个人与社会的问题,最后在后冷战时代对制度和文化的讨论与反思中结束。

最有趣的是,前文中的疑问,经常能在后文中找到呼应和解答,因为后继者常常对前辈思想进行完善或优化。例如,对桑德尔“社群社会为何反而引发个人主义的兴起”的疑问,就在下一章的沃尔泽那里得到了解答。

难以想象,一本近三十万字的哲学类书籍,我在两天之内就马不停蹄地读完了。

阅读过程中,既不会因没有收获而觉得无趣,又不会感到过度疲惫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头脑就像傍晚打了一场球,有一种适度出汗的畅快。

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为我们带来希望和满足的同时,也常常使我们诧异和失落。

在一战、二战的灰烬里,在冷战时期和今天世界的阵营分裂里,在每一个感到荒诞的白天和每一个感到孤独的深夜里,我们都会问自己:这个世界怎么了?

定义我们身处的现代世界的现代性是什么?

现代性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整个20世纪最伟大的头脑们,在这本书里提供了他们的思考和答案。

韦伯奠定了现代思想走向成年的里程碑。

启蒙理性主义为世界祛魅,却又将理性捧上了神坛。韦伯看清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现代社会运行机制,并开始反思现代。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工具理性压倒了价值理性,而价值多元化也带来冲突,现代性在个人精神和公共生活两个领域都引发了危机。

马克思·韦伯

面对精神危机,思想家们用各自的理论说服我们走出精神内耗和虚无主义的泥淖。

尼采提出了“超人”理论,在上帝死后,我们自己成为了自己的主人,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生命意志去创造,追求自身生命力量的增长和完满,最终确立和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

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肯定了非理性的强大力量,使欲望不再令人羞耻,从而将现代人从欲望和崇高的矛盾挣扎中解放了出来。

萨特的存在主义从“人的存在即虚无”中释放出了自由的力量,既然人生本无意义,那么就尽可以自由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

尼采 弗洛伊德 萨特

面对政治困境,思想家们首先反思了20世纪最深刻的教训。

鲍曼提出了颇具颠覆性的观点,即大屠杀是现代性本身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它只有在官僚化、理性化、追求科学主义“园艺文化”的现代文明中才可能实现;阿伦特同样认为大屠杀是一种新颖而独特的现代罪恶,着眼于习俗、习惯、规则的旧道德已经失效,在现代的官僚制度下人们依法作恶,而唯有诉诸良知和独立判断才能免于“平庸之恶”。

波普尔从人永远可能犯错的角度论证了理性的局限性,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在政治上,人都不可能确立绝对的真理和完美的制度,因此科学至上主义和乌托邦社会工程都是不可取的;哈耶克同样反对乌托邦社会工程式的国家干预理论,他为政治经济的困境开出的解药是自发秩序,即如同乡间小路和语言这样自然生成的规则、自发演化出来的秩序。

柏林同样反思了20世纪的悲剧,许多原本出于美好愿望的政治实践,却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他提出了价值多元论的观点,在这个祛魅的世界,多种价值观并驾齐驱,价值观的冲突是必然的。而一元论的价值观是危险的,容易配合以“为你好”为借口的对自由的剥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马尔库塞的反思更加彻底,批判也更加极端。他认为美国这样的发达工业社会,是一种“新型的极权主义”。在工作、生产、消费的循环中,人陷入了单一的生活模式,人的思维模式也变得单一化了。人们虽然享受着富裕的生活,实际上却已经不知不觉地丧失了自由。而由这样的循环构成的消费社会,也不再具有创造力,成为了向“消费”这个目标不断自我强化的单向度社会。

鲍曼 阿伦特 波普尔 哈耶克 柏林 马尔库塞

20世纪后半叶,随着二战的胜利和苏联的解体,欧美的自由主义似乎有一统江湖之势,而这似乎也是最能兼顾自由、平等和多元这三种诉求的观念。对此,思想家们也做出了他们的回应与批判。

罗尔斯落下“无知之幕”,以政治文化上的自由主义和社会经济上的平等主义确立了“正义二原则”;诺齐克则站在与之相对的光谱右端,信奉无论政治文化还是社会经济领域都把个体权利放在最高位置的自由至上主义;光谱位置居中的德沃金,提出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平等应围绕尊重和关怀来实践,由个人的志向导致差异不是问题,而天赋因素带来的不公则需要被尽可能地抹平。

罗尔斯 诺齐克 德沃金

桑德尔尖锐地批判自由主义,他认为所谓“孤立的个体”是一种错觉,个体永远在生活社群中,并且是社群造就了个体,而不是相反;沃尔泽则看到了“孤立的个体”的真实存在,他认为在前现代个体的确属于社群,但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现代社会造就了“孤立的个体”,我们必须正视这种新型的存在。

泰勒提醒我们切勿陷入过度追求自由主义所带来的“唯我论”的盲区,把一切外部世界都视为障碍或敌人。我们一方面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地介入对话和反思,与世界相连。

哈贝马斯拓宽了理性的内涵和理性的应用范围,为韦伯提出的由多元价值观引发的社会冲突开出了一味药方。他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外,找到了第三种理性,即交往理性,也就是通过好好说话,把道理讲通。这一直是我们生活中规范性共识的源头。他还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社会领域,即以技术、经济活动和官僚体制构成的“系统”和在“系统”之外的精神生活、道德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领域,即“生活世界”。工具理性适用于系统,而交往理性适用于生活世界。交往理性为我们的生活世界确立了理性规范的原则基础,以此抵御工具理性的入侵,也能够避免多元化的价值理性所引发的冲突的升级。

桑德尔 沃尔泽 泰勒 哈贝马斯

最后,在最近的这30年,有两种相互抵触的大趋势,即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针对这两种趋势,有两位思想家分别提出了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他们分别是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福山和提出“文明冲突论”的亨廷顿。

福山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政治是最好的制度选项,历史发展到这一步就抵达了终点,最终所有国家都将走向自由民主制度。

亨廷顿则认为在意识形态的冲突结束之后,“文明之间的冲突”会成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形态,因为不同的文明将孕育出不同的制度,自由民主政治和市场资本主义都高度依赖于西方文明,因此西方不该向全世界输出他们的制度。

福山 亨廷顿

本书除了让我认识了许多思想大拿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还帮助我把平时曾经思考过的东西,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学习到的东西,全都整理到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里面。

“理性的局限性”、“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孤独的必然”、“自由的边界”等等母题,以及我从《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主义咖啡馆》中看来的萨特的观点,从《无穷的开始》等科学哲学书籍中看来的波普尔的观点,从《法哲学》中看来的韦伯、罗尔斯、德沃金的观点,从《公正》中看来的桑德尔的观点,从《逃避自由》《论自由》等书中获得的关于自由的想法,包括在其他哲学通识书籍中打过照面却不甚了然的“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平庸之恶”、“单向度的人”、“文明的冲突”等观点,都被放在一条相承的源流之中澄清,并找到了它们各自的安身之处。

其中,波普尔这位科学哲学家似乎站在了一个核心却不起眼的位置。刘擎老师对波普尔的评价——「一位卓越而速朽的思想家」尤为有趣。“速朽”意味着他的大名在今天已经绝少被提起。但这并不是说波普尔的思想已经过时,反而是说他的思想太过伟大,以至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常识,成为如空气般看不见、摸不着、却不可或缺的存在。「当年的异端思想,今天已经成为常识。人们对这些理念习以为常,很少意识到,背后有一次真理观和历史观的转折改变。」他赢得太彻底,因此少有争议,也就毋需经常被提及。

这个评价让我想起启蒙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伏尔泰。我初次接触伏尔泰的思想时,只觉得他说的都是些“废话”,没有什么颠覆性的观点,也没有什么新奇的脑洞。但《哲学的故事》的作者杜兰特点醒了我,在今天看来伏尔泰的思想显得中庸而平常,恰恰证明了他的伟大,因为这说明伏尔泰的思想掌控了启蒙运动后的世界,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的背景知识。

因此,也许看起来最平常的伏尔泰和波普尔,才分别是启蒙时代和现代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

同时,一旦我们的历史偏离了他们所开创的航道,那么他们的大名又将再次响彻云霄,提醒我们自由和理性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纵览全书,基于理性的、对理性的反思,贯穿整个20世纪的思想史。

对理性的反思并不意味着反对理性、为非理性正名,而是要明白理性的局限性,也看到对理性的自大滥用所带来的危机和教训,反思之、警惕之。

正如刘擎老师一再强调的,我们应该谨记「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归根结底还是一本入门读物,有其合适的受众。

如果是已经对西方现代思想有一定了解的读者,一定会觉得这书太过浅薄。毕竟它用不到30万字就遍历了19位思想家,留给每位大师的空间少则数千字,多亦不过两三万字,在这样的篇幅内求全求深,必不可能。

但无知如我,已经能够从中得到很多教益,尤其是它助我建立起现代思想的坐标系,其中每一个点都容有丰富的内涵,大可继续深入研究。

在书的最末,刘擎老师附上了推荐阅读书单以及每个章节的参考书目,它们便是我继续前行的路标。

. The End .

shadow0312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书笔记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刘擎:哲学巨人构建的现代思想丛林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