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乔治·摩尔:天性不羁

乔治·摩尔1852年生于爱尔兰,早期接受的是天主教教育,但他在学校读书时并没有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期望成为一个好学生,而总是被老师分在最差的班级,而又总是班里最差的一个学生,结果惹得校长不止一次给摩尔的父亲写信说:“乔治的情形确实很糟糕。”但他同时也想让摩尔的父亲帮他弄清楚一个困惑:摩尔是学不会( could not),还是不愿学( would no)。

因为只要是与书本无关的事,摩尔都表现岀很高的天分。实际的情况确是如此。摩尔能够学好任何一种他想学的东西,但任何一种别人给他选择的东西他都学不好。他对知识的渴求来得快去得也快,像田野里倏忽而逝的风。这是一种谁也不能理解的性格。他父亲常常把他关在卧室里让他专心学习拼写,但这一切努力最终都证明无济于事。他父亲最终放弃了对他的努力,并对妻子说:“乔治只是个chrysalis(蝶蛹),我们不知道他能不能变成一只飞蛾或蝴蝶”。令他震惊的是,他的儿子虽然不会拼写,却对“平庸的诗”很感兴趣,如雪莱的诗。他天生不会按照别人给他安排好的道路循规蹈矩地走下去,而是不受任何成规的羁绊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展自己的天才,从这一点说,他显然和王尔德一样,是天生和整个时代不合拍的人物。

实际上,摩尔所缺少的就是对一切约定俗成的东西的接受能力,而正是这种缺乏成就了他这样一个独行不羁的天才。摩尔是个自然的文学家,也是个富于想像力的作家。他有一颗处女般的心,一颗优美绝伦的心,他生命的能量来自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他主张一切都应返回自然,自然才是艺术的源泉,自然才是最伟大的艺术,若没有艺术,没有源于自然的情感的源泉,人不会变得更美好。正是基于这种信念,他不无绝望地喊道:“眼下的时代是个没有艺术的时代,因为机器正在取代阿波罗的伟大天才,也就是说机械文明正日益取代艺术的灵感。”他对艺术的看法也很独特,他认为艺术不取决于和谐与对称,而来自触觉,没有触觉,就没有绘画、文学、音乐。艺术不在脑子里,而在手上。他的意思,是说人只有先与自然接触,与鲜活有力的自然生命相接触,才能触到艺术的真正源泉,才会创作出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因此,他向往文艺复兴时期,向往当时天才们的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力:他也向往拉斐尔前派,向往罗塞蒂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他还不无自豪地宣称:技匠成为时髦的时代不会久远,虽然目前自然与艺术的和谐暂时消失了,但不久这种和谐就会出现。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乔治·摩尔:天性不羁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