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Juan ramonJimenez,1881-1958),西班牙诗人。

1881年12月24日出生于西班牙西南部韦尔瓦省的莫格尔小城。1890年进教会办的圣玛利亚学校学习,后遵从父命考入塞维利亚大学攻读法律,并学绘画,因历史测验不及格,未毕业即离开大学。其间,对文学产生兴趣,并在塞维利亚和马德里的报刊上发表诗作。这时,久病的父亲突然逝世,使他的精神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为排解痛苦,进了法国保斯卡特城的一家疗养院。在那里,一面阅读法国现代派诗人的作品,一面写作。1900年到马德里出版了诗集《白睡莲》与《紫罗兰的灵魂》,奠定了他在西班牙诗坛的地位。后来到塞维利亚农村居住了一个时期,收集了创作素材,相继出版了几本诗集。1902年回到马德里,担任著名杂志《氦气》的主编和出版工作。1906年他感到精神苦闷,便回到故乡莫格尔,在那里一边读书,一面创作,也先后写下了几部诗集。1912年从故乡回到马德里,与未婚妻、诗人塞诺维亚合作,翻译了几本泰戈尔的作品。1915年因未婚妻同其母去美国,随后便跟去,在纽约与塞诺维亚结婚。1917年在美国发表了著名散文诗《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从美国回国后,不停地创作,并同友人创办了《目录》杂志。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携妻子离开西班牙,先后到纽约、波多黎各、古巴、迈阿密、华盛顿等地,最后到马里兰大学任教。1938年被任命为驻美大使馆文化参赞,同时积极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为和平奔走、呼吁,反对战争。大战结束后,到阿根廷和乌拉主等国旅行,从事调查研究工作,并多次发表演说,受到公众热烈欢迎。晚年,一度回西班牙居住因对当局不满,于1956年出国前往波多黎各定居,从事文学和诗歌理论研究。1958年5月29日因丧妻悲痛而去世。其遗体被运回国,安葬在故乡莫格尔的墓地。其重要著作还有:1902年出版的诗集《声韵》;1903年出版的诗集《悲哀的咏叹调》:190年出版的诗集《远方的花园》;1908至1910年出版的诗集《挽歌》;1910年出版的诗集《春天的歌谣》;1911年出版的诗集《有声的孤独》、《牧歌》;1914年出版的中篇诗体故事集《普拉特罗与我》;1917年出版的诗集《精神的十四行诗》;1918年出版的诗集《永恒》;1919年出版的诗集《石头与天空》;1923年出版的诗集《美》;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旅途札记》;1936年出版的散文集《整个季节》、《新光明之歌》;1942年出版的散文集《三个世界中的西班牙人》;1954年发表的长诗《空间》。其代表作为诗集《有声的孤独》、散文诗《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和长诗《空间》。

1956年,希梅内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