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毛姆传》第四章: 白猫餐馆

第四章

白猫餐馆

在他的自传体作品《总结》中,毛姆用自嘲的口吻说,写剧本只是因为“把人们说的话写在纸上似乎没有构建一个故事那么难”。当然不仅如此,他善听的耳朵很快就掌握了口语的节奏,作为一名倾听者,人们表达自己的方式和内容同样吸引他。从16岁那年开始,毛姆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阅读面很广,不只英国剧作家的作品,还有法国、西班牙、德国,以及从其他语言译介过来的作品,他还尽可能经常光顾戏院。同时,他也注意到,在戏剧上取得成功能换来及时且可观的经济回报,这是写小说不太可能办到的。

毛姆后来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剧作家,他的编剧生涯持续了三十年,给他带来名望、魅力,使他成为大富之人。他写了三十个足本剧,他的作品被搬上全世界的舞台,拍成电影,一次次流行起来,并被译成多国语言。然而,最初毛姆根本没料到这种结果,没一个剧本受到戏院经理们的青睐。十年间,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是钢铁一般的决心让他挺了过来,没有中途放弃。毛姆第一部被搬上舞台的戏是写于1898年的独幕剧《天作之合》,他选择了一个当时很流行的主题,讲的是一个有不光彩过去的上流社会女人。这部戏没能在伦敦上演,毛姆把它译成了德文,1902年1月,麦克斯•莱因哈特的公司将它搬上了一个小歌舞剧场的舞台,但只演了八场。

同一年,也就是1898年,毛姆完成了第一个足本剧——《一个体面的男人》。这部戏的情节明显带有易卜生的烙印:应付社会压力,为了个人的正直而挣扎。第一次去意大利时,他带了一本德文版的《群鬼》,为了熟悉这部作品,他将它译成了英文。然而,伦敦西区并没有接纳这个剧本。第二次被拒后,毛姆进行了大幅度删改,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手法,并将剧本交给了伦敦戏剧表演社,他们接受了这个本子并决定在1903年2月试演两场。伦敦戏剧表演社成立于1899年,前身是短命的独立剧院俱乐部,创办人是富有开拓精神的剧作家、评论家兼经理人J.T.格伦。格伦喜欢不同类型的作品,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制作有艺术价值的戏剧作品,尽管可能不受主流观众欢迎。1892年,格伦将萧伯纳的第一部戏《鳏夫的房产》搬上舞台。此前一年,易卜生的《群鬼》只在这里演了一场就招致了大概有史以来最尖刻的骂声。格伦接受了《一个体面的男人》,毛姆感到十年辛苦终于要有出头之日。戏剧表演社是一个私人会员俱乐部,观众很少,但这里是唯一搞实验戏剧的地方,所以吸引了不少关注。著名的学者兼记者W.L.考特尼主动提出在由他担任主编的权威文学杂志《双周论坛》上发表这个剧本。

1903年2月22日,《一个体面的男人》在托希尔街的帝国剧院上演,毛姆的家人和朋友前来捧场。演出很成功,但毛姆紧张得要命。他的嫂子奈丽在日记中写道:“去看了威利的首演……观众很热情,演得也很好。威利却吓得面色苍白!”演出结束后在剧院附近的威斯敏斯特酒店举行了酒会,蓬头乱发的哈利•毛姆迟到了,所有人都穿着晚礼服,唯有他穿了件皱皱巴巴的蓝西装,显然他是衣着最差的一个。“我很高兴我的小弟弟取得了一些成就。”他的嗓门大得让人尴尬。可喜的是,这次演出获得了广泛关注,不过,评论家们意见不一:大部分人认为主题太压抑,《雅典娜神庙》杂志把它比作“一个漫长的斯堪的纳维亚之夜,但总的来说,这个剧作者还是有前途的”。格伦亲自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撰文,将毛姆比作温•皮尼罗,并表达了对他的语言风格的欣赏。“很久没有听到如此美妙有力的英文了……简洁贯穿了毛姆先生的整个戏剧脉络……他的戏剧是真实的。”马克斯•比尔博姆的观点介于二者之间,继萧伯纳之后,他负责《星期六文学评论》的剧评专栏。在一篇名为《一出杂乱的戏》的文章中,他写道:“第二幕的构思和写作令人赞叹;第三幕是一段不错的情感戏;其余部分四分五裂。毛姆先生太尖刻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毛姆传》第四章: 白猫餐馆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