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杨奎松《中国国民党史》读后感

作者:孔鲤

蒋介石曾经对非常同情过劳动阶级,1919年他在日记里写道:「政客、武人、官僚以外,商人之狡猾势利,尤为可恶,如不节制资本,则劳动家终无享利自由之机会。」

作为一个对共产主义十分向往的人,他多次向孙中山提出要去莫斯科亲自考察一番,随后他写了一封信,同时交给了孙中山和共产国际:「我们的目标就是同国际帝国主义及其工具——中国军阀作斗争。正是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不推翻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就不能指望中国真正取得独立。……一旦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所有大工业企业和所有土地都应属于国家并由国家管理,以免受到私人资本主义制度的危害。这是通往共产主义的第一步。」

很多人认为,蒋介石是因为孙中山「联俄联共」的政策而表示了对俄对共的亲切,实则不然,早在孙中山还不能完全信任俄共时,蒋介石就表现得非常左倾,活脱脱党内一个「赤色分子」,他甚至说:「赴俄考察政治,为彻底解决国是之计。」

而要联俄联共的孙中山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孙中山则小心谨慎得多。每次蒋介石提出要考察俄国时,孙中山都表示「凡事当再商量」,直到陈炯明叛变,终于在蒋介石坚持了三年的请求下,孙中山才派蒋介石去俄考察。

那么孙中山对共产主义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看孙中山的文字就知道,在孙中山心中,「党」只是传播主义的工具,无论是军阀士兵入党,还是共产党员入党,对他来说都不过是增加国民党人的队伍,属于现实需要。与此同时,这些人的入党,还可以给他取得共产国际的支持,但他比蒋介石小心得多。在共产党员入党后,他立刻和苏联政府签下《孙文越飞联合声明》,里面写有:「共产主义、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

孙中山没有特定的依靠对象,自然也没有固定的敌人,他只是要创造一个看起来不错的社会。这和共产主义坚持阶级斗争是矛盾的。

而很多国民党员则对此充满着疑惑,比如戴季陶等。孙中山对于国共纠纷,唯一的态度是要求下属服从自己。这在孙中山生前时容易达到的,但是孙中山去世后,就很难说了。

孙中山去世前几天,恰逢列宁去世一周年,他在病榻之上特地写下一份挽联。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左倾态度,在紧接着的国民党二大上,他极力谴责「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资本家、大地主、土豪劣绅,宣称:「总理联俄,即在联合世界革命党,苏俄是世界革命的策源地,亦是世界革命的中心点。」和孙中山的审慎态度不同,蒋介石非常强调苏俄革命的重要性,甚至有逐步走向共产主义的倾向。

于是,国民党内开始议论纷纷,有不少元老甚至发出「党将不党」的哀嚎。这时,苏联派来的军事顾问季山嘉来到了中国,季山嘉提出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要蒋介石停止北伐,而理由则是认为国民革命军兵力不足(事实上则是苏联想和日本争夺东北的控制权)。

作为有着强烈斗争念头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自然不同意。

这时,党内开始反弹了。终于在党内元老和季山嘉的运作下,王懋功的第二师脱离了蒋介石的队伍。蒋介石一直认为黄埔军是自己的嫡系,对这件事他是无法容忍的。

半年多以来,由于孙中山去世带来的权力真空,让蒋介石享受到了权力急速上升的心理补偿,而面对着大权即将旁落的情况,他会选择任由别人摆布,还是放弃自己的理想来铲除异己呢?

很快,历史就给了所有人以答案。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杨奎松《中国国民党史》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