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垂沙之战与新野

文/张成立

两千三百年前,中国大地上正处于战乱不休的年代,于是后世将这一时期称为战国时期。当时,周天子分封的数以百计的诸侯国经过五百余年的杀伐兼并,已只剩下了不足十家。什么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为了各自的利益,朝友暮敌,兵戈迭兴,杀伐不休,翻脸比翻书还快,全无是非对错可言,反正谁的挙头大谁有理。在今唐河县与新野县接界处,发生了一场规模算不上太大但政治影响巨大的战争。战国七强中有齐魏韩秦楚五国参与了这一战役,此战之胜负,改变了多国的边界疆域和国际地位,史称垂沙之战。

战前的国际大势是:初,齐与楚友善,合纵抗秦。秦因东进拓疆损害了韩魏二国的利益,韩魏乃投靠东方大国齐国,三家结成同盟抱团取暖,合力对付虎狼之邦秦国。可后来,齐国为了一己私利疏楚近秦,而忽视了楚国可是当时第一强国这一现实。公元前307年八月,秦武王逞蛮举鼎,折膑而亡。因其无子,异母弟嬴稷被立为君,史称秦昭王。同年,赵武灵王以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过人目光,洞烛未来,与时俱进,实行胡服骑射,摈弃峨冠广袖,将笨拙的作战模式车战改为灵便迅快的马战。各国追风效法,将作战模式一下子提升了一个里程碑。此模式一直实行到当代的二十世纪末并传播到世界各国,这是后话。却说当时,秦国于西北高原雄起后,为避免战略上的背腹受敌,以连横战略挑拨各国关系,先化敌为友,后各个击破。为此,于公元前304年与楚怀王结盟于黄棘(位今新野县东部),稍后又将此前侵夺于楚国的上庸郡(位今湖北省竹山一带)归还给楚国,以空间换时间,使秦楚边境一度相安无事。楚国则投桃报李,以太子横入秦为质而取信秦国。但未几,太子横因私忿杀死秦国负责监视他的大夫,逃回本国,此举导致了秦楚联盟破裂。此前,齐国因楚国的翻云覆雨已导致了齐楚关系交恶,自己也化敌为友同秦国亲近。秦国则两面讨好,挑拨齐楚作鹬蚌之争,由此诱发了垂沙之战。

公元前301年,齐将匡章受命联合魏将公孙喜和韩将暴鸢率领三国联军主动进伐楚国之方城(位今南阳市北),楚国则派将军唐眛率兵迎击联军,双方沿沘水(今名唐河)隔河扎寨对峙长达半年之久,都在等待于己有利的战机。齐宣王以远离本土旷日持久易师老兵疲再衰三竭为由督促匡章速战速决,匡章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一面以惧战徦象示敌以弱,一面外松内紧地加强开战准备。此期间,秦将庶长奂也率兵赶来助战,战场局势呈现出四国联军合兵对楚的有利局面。

匡章从与当地土人的交谈中得到启示,凡水深岸陡不易登陆之处,楚军都防守薄弱,反之,凡楚军重兵防守处则必是良好登陆场。对敌情战场都了如掌指后,他以老弱病残之卒伍居前且故做军纪涣散状以麻痹对方,而将精锐骑兵埋伏于己方纵深地带。唐眛见状,哪还将联军放在心上,终日想着以逸待劳击其半渡。谁知联军精锐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人衔枚,马束口,悄然长途奔袭,临敌后迅疾展开,按事先预定之处人挽马尾渡河,直到联军突入楚兵设于垂沙的主帅营寨,楚军方被惊醒,接下来的事毫无悬念,楚军被斩杀二万余人,主帅唐眜也于睡梦中死于乱军。

此战的规模、时间、战果虽都不及四十年后的秦赵长平之战,但涉国之多,影响之大,却毫不逊色于长平之战。战后,垂沙以北原为楚土的沘水、泌阳、重丘、宛县、叶县、方城一带广大地区为魏韩所有。这二家出力不大,受益不少,心满意足,迅疾退兵。齐军虽是主力,但综合国力远不及楚国,其兴兵只为报楚国背盟之恨,此役已扩大了自家的国际地位,又使得匡章跻身战国十大名将之列,客场取胜,也多少有点侥幸的成份,何况国中也另有许多别事待办,于是也穷寇不追,见好就收。秦国因为宣太后和秦昭王之王后都是楚国人,出兵仅因太子横杀人逃离,说穿了也仅是个借口,此时对外婆家自然不便得理不让人地穷追猛打,再说与楚国结盟未几,邃然撕破脸皮,外交上并无利可图,何况自己也的确尚无力一口吞下楚国这只骆驼,以致打乱了自己东进的通盘战略布局,于是也不为己甚。只有楚国吃亏最大,经此一战,非但秦楚结盟的大好局面不复存在,反被四国合力将他拉下了战国首强的神坛,从此每况愈下,直到二百二十二年后亡国。田齐与韩国同于公元前230年亡国,魏国也于五年后亡国。秦君嬴政于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只有他笑到了最后。垂河之战在历史上影响颇大,以致后世的象棋棋谱中都有一局著名的残局之谱名为《垂沙之战》,连散乐中也有《垂沙之战》这一乐曲。

那么,作为地名的垂沙,确址在于何处,大约是因为近处周边无知名度较高的地名可作佐证,故史家仅笼统称其在唐河县西南。此语可有多解,一是指在今唐河县版图内的西南部,二是指在今唐河县域之外的西南方向上,三是指在唐河县城址的西南方向上。

不过,历代典籍如《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过秦论》《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四库全书》及诸多私人文集、札记、诗赋中,还是零星载存了一些关于佐证垂沙位置的限定条件:

①须临水。此水无疑是指沘水(即今唐河)或其支流谢水(即今涧河),都说得过去,因联军确有奔袭渡水之举。

②在棘阳南。棘阳城故址在今新野县前高庙乡张楼村,此处位置恰在唐河县西南。

③公元前304年秦楚黄棘结盟,必在秦楚国界线上或极近处,双方出于外交礼仪对等之考虑,谁都不会放弃自尊而以身就人。

④今唐河县西南说法不严谨。《辞海.唐河》云:“汉棘阳县地,唐为唐州,明改唐县,1914年改沘源县,1923年改唐河县。”此前并无唐河县这一地名。史籍若述及此地,只能以棘阳、唐州、沘源、唐县达意。可见此说法之出现不会早于1923年。那么近人对古时之当地该如何表述呢,科学地讲应当是“棘阳西南”。

⑤新野域内八水川流,此中唐河、涧河、溧河、沙河、白河皆多沙,这一特征影响到人类生息地的命名,今新野境内现仍有许多带沙字的地名,如沙河、沙埠口、沙浒、沙台、沙湾、沙窝、沙堨(沙堰)、沙庄等,古有垂沙地名,也不足为奇。

⑥此地唐河之流向是先由东向西,转弯后由北向南,垂沙在水之阳(河北、河西)或水之阴(河南、河东)尚史无定论。

⑦历史上,新野曾属邓州而唐河历归唐州,沘水(唐河)历来为二者的共界,如南宋蒙元时期,唐县归南宋而新野属金国。新中国成立初,行政区划调整,二者改为以唐河的支流涧河为界,将涧河以东的原属新野的不少村庄划归唐河县的郭滩、苍台等乡镇。因此也不排除垂沙就在上属析出的范围内。

⑧不排除因陵谷升沉、河流改道等自然原因导致的其他辖域变化,毕竟,棘阳是一个涵盖今新野、唐河县部分区域的一个较大的政区概念。

结论:无论垂沙位今何处,但交战双方必有一方集结于今新野境内。若垂沙古属新野,依今地理地貌等多种因素综合揆度,则其在今施庵、沙堰二镇北半部域内的可能性明显较大。孰是孰非,尚有待新证据的发现,也欢迎学界方家加入考证争论。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垂沙之战与新野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