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三国演义》手记:主要名人---孙权

【连载】山东冠县||刘书林:读《三国演义》手记(十二)

三国主要名人—孙权

文/聊城冠县 刘书林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于东汉光和五年出生。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其父孙坚时任下邳县丞。他是孙坚的次子,孙策之弟,据说他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他聪明机智,十四岁便随兄长孙策转战多地,参与平定江东战事。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江苏宜兴市)长,代行奉义校尉。18岁时孙策被人刺亡后,继接兄事,掌管江东。他也是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在位24年)。孙权青少年时期,很多事情犹豫不决,于是便广开言路,让群臣进谏,自己好从中吸取精华,依定安民治国大计。围在他身边的谋士如老师张昭,吕蒙、鲁肃等。以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先率军消灭李术,得其部众三万有余;还阻止宗室动乱;又灭山越六千,收编万余。还广招贤才,聘求名士,如诸葛瑾、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为己为吴所用,安定了民心军心,稳定了江南局势。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孙权西征三伐黄祖,最终将其剿灭,吞并江夏郡大部,并在其间收服大将甘宁。孙权识人很准,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敢把军权全交给他任命的大都督周瑜。后又交给过他任命的大都督陆逊。
他曾与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后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229年,在武昌称帝,国号吴,不久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早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此阶段的孙权在开展军事和外交活动以及扩展地域的同时,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富国强军。屯田免役,繁衍牛耕,发展人口等。
其性格特点是:谦虚,爱才,识人,明智。晚年刚愎自用,屡犯错误。世事在不断的变化,处于不同时期的人也总会在变。孙权也逃不过性情大变的终局,他早年雄心勃勃,有征讨天下之宏志。中年还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可到晚年却渐渐变成了昏君,对臣下极为暴戾,放杀喜怒无常。孙权称帝时,强敌曹操、刘备都已去世,他能腾出手来对自己的继承人孙登倾注心血,加强培养,遗憾孙登早他几年病逝。他痛心的同时,另立太子坐皇位,怎奈人选太难,皇室大臣已成水火不容的两大股势力,他良心终于歪斜,不断玩弄权术,给东吴带来一片灰暗,最终使东吴走向衰败至灭亡的不归路。
孙权比曹操和刘备去世要晚三十几年,甚至还先后熬死了曹丕、诸葛亮、蒋琬、司马懿等人。那么他为何没有借机统一天下呢?其实缘于孙权失去了强大的对手,认为曹魏和蜀汉掀不起大的波浪,就再没有危机感,渐渐地丧失了早年锐意进取的决心,丧失了挥斥方遒的壮志。满足于现实,安乐于现世。他做的主要事情便是迅速和蜀汉恢复关系,从而防止了曹魏的进攻。其时孙权虽然吃喝玩乐,沉迷酒色,他明白曹魏和蜀汉对他虽然构不成多大威胁,掀不起多大波浪,但他要想进攻曹魏及蜀汉,统一天下,那是难上加难。不但自己能力有限,势力有限,实力有限,而且他清楚自古以来蜀汉便是易守难攻的险恶之地,而曹魏国势强盛,幅员辽阔,也难扫平,或者说根本拿不下,因此他就将目光盯紧了自己的地盘东吴。俗话说“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这几十年里,孙权也处理了国内的不少使他头疼之事。
251年冬,孙权去南郊祭祀天地,染了风寒,第二年中夏驾崩,享年71岁,在帝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今南京市钟山南麓)。孙权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者。
孙权有7个儿子,即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有的先于他离世,有的存活下来。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三国演义》手记:主要名人---孙权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