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千古文章事,几多风雨情 ——天寒梦深忆李煜

千古文章事,几多风雨情
——天寒梦深忆李煜

文/张霖坤(山东 )

从独上西楼的伤感多情,到君临天下的显赫威严,从金樽月下的富家子弟,到故国不堪的无奈彷徨。李煜,你这多情文士,你这荒唐帝王。在你身上,具备了一个传奇故事的所有因素。人们在惊叹你那杰出诗文的同时,又会对你那悲惨结局以及内心如此纷杂的愁绪,无限感慨。
“做个词人真正好,可怜薄命做君王”。你若是一介文人,定会花前月下,低吟浅唱,怡情于山水,漫步于林莽,施展丹青妙笔,描绘人间万象。“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但现在,本不是太子的你却不得不戴上这千斤重的皇冠,却不得不低头顺眉,向北方的强者称臣纳贡,却不得不放下手中的词牌羽殇,批阅自己根本不知怎么处理的无聊奏章。想你天性纯孝、好生戒杀,继位后,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南唐因此得以在弱肉强食的五代十国中偏安十五年。你为政重仁慈每有死刑论决,莫不垂泪。宪司章疏如有过错,你寝食难安,并多次亲入大理寺,审查狱案,释放多人。虽有后宫佳丽三千,但却对两位皇后用情极深。你与大周后的歌舞相伴举案齐眉,与小周后的同甘共苦风雨相济也是当时的一段佳话;妙解音律的你更是将早已亡失的《霓裳羽衣曲》,重订谱曲,使其清越可听。无情的历史,把这样一个精于文乐短于吏政一个浑身充斥着儿女情长的愁绪诗人,推上了君王的舞台,进行了一场哀怨、浑噩的演出。

你又是幸运的。想想看,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终起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金陵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这三位末代君王,亡国起因各不相同,但却都亡于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那桨声灯影的秦淮河畔不知挂了多少盏青楼红灯,那一个个北上的囚车中不知洒下了多少行胭脂血泪,可后人对于你这位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缺少了些责难,多了些同情。宋人龙衮曾说过:后主自少俊迈,喜肄儒学,工诗,能著文,晓悟音律。姿仪风雅,举止儒措,宛若士人。文章憎命达,若不是你有着多愁善感之心和跌宕起伏戏剧般的人生经历,那些千古绝句又如何从你心扉中流淌?又怎会让心中尘封的哀怨放飞?若没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若没有那在暮春中凋零的春红,生硬的文字又如何在你手上变成一首首名垂千古的绝唱?以至于,在天上人间相隔时,以一代词宗的雅名留传世间,华夏文坛上,又怎会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令后人回转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怀之中?“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在稍纵即逝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再看重你在政治上的无能与弱智,而是沉浸在你悲欢离合的哀转词曲之中,甚至同情你痛失江山的苦楚。

贵为君王的你,无法接受“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的现实,满腹的愁绪如一江春水般从心底喷涌而出:追忆歌舞升平,思念故国家园,悔失帝王江山。也许,正是这不加收敛的自我表露,让你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但对于早已厌烦人世的你,岂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解脱?你那迥异于乱世君主好刑重杀的温良气质,使你和你的诗词共同成为了后代的审美对象。审美一旦开始,成王败寇立即退居到了次要位置,人们投注的是人格视线,即便是残阳如血、荒原独骑、江流东逝、老月青山,也会笼罩着一种悲剧美。因此,李煜你就有了超越成败的巨大优势,成为永久的话由,写作的题材,与输赢正好相反。那赵宋王朝虽得了江山,却失了道义,岂不知“胜利,是除了失败之外的最大悲剧。”;那壶牵机毒酒可以销蚀你的肉体,却无法抹杀你的文采。你那百回千转的凄鸣,如丝线般的愁绪,让我永远记住了你!透过它,我仿佛望见在夕阳迟暮、大雁南飞、落红满地之时,一个孤独的身影,对酒当歌,向世人倾诉着他无尽的愁绪。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千古文章事,几多风雨情 ——天寒梦深忆李煜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