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见证》读后感 - 人生需要做减法

人生需要做减法

原创 常霞 一叶天空

人生需要做减法朋友,如果你正捡着芝麻,突然看到了西瓜,你会放弃芝麻去捡西瓜吗?想要知道答案就一起来读读《见证》这本书吧。作者吴军用精英人才的眼睛洞悉了人生百态,类似于做题求解,用出奇制胜的办法,角度既奇特,道理又深刻地给出了最好的解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在复读中收获到一个既深刻又有意义的话题:人生需要做减法,当然包含了西瓜与芝麻的话题。

人生需要做减法的第一个主题句是“不做选择的幸福”。很多的时候,我们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选择上,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症结所在,试想我们的生活中,游离在一件件不能摆脱的琐事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忽视了中心的问题,想要做时却已没有了最好的精力。我们要学着少些选择。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总有一些事情不是主流,不是核心。我们惯于眉毛胡子一大把抓,都搂住了,但不一定都做的完美。舍弃一部分简要的、无足轻重的,也不会出现多么恶劣的后果,不舍弃却也挣不来更多的收获。所以作者说或许少些选择,会更加聚焦,也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

花圃里挑花,可选择的太多,为什么选来选去剩到手里的不是最美的那一朵?我们在不断向前看的观望中总以为前面那朵是最美的,没想到一不留神就到了花圃尽头。“不选择反而获得幸福!”摘下来握在手中的才是最美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反而被我们抛弃摒蔽了。我们的工作再普通、再单调,能坚持下来的,耐得住清苦,守的住平静,得来的也是富足的幸福。

我喜欢人生需要做减法的第二个主题句“做人与作诗:我们需要林黛玉”。文章指出黛玉是作诗,宝钗是做人;黛玉有灵性,宝钗有美德。这多切合现实生活啊!我们在处事为人时大多学做了薛宝钗,这是融入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历史的长河里,屈原、李白等作诗的人,他们的灵魂为什么还经久不衰呢?他们是林黛玉似的用生命作诗的人,树立了民族的作诗的性格、作诗的精神,这是我更喜欢这个主题的原因。

更多的时候,我会记起林黛玉的诗,而忘了薛宝钗的人情世故。很多站在成功舞台的人,内心深处陷入沉思的时候,怕是心中一定会冒出想作诗的冲动,因为那时心灵的归宿和呐喊。尽管自己做了完美的薛宝钗,也会渴望做一次林黛玉。所以作者说中国从来都不缺乏会做人的人,尤其在当下时代,因此仅仅会做人是难以脱颖而出的,如果还会作诗,便容易鹤立鸡群了。

作者悟出人生需要做减法源于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写下了“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的主题句。不仅学习如此,做事更是如此。我们往往掉进惯性思维里难以自拔,一直以来都在追求多做工作多做事情,看似忙碌,其实效率甚微。工作再忙再乱,给自己一个假期不会怎么样,天不会塌,地不会陷,太阳照常升起,月色依旧明亮,你修整归来后的战斗力怕是还要增强。所以人生做减法其实得出的是正数。

人生需要做减法缘于心的需求。试想,人从生到死,实际上都是在默默的做减法,只是我们不去逆向思维,不去讨论罢了。学会做减法实际上是让人学着放弃,不只是在工作的忙碌中休息。有时候被琐碎的烦心的事情左右的一团糟,被对自己毫不利的关系牵绊,舍不得放弃,带来了烦恼,影响了情绪,久而久之,困顿消极也是有的。为了微小的收获而付出多倍的心血,为不值当的事情反复纠结烦恼,如果你懂得人生需要做减法的命题,就应该很快跳出思维定式,甚至舍弃很多利益,找到那些其实无关紧要的事情,下决心放弃掉,时刻提醒自己少做事情、目的是做好事情。

人生需要做减法,其实减掉的是负担,得出的是正数。开心最重要,学会减法去掉烦恼,不开心的地方就试着想想减法法则,对自己说,抛弃无谓的轻薄的可轻可重的东西,只留下一件核心的,留下快乐的,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因为大部分人见到芝麻依然去捡,捡多了,西瓜自然就留给了有智慧的人。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见证》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