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岁月无痕 - 《红楼梦》还有个名字叫《石头记》

岁月无痕

■申联科【甘肃】

听铁匠大爷操一口浓重的凉州腔说书,是小时候令人期待的事儿。但他平日忙于农活,听他讲书,那得看他有没有闲暇,还得看你跟他有没有缘分。他知道《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老师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也知道诸葛亮的岳丈叫黄承彦……更知道书中有几个人骑毛驴!这是往常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所不留意的。至于《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之前我闻所未闻。《红楼梦》还有个名字叫《石头记》最早也是从他那里知道的。敬佩之心便油然而生。在孩子们心中,他是神一般的人物,佩服的不得了。他很会丢包袱:《三国演义》中的某个故事讲的差不多了,他会很不耐烦的说:“提起三国乱如麻,再给你们讲杨家!”正当孩子们兴致正浓,翘首聆听之时,他却来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撅着山羊胡子,背了手诡笑着匆匆离去。杨家将的故事自然也就戛然而止。于是我们又日日盼望他的“下回分解”,但不知又要等到何年何月。正是这种吊胃口似的说书,却激发了我看书的念头。
略识文字后,一本被主人当烟纸撕去了开头和结尾的书,竟在几分钟内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爬在邻居家的炕沿上阅读,竟忘记了回家吃饭。为主人打得猪草一筐,书便轻易得手。直到若干年后才知道那本书叫《烈火金刚》,是刘流先生写的。这的确是我所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丁尚武、史更新、肖飞是我崇拜的偶像,是好人;高铁杆、猫眼司令、猪头小队长那是坏人。印象里好人各个高大英武,坏人是长得猥琐丑陋的。在身边寻找好人和坏人,最终让我很是失望。因为身边的人委实“坏”的不那么具体,好的也没有书中英武的模样。倒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却一如既往的吸引我去记忆。
向同学们讲述书中的故事情节。从他们充满羡慕的眼神中,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别人认可的快感,从此就跟看书真的结了缘。这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我的读书兴趣萌发的如此简单而且具体。常常为一本书,不得不讨好有书的同学和乡邻。因年幼干不了重活,放牛就成了我假期唯一的差事。捧一本厚实的小说,沉浸在书中或喜或悲的情节之中,其它诸事就抛在了田间地头的时间和空间里去了。至今回想起来仍有一番喜悦流溢胸间。其实,一个人的某种兴趣并无需你刻意的去安排,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萌生滋长。
《渔岛怒潮》里的铁蛋、《岳飞传》里的陆文龙、《杨家将》里的杨排风……至今记忆犹新。人物间的爱恨情仇,使我走进了一个别样的世界。这是我往常的同学朋友所体会不到的。后来,总觉得懦弱和不讲侠义,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走马观花地看了《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又觉得自己应该有一身超群的武艺方可不枉此生。恍惚间,小学毕业。至今忆记,所有受过的批评竟都和贪婪的读书有关,每次“偷读”失败,招来的定是家长老师的呵斥:“不好好学习,看什么看!”。世间之事,就这样令人矛盾:越是正经八道的事情,越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正如一个整天绣花的女人忘了做饭,却落得个懒人的骂名一样。
利用寒暑假读了《三国演义》,还真的留意过究竟有几个骑驴的人物。也尝试过《水浒传》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姿势,但终究没有拔起来。学说过《林海雪原》里土匪们接头的黑话,同学们听不懂,又落了个“书呆子”的外号。正是这种忘我的读书,倒使我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的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成绩提升得很快,很受老师们待见。越努力就越幸运,打烊了岁月,努力的样子总是那样可爱。
托了在乡文化站工作的堂哥的福气,我读到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书籍。读完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灵泉洞》、《小二黑结婚》后,发现只有很能写的人,才配得上当作家。至于张贤亮的《绿化树》、《灵与肉》,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让我知道了书里有点儿羞于启齿的放荡与不羁也是生活。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里描写的东北并非地理课本中所写的那样可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更多的却是令人惊厥的苦难。看了王朔的《我是流氓我怕谁》、《千万别把我当人》骨子里的叛逆就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豁达”了。但又必须表现得斯文十足,还得有点文化人的样子才行。装腔作势的伪装其实很辛苦,倒不如嬉笑怒骂皆由心走来的潇洒自然。
上初中时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博学的文人。讲起古文来很吸引人——其实课本就是很好的书籍。《岳阳楼记》、《桃花源记》、《核舟记》、《卖炭翁》、《捕蛇者说》这样精彩的文章,我能背得滚瓜烂熟。也被古文简洁的语言、华美的辞藻所倾倒。连写一篇作文都喜欢引用书中学到的美词佳句,因此受到过他的赞赏。《红楼梦》是看不懂的。除记得宝玉和黛玉的人名外,似乎焦大醉酒后,满嘴跑火车,被家丁们压在地上塞了一嘴马粪的情节,一想起来就笑的合不拢嘴—-到后来经历的多了,慢慢领悟到焦大是酒后吐了真言,方落此下场。也从《西游记》、《聊斋志异》中感受到:其实妖魔鬼怪、花妖狐媚比真人还可爱,比人更懂得知恩图报。世间万物皆不可低估了它的本事。琴瑟琵琶,王王尽呼风唤雨,魑魅魍魉鬼鬼可兴风作浪,做人竟这般险恶,胆子是日渐小了起来。
读书是件上瘾的事!上了师范,从书中认识了高尔基、契诃夫、巴尔扎克、雨果,才知道世界真的很大。外国人也是会写小说的,而且不矫情。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颠覆了我的“好人”观:坏人是可以长得英俊潇洒的。丑陋的卡西莫多善良得令人落泪也就不足为奇了。鲁迅的文章写人是入木三分的,看完后总是怀疑书中有自己的影子。闰土的麻木与阿Q的无助、孔乙己的迂腐、“狂人”的疑心,我的身上都有,只是不敢讲出来。只好在平日里极尽掩饰,方才觉得自己完美。于是常常拿书中的“丑陋”去笑笑别人,也笑笑自己。
那是一段“挥霍”青春且荒唐独舞的岁月—-“文化”泛滥了。盗版的书籍,异端的思想,满大街的书摊,随处可见。尽管一本书只有几块钱,甚至几角钱,无奈囊中羞涩愣是买不起。好在掏了押金可以租借阅读,但多是武侠小说。在偌大的新华书店和学校皇娘娘台上的图书馆里,正真见识了什么才叫书海。利用周日闲暇,在图书馆的台阶上读完了《平凡的世界》、《人生》、《年轮》;借阅过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厚厚的四大本子,可书中的人物总起些长的离谱的名字,最终半途而废;汪国真《山高路远》中“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响遏行云般的激发了我的斗志!文字竟有如此震撼灵魂的魅力!一份用牙缝里扣出的钱订阅的《文学故事报》使我了解了许多外国小说的故事梗概,简单明了。看一张报纸,就自认为阅读了许多长篇小说。《红与黑》、《茶花女》、《唐吉坷德》、《悲惨世界》……都知道个大概而已。但广泛的涉猎也并非无益。文豪巨匠们的如椽之笔,将我引向了更为过阔的文学殿堂。深感文学如瀚海般广阔无垠,需要汲取的营养即使穷其一生也难讫尽头!
因为荒唐,所以颓废。“满肚子”的文章终究压不住辘辘饥肠。在带薪进修成为时尚的岁月,这般以名利诱惑撩起的深造欲望与日俱增。但“高攀”的希望终究被领导的高瞻远瞩碾压得粉碎。还落了个不识时务的名头!“为什么别人可以带薪进修?我却不能如愿以偿?”。就在我像一匹孤狼扬首嚎天的时候,北岛《回答》我“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倔强的个性、微薄的工资使我最终没有勇气和力量“卑鄙”起来。在做了一番艰难的抉择之后,和室友一道考取了西北师大中文系开始函授深造。
白驹过隙的师大三年,只听过三个月的大学课程。教授们精骛八极的讲解,犹如醍醐灌顶般酣畅淋漓;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我忘却了白天和黑夜;短促的听课时间,更多的时间以自学为主,只有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顺利通关;在没有网络助力的年代,四十多公斤的作业和学习笔记,俨然成为我终身不舍的财富。正是这不平凡的三年,却将我以往所学串珠成型。从中外文学史到中外文学作品,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让我重新认识了文化的渊源博大。
教书匠还是要读书的,年逢而立,记忆衰退,但读书的不及的恐慌却与日俱增。就从四书五经着手逐篇学习。读过《史记》、《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也对译过《道德经》、还有孙武的《孙子兵法》;也曾抄阅过《素书》、《玉钤经》;更涉猎过易经玄学、书法绘画;崇拜王守仁,顶礼朱文公,膜拜孔圣人,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心灵慰藉。倒是愈来愈感到自己才疏学浅,不成体统。现在回想起来,脑袋里依旧空空如也,没有留下什么值得期望的痕迹。
痴迷妄想之时,却得一奇梦:群贤毕至,会与山林,皆皓首素装,童颜奕奕,扶炉摇扇,煮茶论道,指点江山。唯有陶潜,躬身草庐,手持白玉如意,默不作声。偌大一铜壶却仅能煮得清茶一杯,待不得诸多客人,众贤皆笑而不语,开壶观之,水垢已满,壶嘴出水不得……羞愧难当,正欲欲捶胸顿足,一贤慰曰:“吾等餐风饮露,不食烟火,不必自惭!此壶留与你吧!”语落形潜,山间云雾四起,倏儿又烟消云散……
后来的日子里,精神的小屋越发空虚。叹观秋雨文笔,仿效羡林怀瑾遗风,心情方渐趋平静。乐得月下独酌,喜闻林越流水。但观大漠孤烟,不屑市井尘嚣。
渐近天命,不想取悦别人,不再妄自菲薄。干自己该干,品自己喜欢的,方不枉此一生!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岁月无痕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