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学术前沿:“数字时代的文学阐释”

本刊2020年第2期“数字时代的文学阐释”专辑,推出以下5篇论文:
严锋:
《假作真时真亦假:虚拟现实视野下的〈红楼梦〉》
宋明炜:
《〈狂人日记〉是科幻小说吗?——论鲁迅与科幻的渊源,兼论写实的虚妄与虚拟的真实》
陈楸帆:
《“超真实”时代的科幻文学创作》
汪晓慧:
《改造·重构·追问——论韩松科幻小说中的空间书写》
战玉冰:
《数据分析视角下的茅盾文学奖研究》
以下是严锋教授(复旦大学)和宋明炜副教授(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为本专辑撰写的“主持人的话”:
80多年前,本雅明宣告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艺术的灵光消散。20世纪后期,人类进入到数字复制时代。如果说机械复制时代仍是资本主义物质文化发展到极致的表现,那么在数字时代,已经没有物质文化意义上的“实物”与艺术再现“原真性”的问题。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重新塑造感官经验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遇到挑战,真实与虚拟已没有界线。这是一个去历史化、遗忘常识、记忆悬置、技术管控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人”在被改写过程中的时代,人文的定义以及文学的原则都在重新调整中。在过去十几年中,文学写作对数字时代有何种回应,又凭此催生了何种可能性,以及我们凭借数字时代的启示,如何阐释文学,甚至包括阐释《红楼梦》《狂人日记》这样的经典作品,这是本期专辑期望探讨的问题。对于数字时代下文学的嬗变与新阐释,或许意味着传统文艺观也在变化之中,但其中更也有可能孕育新的艺术发生契机。本期编者诚邀学者与作家一起探讨21世纪数字信息条件下的文学性和人文问题。
本辑包括5篇论文。严锋的论文从虚拟现实的理论和实践出发,重新解读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发现其中的虚拟现实性,试图以此提出一种崭新的数字时代文学阐释学,从跨媒介的角度探究文学在数字时代的意义。宋明炜的论文从翻译史、文学史、小说诗学的三个层面探讨鲁迅《狂人日记》与科幻小说的关系,试图通过重新解读这一现代文学经典文本,重建小说写作与再现模式的关系。作家陈楸帆的文章则从理论、技术、创作的几个相关层面,重新定义数字时代的文学是什么,探讨科幻为“超真实”时代带来怎样的文学变革。汪晓慧对韩松小说的解读,从空间书写入手,对这位当代重要的科幻作家做出新颖的评价。战玉冰的论文则通过数字人文手段,对茅盾文学奖做出系统研究,从而具有寻常文学史所缺失的、对于文学场域的洞见。
本公众号将于近日全文推出严锋先生的《假作真时真亦假:虚拟现实视野下的〈红楼梦〉》和宋明炜先生的《〈狂人日记〉是科幻小说吗?——论鲁迅与科幻的渊源,兼论写实的虚妄与虚拟的真实》,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学术前沿:“数字时代的文学阐释”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