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故乡的原风景|曾国藩:尽管好色,可为什么是他?

我思故我在-奶爸专栏|悦读时光|故乡的原风景|时评
作者个人微信:zyn090316

无一日不读书——曾国藩

在我家乡那个小山村,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人物当然要数曾国藩了。
每次回家快到白果高速出口时,公路上半空悬挂着的巨大横幅“曾国藩故居欢迎您”总会让我心底怦然一动,为家乡有这么伟大的人物而自豪。内心也生出刘邦见秦始皇出巡那种威风与排场后的慨叹,“大丈夫当如是也。”
其实,曾国藩也与我们一般常人一样,资质平平。
据史料记载,在他14岁时的一个晚上,他用功苦读背诵《岳阳楼记》,可背了一整晚仍然句不成诵,背不下来。
而在他房梁上蹲守了一夜的窃贼醒了又睡睡了又醒,只是间或地听他诵读,待天亮因不能行窃而恼羞成怒,从房梁上跃下来抢了他的书摔在地上,“瞧你笨得那样!你说这破文章有什么难背的!”
说完后他张口就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在曾国藩19岁时,他跟着私塾先生汪老师读书,由于比较笨,有一次气头上,汪老师随口骂他说,“你这个天生的蠢货,一副戳牛屁股的相!你将来要是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曾国藩当时一声不吭,闷头退下。
背伞就是古时候仆人跟着主人出行的时候,替主人背着书、背着伞。
后来,曾国藩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举人。回乡之后去拜见汪老师,去的时候是个大晴天,可他特意带了把伞,进了汪家后,随手就把伞放到堂屋的佛龛旁边。
寒喧一场,聊完之后,曾国藩起身告辞。曾国藩中了举人,可以实授朝廷命官了,汪老师不过是一个私墪先生,哪能再摆当年老师的架子呢!一口一个“曾大人”,一直把曾国藩送出门来。
曾国藩等出了门,才作恍然大悟状,好像突然想起来似的,说:“哎哟,我把伞落在老师家里了。”说着就要回身去拿。
汪老师一听这话,赶快说,“曾大人留步,我来拿。”说着转身进去给曾国藩拿伞。
等这位汪老师进去把伞拿出来,再把伞交在自己这位学生的手里,曾国藩突然一笑说,“谢谢汪老师啊,今天替我背伞啦!”
汪老师一听这话,猛然想起当年的事儿来了,一下子愣在当场,哭笑不得。
1861年在他攻打太平天国时,他弟弟曾国葆给他买了一个妾,他跟弟弟到船上一看,“体貌颇重厚,特近痴肥”。当时就不高兴了,转头回营,让弟弟把这个小妾给退了。
后来,他手下将领韩正国给他买了一个漂亮的小妾,他接受了。
看,就是一个这样普普通通的平常人,被誉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那么,近代之前,他双佩服过谁呢?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由此看出,除了曾国藩,毛泽东谁都瞧不上。
而与毛泽东斗了一辈子的蒋介石,一生床头只放两本书,《圣经》和《曾国藩家书》。
梁启超也说,“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意思是说曾国藩是有史以来很难见到的极其杰出的人物。
就是与曾国藩作对一生的左宗棠,在曾国藩去世时,他给曾国藩送去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尽管世人看我与曾国藩交恶,当世除了曾国藩,我左宗棠还真没有别的人可以佩服。
从笨小孩到元辅的华丽转身,个中缘由,我想与他良好的家风和他个人自身坚持的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无一日不读书”。
史料记载,年轻时,曾国藩在京参加会试两次都没考上。第二次考完后,他没有直接回湖南,而是从北京先顺道运河到江浙,到睢宁时已经一文不名,他便打算到父亲的朋友睢宁知县易作梅处借钱。
在易作梅家住了两天,他没有开口,易作梅从与他两天的谈吐中看出这年轻人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将来定非池中之物,便借给他一百两银子。一百两银子,在当时是非常多的钱,要知道,易知县一年全部年薪才四十余两银子。
可曾国藩拿着这一百两银子,并没有直接回家,在南京游玩时,到某书店看到一部《二十三史》,店家要价一百两银子。曾国藩犹豫再三,痛下决心把书买下来,然后把衣服当了作路费回家。
到湖南老家后,忐忑不安地向父亲详细禀告落榜、借钱买书等全部实情,父亲说,“借钱买书,不是坏事,我乐于替你还清所有的欠款。但希望你能用心研究,不忘记买书的初衷,这借的钱,也就不算白费了。”
父亲丝毫不提落榜之事,一句“你不要忘记买书的初衷”像当头棒喝,给了年轻的曾国藩以极大震撼。他当即发下誓愿,“作为一个儒生,他不把这套《二十三史》用心读完,他曾国藩就是个大不孝的畜牲!”
从此以后,曾国藩每天坚持读史数十页,写读书心得,两年时间,终于仔仔细细地把《二十三史》彻底通读完了。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买书,但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把买来的书都认真读完了呢?
记得读研时,我买了很多外国原版哲学书,也就是刚买来时翻了一下,然后就一直束之高阁;后来又买了史记全套十本,看了第一本,就没有再看了。也许,为自己找的借口是这些书太难读,自己阅读力不够。
两年后,曾国藩再次进京参加考试,一鸣惊人,他终于成为我们家乡曾家史上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此后,开启了他輝煌的人生。
在曾国藩晚年总结人生的时候,他曾经自豪地对孩子们说,自己一生是“无一日不读书”。
这,就是他耕读传家的成功密码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故乡的原风景|曾国藩:尽管好色,可为什么是他?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