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三味书屋,好有味道 - 三味书屋的鲁迅

三味书屋的鲁迅

李秋生

小时候读三味书屋,做了一个梦,和鲁迅一起读书。

三味书屋,好有味道。三味书屋什么样?心中一直是个谜。参加了江苏省盐城市杂文学会组织的采风活动,揭开了这个“谜底”。

三味书屋位于绍兴都昌坊口11号。明清风格,坐东朝西,北临小河,晚清绍兴府有名的私塾,看上去挺高大。

跨进了三味书屋的门槛,就跨进了历史,一切都是原生态。这是一个三开间小花厅,约35平方米,本是鲁迅老师寿镜吾家的书房。书屋正中上方悬挂的匾额引人注目,“三味书屋”四字圆润有力,出自清末著名书法家梁同书之手。专家说,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后改为三味书屋,“三味”意为:读经如读稻梁,读史如读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醢系肉或鱼剁的酱)。而寿镜吾之孙寿宇先生别有解释:“我不止一次从我祖父寿镜吾口中听到他对三味书屋这样解释:布衣暧,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老先生还一字一句地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暧’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做官当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我相信这是“原版”的。

真正能够体验“三味”的是鲁迅。他当时总结出读书的经验是“心到、眼到、口到”。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有如此心得,神奇了。

三味书屋是个有意思的学堂。说是学堂,更像客厅。正厅中间是老师的八仙桌和木椅,学生分别坐在窗前壁下,有的学生不是坐在正厅,坐在两边的厢房,老师看不到学生,学生看不到老师。鲁迅的课桌正好在正厅与厢房的拐角,也是师生见不到的地方。如果说这是在教书,倒不如说是“听书”更恰当。学生离开老师视线,课堂纪律完全靠自觉。我想,应该是“四五”“五经”中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懂得了自律。

鲁迅课桌上有个“早”字清淅可见。鲁迅13岁时,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时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再到药店去为父亲买药。有一次为父亲买药迟到了,受到老师批评,对鲁迅振动很大,为吸取教训,就在书桌右上角刻上“早”字自警。他知道,作为学生,无论家中发生什么,都不应迟到。我们是杂文爱好者,专门来看三味书屋,怀着虔诚的心情在鲁迅课桌旁走来走去,徘徊许久,不忍离去。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当年发奋苦读的弱小身影。

三味书屋后面有个小花园。不及鲁迅家后院的百草园大,但也充满生气。学生们课间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或者是捉了苍蝇喂蚂蚁。但人去多了,去久了,先生便会在书房里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大家一个一个回屋了。先生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距,但不常用,通常是瞪着眼,严厉地说:“读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启蒙老师给学生的“投影”能影响其一生。寿镜吾老先生留着长辩子,身穿长袍马褂,表情严肃,学问渊博,举止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的为人给鲁迅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他的爱与恨,是与非,刚与柔,印在鲁迅幼小的心灵上。或许寿先生从鲁迅身上发现了什么,他对鲁迅说:“周树人,希望你继续努力。”鲁迅后来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描写了从小可爱机灵,后来被沉重生活压成木讷模样的“闰土”,因贫穷在地主家打工,儿子无人照料被狼叼走,精神上有些失常的“祥林嫂”,受尽欺凌还精神上自我麻木,企图寻找乐趣的“阿Q”等一个个鲜活的草根人物,发表了《无声的中国》《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纪念刘和珍君》《文学的阶级性》《娜拉走后》等大量抨击时弊的杂文,为灾难深重的民族以及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发出沉痛的呐喊与疾呼,应该说,这些作品中始终有寿老师“极方正、质朴”的影子。在“极方正、质朴”的品质上,鲁迅几乎是寿镜吾的“翻版”。寿镜吾厌恶功名,也对鲁迅产生影响,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做过职员,但始终与官场格格不入,最终远离官场做了自由撰稿人。唐代韩愈《师说》云:“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日的老师授业解惑没什么问题,但传道育人如何?

鲁迅12岁到三味书屋上学,因祖父涉案离家去绍兴农村避难,学业中断。1894年夏天继续到三味书屋读书,首尾有5年时间。鲁迅对老师充满感恩之心,每年春节,总是用大红八行笺给寿老师恭恭敬敬地写拜年信,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18岁到南京读书,放假回绍兴总要去看望寿老师。1902至1909年间,东渡日本留学8年,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异国学习情况。

鲁迅的影响力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到了三味书屋还是倍感震撼。下午一时许,绍兴预报最高温度33度,可室外温度已达36度左右,我们从北方赶来,下了车一时温差难以适应,只觉热浪滚滚,酷热难当。汗流脊背的人们打伞摇扇,丝毫不影响观看三味书屋的热情。老人、青年、孩子组成的团队一批又一批地到三味书屋前拍照留念,不远万里赶来的“老外”也乐此不疲,有的还带上自己的太太和孩子。这与一些人想否定鲁迅,把鲁迅杂文从教科书上删下来的反差实在太大。我不禁在想,当今究竟是老百姓不需要鲁迅,还是有些人不喜欢鲁迅?

鲁迅写过小说,写过散文,写过诗歌,最高成就是杂文。人们提到杂文就会想到鲁迅,鲁迅已成为杂文的别名。鲁迅杂文侠肝义胆,如投枪,似匕首,每每“一剑封喉”,充满思想性、战斗性、艺术性,使他成为“民族魂”“中国的脊梁”“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绍兴很美,但有了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更加令人神往。大街小巷到处可见鲁迅小学,鲁迅电影城、鲁迅文化广场。鲁迅文章写过的咸亨酒店成为重要景点,鲁迅吃过的臭豆腐、茴香豆、黄酒满街都是,鲁迅坐过的乌篷船在穿城而过的小河里飘荡,这一切,使人们感到鲁迅并没有走远。

美好的时光总是太短暂。别了,三味书屋!但三味书屋已在我们心中永驻。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三味书屋,好有味道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