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会计师》影评:悦耳的不协和音

看完会计师之后,我发觉自己很难预测观众到底会对这部电影有什么样的想法。在我们进入会计师的电影本身以前,我想先小小谈一下黑名单是什么。很多关心好莱坞编剧生态的人应该都知道剧本黑名单(Blacklist)这个东西的存在。虽然名为黑名单,但这份名单并没有任何负面意味在里头。

恰好相反,自Franklin Leonard(一位好莱坞的业务发展主任)在2005年创造blacklist后,这份名单在每一年的年底都会依照片厂和制作公司的工作人员的投票结果列出当年最被期待制作成电影,但计画却迟迟没有成形的例子。无数在上映后获得极佳口碑,甚至在奥斯卡大有斩获的作品,其剧本都曾经是黑名单的一员(当然,也有少数制作成电影后成果却不怎么样,甚至很糟糕的例子);而这篇文章的主角会计师,一直到将近两年前电影制作起跑时,其剧本已默默地在黑名单上躺了整整四年,苦苦等待良人到来使它发光发热。

那么,会计师现在是否等到了它的良人呢?好像如此,但又不尽然。如果我是咨商师,我会说这是一桩娶错老婆或嫁错老公,但结果反倒出乎意料美满的一桩婚姻。

请容我先从会计师的剧本开始说起。在电影上映的一个月前,我已经大略把编剧Bill Dubuque的剧本阅览了一次(是的,本片剧本的英文电子档早在电影上映前就外流好久了,四年可不是多短暂的时光) 。我猜每个观影人多少会有一种习惯,在经过类型电影的洗礼(荼毒)过后,你很难不去对某些特定的故事元素作出拍摄上的猜想,像是某些情节,似乎理想上在大萤幕上呈现出来就该是这样或者那样;就会计师的剧本而言,Bill Dubuque的写作优劣非常明显,优点是患有高功能自闭症的数学天才兼职业杀手的荒诞设定本身就充满了能让电影变得吸引人的无限潜力,缺点则是Dubuque的智力显然远不及自己笔下的主角,反派的洗钱阴谋几乎不可能构成对读者和观众智商的任何挑战(更遑论天才主角)外, Dubuque还安排了数个重要的plot twist在故事中,但plot twist本身的有趣程度却远远胜过了得出这些结论的过程本身,一个非常典型的错误:忘了将惊讶的理由还给观众。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要将电影本身拍得好看,我当初想到的可能性不脱以下两种:你或者做出一部气氛冷冽却不以情节取胜的惊悚剧,或者你刻意强调故事前提本身的卡通感,然后拍出一部跟John Wick一样以风格为本位、没营养却酷到不行的优质B级动作电影(再取个像是会计侠之类的片名好像也… );事实是,到了上映不久前,会计师的两支预告也不断放大本剧的惊悚性质,一切走向仿佛木已成舟不脱预想之外,仅剩主事者们执行好恶的问题了。

我没想到的,是导演Gavin O’Connor竟然会是那个最大的程咬金。因为他的插手,让电影虽然保留了惊悚悬疑的皮,质地却完全变了调;这个发展对某些人来说是极大的惊喜……当然,也可能对很多人而言是极大的地雷。大家可以自行参考烂番茄目前的番茄指数,是非常平均的52%,而评分一向严厉的meta critic也落在恰恰好50分的标准上,在此之上指出正反方意见分歧巨大应该不是太过分的说词。

事后对照来看,Gavin O’Connor并没有对Dubuque的剧本结构做巨大的更动,但他却偷渡进了许多原本Dubuque无意琢磨的主题。O’Connor最后的成果修改过的部分,隐约暗示了他到底想把这部电影拍成什么样的故事。在Dubuque的原始剧本中,主角的家庭从来没有那么重的戏剧份量,虽然Brax仍然是走上道上杀手一途的兄弟,故事最后兄弟相会的plot twist依然存在,但父亲一角于原始剧本中几乎是完全缺席的,除了少少几段对话,与故事开头心理医师访问主角一家的地方,你几乎没有机会亲眼瞧见家庭教育是如何实际在Christian身上深耕;教训两子靠武术锻炼自己?没有,逼着兄弟俩去找恶棍报复顺带告诫他们这个世界是如何地不友善,只能相信兄弟与自己?也没有,更有什者,父亲的死因在剧本中不但与Christian最初的入狱无关,更从未被清楚交代过:也因为上述原因,Brax与Christian的关系在剧本中一直都缺乏了电影中血浓于水的紧张感。

可同样的故事到了O’Connor手上,家庭的存在在Christian生命中的影响力却是直达观众面前,而且随着电影进行发酵的愈来愈浓烈;没错,O’Connor他竟然试着把过去拍Warrior(勇者无敌)时凝链出的「家人彼此伤害,却又互相扶持」的情感公式挪到一部貌似与之一点干系都没有的作品上,而且他看起来还真让电影全心全意拥抱这种结合的可能性。也因为这个方针,即使会计师从画面色调、拍摄技法到题材发想本身看起来都那么的”冷”,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的许多选择,尤其是主角Christian,一个高功能自闭症,缺乏跟人正常沟通能力的数学天才─都是以伦理为出发点;Christian由家庭养成的独特道德感不光构成了角色在计算每个选择时的基石,也冥冥中成了故事中决定他周遭人物命运的一股力量(举例来说,回忆一下为什么老油条Ray King能大难不死?为什么Medina探员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杀死毒贩的决定?为什么Lamar跟小安东尼这些反派如此不走运,偏偏要遇上Christian这样的天煞孤星?)。

这步险棋也彻底改变了Brax与Christian最后那场兄弟十年相见的意义;在Dubuque的剧本中,这是关系一向亲善的两人十年以后竟然在命运推送下适逢其会相见,但在O’Connor的电影中,这却是Christian终于得面对自己的沟通障碍对家庭造成的伤害─父亲的死─所带来的后果的时刻。Christian这号人物的存在看起来是如此的脱离现实,O’Connor的执导却无意带观众脱离地表,反倒认真的挖掘起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的寂寞,以及家庭关系对他的意义,让人有些不知道到底该为这种执行策略捧腹还是正视。

我还没谈论到O’Connor的这个选项到底是把电影往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带了过去。如同前面说过的,O’Connor的执导其实维持住了预告中暗示观众的气氛:冷;动作拍摄稳健而不花俏,既没有被过度使用的摇晃镜头,也不仰赖快速剪接的障眼法,观众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到Christian是如何用机械化但绝对致命有效的方式制伏对手(既然可以一枪爆头,自然也无必要挑着躯干射了不是?);电影的构图和调色绝对不属华丽艳媚,而是力求朴实低调;幽默元素虽多,但这些幽默若非仰赖主角Christian的高功能自闭症,就是高冷反差下的黑色笑果;而我们也别忘了,说到底,这依然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罪犯对抗企业阴谋的故事。

这么冷的执导与故事前提却搭配上如此暖色系的主轴,这大概是我近期看过的电影中极少数作品本身能如此完美地和剧中主角神形合一的例子,因为会计师的电影一如Christian Wolff这个高功能自闭症患者,森森寒气的表象下,人际沟通的温度尚能藉由行动来传递,即使有些许时候,它们不甚灵光;而就如同文章开始时提到的,要预测一个观众会不会喜欢会计师并不容易;我不知道观众到底是会发觉自己像电影中可怜的反派Lamar一样,在不可置信的听说保镳竟然是杀手的兄弟时只有一脸不解;又或者,观众会发觉自己的立场接近女主角Dana,你的直觉告诉你这人怪的如此可爱,深深为他不善言词的外表下的独特道德感所吸引,而说不定,你还会因为这萍水相逢获得难得的大礼。

最后,小小提一下O’Connor做的两个我很喜欢的决定。第一个决定是他把Dana和Christian所有和肢体接触有关的情节都拿掉了。原本在Dubuque的剧本中,那场高级饭店中两人夜话的情节最后竟然导致Christian跟Dana滚起床单来…….O’Connor显然遵守(也幸好他有)无论故事如何荒谬,人物依然要有可信度的原则,于是Chris这个不怎么可信的初夜自然没发生过,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段有距离感但却颇具抚慰人心效果的对话,而Chris到底是对Dana动了男女真情,还是把她视为一个跟Francis地位类似的朋友,则留给观众自己做判断。

第二个决定是,O’Connor取消了原本Dubuque对Chris设定的独特语言障碍;在原始剧本中,Chris是没有办法分辨第一人称的单数和多数的indexical term(索引词)之间的差别的;因为这个缘故,Chris在剧中讲话时,凡是需要使用到这种indexicalterm的时候,他会讲出来的永远只有”We”而没有”I”,像是”No, I do not.”这种句子,剧本中的Chris总是会说成”No, We do not.”;虽然高​​功能自闭症经常有语言障碍是事实,但在一部主角同时能帮世界各地的毒枭和犯罪大户洗钱又能徒手打败精锐杀手的电影中,强调Chris有进阶版的语言障碍除了让故事变得更不可信,台词变得更奇怪之外好像还真的没有太多帮助。

(本文经作者同意转载刊登,作者:桑妮,出处:PTT)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会计师》影评:悦耳的不协和音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